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阅读: 评论:0

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滁州学院学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景表明,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相应地,知识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
目前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资料较多。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对知识管理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一是对知识管理实践的总结与介绍.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可谓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仅知识管理的定义就有数十种说法,只是多未能给予准确界定。其中,王广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一书则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知识管理”定义,从内容上,提出了“K9知识链”体系,从流程上,提出了“PSCA”闭环,并从广义外延上确立了知识管理辐射到企业各层次的,以完成资源整合和价值实现为目标的“全流程"企业管理生态体系。此外,有关知识的意义和概念,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层次/企业层次/社会层次),知识是如何传播的(企业内/企业间/世
代间),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系,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关系,知识传播和共享的障碍是什么,学习型企业及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和建设,文化对于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影响,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知识库的概念和实现,数据挖掘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知识地图的实现等均为目前知识管理方面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实践方面来看,国外已有一些著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比如施乐,麦肯锡,惠普,GE,IBM,西门子,埃森哲,三星 SDS,松下电器,LG,尼康等;目前国内企业中也有一些实施知识管理的先行者,如亚信科技,清华同方,金山软件,科利华等,但都处于起步阶段。
本综述将分析有关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及其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以期能有新的发现和领悟。
二、知识管理兴起的足迹
知识管理最早源于美国。其理念和实践始于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超文本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知识
管理系统(KMS),以及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念.
20世纪80年代:尽管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知识作为资产的价值,而且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知识(以及它以专业能力形式的表述)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1980年,DEC(数字设备公司)率先采用大型知识系统支持工程和销售;
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
1989年:“财富”杂志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的执行总裁,他们均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项目;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科学》,《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现;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Sakiya《知识价值的革命》;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在欧洲创办;
1990年:许多咨询公司开始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1991年,“财富"发表知识管理的第一篇文章:脑力;
1994年:IKMN又吸收了位于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公布了对欧洲企业开展的知识管理调查的结果;
1995年:欧共体开始通过对ESPRIT计划为知识普及的相关项目提供资助;美国质量与生产力中心和安达信的知识管理会议吸引了500位企业总管并主持 11家企业的知识管理基准调查:
1998年:一种以《知识管理》命名的新的期刊在英国出现;太平洋定位
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
2002年被确认为知识管理年。可以说,知识管理已经在全球管理学理论界与实践者中间形成热潮。同年6月17日,由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知识管理在中国--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研讨会暨展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在中国,知识管理的概念走出了象牙塔,逐渐溶入到成千上万企业和机构的管理实践之中。
三、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一)从指导思想上看知识管理的现状.
定义无统一版本,多数不够严谨,难以指导企业的应用.
樊治平等编著的《知识管理研究》一书列举了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定义;
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 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
Karl Erik Svei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卡尔 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Marianne Broadbent认为:“知识管理”是挖掘并组织个人及相关知识以提高整体效益的一种目标管理流程(purposed management processes).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管理及组织学习来提高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准,其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
著名的IT咨询商 Gartner Group公司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成功地达到对企业信息的掌握,鉴别,检索,分享与评价.这些信息不仅包指数据,文献,还应包括企业成员头脑中从未被重视过的隐性知识及专业经验.
DavidJ。 Skyrme认为:“知识管理是对重要知识(Vital Knowledge)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使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显性的,系统化的管理.它注重于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并使之得到适当的运用。”
丁蔚认为:“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对信息的管理,它来源于传统的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深化与发展.知识普理的手段与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与完善。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并有效地提供给用户使用: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认为知识作为认知的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知识不仅来自于编码化增息,而且很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于人脑中。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于挖掘这部分非编码化的知识,通过促进知识的编码化和加强人际交流的互动,使非编码化的个人知识得以充分共享,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楮峻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由于显性知识是信息的深加工产物,所以这一部分可看做信息管理的深化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对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由于隐性知识不是编码化的,而是作为认知的过程存在与人脑中,因而可以看做是对人的管理。综合起来看,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挖掘企业所拥有的或能获取的隐性知识,并尽可能把它们编码化,同时把所有编码化知识有效地加以组织和管理,促进整个企业的知识能够广泛的某事和适度的应用,以提高竞争力。
Daniel E 0’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使用。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换为知识,并将知识和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此外,在对知识管理的诸多定义中,还有从技术角度来讲的,例如:“知识管理就是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确定管理数据的规则并将其文档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刘丽娜在《管窥知识管理》一文中将知识管理做了如下定义:“知识管理切合企业面对的严酷现实——如何适应高速变换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并力求游刃有余.它主要体现为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
理能力以及人本身具有的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美国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咨询机构ECsoft公司的彼得·多林顿说:“知识管理就是从有知识的人那里把知识传给需要知识的人。”
结晶氯化铝以上诸定义,或侧重于知识管理的目的;或侧重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或倒重于知识管理的性质;或倒重于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或倒重于知识管理的流程。王广宇在其著作《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一书中则提出了一个相对全面和科学的知识管理定义,其具体表述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评,传递,分享和创新等基础环节,并通过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管理,复合作用于组织的多个领域,以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
该定义凸现了知识管理的五个特征:第一,知识管理依赖于知识。第二,知识管理是管理。第三,知识管理是优化的流程。第四,知识管理是方法。第五,知识管理的创造价值。并从系统科学角度,探讨了知识基础管理的9项基本内容,提出了“K9知识链”体系(见P17图2—1)(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评,传递,分享和创新);在内涵方面明确地规划了知识管理的流程:由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管理组成的PSCA闭针刺事件
环(见P32图2—6),同时从广义外延上确立了知识管理辐射到企业各层次的,以完成资源整合和价值实现为目标的“全流程"企业管理生态体系(包括:突出知识化的“智力资本管理”,突出专业化的“组织设计管理”,突出一体化的“企业资源计划”,突出合作化的“供应键管理”,突出网络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突出创新化的“研发管理”,突出竞争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突出融合化的“企业文化建设”)。
总而言之,各家对知识管理的定义里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均源于知识管理的“知识”特性和“管理”特性.因为,追根究底,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而对知识内涵和管理的实质的不同认识就必将导致对知识管理的不同认识。因此,只有先统一了知识和管理的概念,才有可能产生大家一致认可的权威定义。
六氟异丙醇(二)从技术角度看知识管理现状
1。对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尚存在错误认识。
毫无疑问、在知识管理中,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甚至可以说:没有技术支持,就没有知识管理。但是,问题往往并不在于人们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而在于
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知识管理与技术的无缝结合让人感到了危险。许多人过分强调技术,反而忽视了知识管理本身的闪光点.更有甚者,抛弃了知识管理的核心,把它当成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知识管理本身并不是信息技术,它只是运用到信息技术而已.当供应商纷纷将他们的文档管理,数据库之类的产品组合称之为“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时,企业经理们也就信以为真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知识管理应该是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信息工具为辅,促进企业或组织绩效逐步改善的过程和活动.它应该最大限度地避免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僵化和教条,让人的活力发挥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5:1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识   管理   企业   组织   信息技术   定义   信息   美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