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元代文学 (5-9 )章【圣才出品】

阅读: 评论:0

第5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5.1复习笔记
一、《录鬼簿》
1.对剧作家的分类
窦房结
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的钟嗣成的《录鬼簿》,大致上按时间先后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该书将元杂剧作家大致分为三类:
(1)“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
(2)“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及“已死才人不相知者”;
(3)“方今才人相知者”及“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其中第一类共56人,是元杂剧创作的第一批作家。
2.对北方戏剧圈的介绍
从《录鬼簿》所谓“前辈”作家的籍贯来看,这些作家又以大都、真定、东平、平阳最为集中,可见以这四个地方为主体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作家,从而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和安徽的北部这一广大地域的北方戏剧圈。
二、大都作家的杂剧创作
末路小狂花
1.大都作家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
(1)大都为元朝的首都。随着元朝统一中国,大都不仅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而且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繁荣、消费性商业彩浓厚的大都会。
(2)下层市民构成了大都市民阶层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为杂剧艺术之花的盛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
(3)除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大都作家外,成就较著者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人,散居于北方各地的作家们到过大都,或在大都进行过创作活动的也不少。
(4)大都的杂剧创作和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是北方戏剧圈的创作中心,前期的杂剧艺术之花在这里
绽开得最为硕大、艳丽。
2.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纪君祥所撰杂剧6种,今存《赵氏孤儿》一种,另《松阴梦》有残曲存于《雍熙乐府》等曲籍中。其代表作《赵氏孤儿》有如下特点:
(1)《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彩的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中关于春秋晋国的历史敷衍而成,情节上作了较多改动。
(2)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
(3)“存赵孤”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意义,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敏感的、具有强烈政治暗示的话题,在影射到民族意识方面,客观上与当时广大汉族人民普遍存在的反元复宋的思想情绪相吻合。
大庆油田宽带
(4)在黑云压城、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应该是《赵氏孤儿》广受欢迎、流传久远的更重要的原因。
(5)人物塑造颇有特,正面人物形象的崇高品质,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
(6)《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
3.杨显之与《潇湘雨》
(1)杨显之所撰杂剧共8种,今存《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前一种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2)《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作品以犀利的笔触,将一个趋炎附势、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的丑恶灵魂,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3)作者对始乱终弃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受害妇女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剧本的“大团圆”结尾,显得极其勉强,反映了作者无法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的历史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全剧的悲剧性。
(4)作品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曲辞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宾白关目朴实无华,切合人物情境,历来为人们所激赏。
4.石子章与《竹坞听琴》
石子章所撰杂剧两种,今存《秦翛然竹坞听琴》一种,另一种《黄桂娘秋夜竹窗雨》有佚曲载于《词林摘艳》中。
《竹坞听琴》写道姑郑彩鸾与书生秦翛然的爱情故事。它的基本戏剧冲突是道家清规戒律与郑彩鸾对世俗生活和人间情爱追求的对立。因此运用较多“独白”来充分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此剧在情节上多用巧合,曲文晓畅而富情韵,是元剧中较优秀的作品。
5.王仲文与《救孝子烈母不认尸》
王仲文,所撰杂剧10种,今存《救孝子烈母不认尸》一种。该剧的题旨有两点:一是
歌颂贤德刚烈的母亲李氏;二是赞颂清官王翛然的清廉公正。此剧对元代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吏治腐败现象的揭露,以及对元代军户生活的具体描写,颇具历史价值。
三、河北作家的杂剧创作
1.真定及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1)河北作家以真定为主,同时旁及大名、保定、涿州、彰德等地区。
(2)真定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一个人口稠密,商业繁盛的城市。宋金时期,这里又成了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处。
(3)金亡后,真定由史天泽家族控制,社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史家人还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相对的社会环境,当权者对文人宽容的态度,吸引了众多流寓失所的文人名士向真定地区聚集。
2.李文蔚与《燕青博鱼》
李文蔚所撰杂剧12种,今存3种:《同乐院燕青博鱼》《张子房圯桥迸履》《破苻坚蒋神灵应》。
《燕青博鱼》和佚作《燕青射雁》,是元杂剧中仅有的两部写燕青故事的戏,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剧本揭露了权豪势要横行无法,歌颂了梁山英雄抗暴除害的反抗精神。此剧曲文本质朴,头绪较繁,人物杂出,脉络欠连贯。
3.尚仲贤与《柳毅传书》
尚仲贤所作杂剧10种,今存3种:《洞庭湖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而以《柳毅传书》最为著名。《柳毅传书》源自唐人《柳毅传》,有浓厚的神话
彩,折射出封建时代妇女受压迫而命运悲惨的现实人间社会图景。此剧文辞本而秀丽,关目紧凑而热闹,波澜迭起,境界阔大。
甲烷制氢4.戴善甫与《风光好》
戴善甫所撰杂剧4种,今仅存《陶学士醉写风光好》1种。
《风光好》故事出于《南唐近事》《玉壶清话》等宋人笔记。此剧讽刺了陶谷假道学的面目,但没有简单地将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处理,而是力图揭示在他身上人性力量与道学要求的对立,灵与肉的搏斗,让人性力量的轻易取胜来凸显道学的虚伪和不堪一击,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学的特。剧本构思巧妙,意趣盎然,文辞天然本,是元剧中较优秀的讽刺喜剧。
5.郑廷玉与《看钱奴》
郑廷玉,著有杂剧23种,现存剧作《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看钱奴买冤家债主》6种。其中既有历史题材,也有公案、神仙道化、社会伦理等题材,呈现出眼界阔大、题材多样化的特点。
《看钱奴》取材于晋干宝的《搜神记》中的“张车子”故事,借周、贾二人的荣枯转换,宣扬贫富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其中用漫画手法涂抹守财奴的形象,把财主贪婪悭吝的心态和伪善狡诈的手段,刻画得入木三分。
复方谷氨酰胺四、山东作家的杂剧创作
1.东平相对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厚的民间演剧传统黄胖病
(1)山东作家以东平人数居多,同时也包括济南、棣州、益都等地的作家。
(2)金末元初,东平在严实、严忠济的辖领之下,躲避了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直接破坏,保持了辖区内社会的相对繁荣。
(3)严氏父子还重视文治,喜延揽人才。
(4)东平的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活跃,本地乐工、民间剧团和艺人人数众多。
2.水浒戏创作的中心
在全部元杂剧存目的大约三十种水浒戏中,属山东作家的就有10种之多,其中康进之2种,高文秀8种。从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来看,山东作家不仅创作水浒戏的数量多,思想艺术成就也是最高的。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与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
(1)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
简称《双献功》,又作《双献头》。将粗莽与精细和谐地统一在李逵身上,从而显示了人物性格刻画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此剧关目紧凑,曲白质朴自然,切合人物身份又富有生活气息。
(2)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
简称《李逵负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农民英雄的生动形象,多角度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血肉饱满,气足神完,极富感染力。此剧另一特是喜剧手法的成功运用。
3.李好古与《张生煮海》
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富有神话彩,通过人神相爱的故事反映人世间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此剧曲词清隽优雅,但关目情节稍嫌冗杂。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1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都   创作   杂剧   人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