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阅读: 评论:0

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审美特征
卡尔达诺(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霍有光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
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科学论文怎么写
  引言: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下面就来浅析杨万里诗歌语言中的审美特征,欢迎大家阅读!
  一、浅深相映
  诚斋体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浅”,亦即语言浅俗、浅白。正如袁行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所反复指出那样:“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矢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和章法,近于口语”。诚斋诗集中的许多诗作的确十分浅近流畅,明白如话。如:
  坐看西日落湖滨 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 分明入水只无痕
  《湖天暮景》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稚子相看只笑渠 老夫亦复小胡卢(胡卢而笑) 一鸦飞立钩栏角 仔细看来还有须
  《鸦》
  这些小诗语言明白如话,的确显然十分“浅”,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全面的。诚斋诗往往在浅近的语言形式中寄寓深刻的理趣与深沉的情感,这是不可忽略的。下面试作例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水嫌岸窄要冲开 细荡沙痕似剪裁 荡去荡来元不觉 忽然一片岸沙摧
  《岸沙》
  南风融雪北风凝 晚日城头已可登 莫道雪融便无迹 雪融咸水水成冰
  《郡圃残雪》
  以上这些诗语言都十分浅白,但其中各自都蕴含着不同的生活哲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岭外有岭,生活历程中处处充满艰难阻碍,不应被眼下的顺境所迷惑而丧失意志;《岸沙》提醒我们要防微杜渐,祸患常起于忽微;《郡圃残雪》阐明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说明应该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言虽浅而理趣深。杨万里曾是位理学家,但理学思想并没有窒息他的诗情,却增添了他诗中蕴含着的哲理睿思。
  有些诗作则在浅显的语言形式中寄托着深沉的情感.内涵。如:
  南北休兵三十载 桑麻麦垅正连天 (过瓜洲渡》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四绝句》
  却将葑草分疆界 葑外垂杨属别人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绝句》
  道是残红何足惜 后来并恐没残红 《风花》
  鹭鸶第一清高底 拂晓溪中有干无 《明发茅田见鹭有感》
  以上诗句皆意在句外,极为含蓄地抒发出诗人心灵深处那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对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不满;对爱国人士被陆续排挤倾轧的痛惜; 对自身置身宦海的厌倦,等等。
语浅情深,感人肺腑。“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1]。言浅旨深,浅深有致,这也是诚斋“活法”在诗歌语言表达上的.审美效应。
  二、疏密相宜
  诚斋诗的“活法”不仅体现于语词运用的雅俗相济,还体现于语词运用的节奏变化上。他的诗句时而疏朗、时而密致,时而流畅、时而拗涩,张弛起伏,充满弹性与张力。如:
  如何今夕寒 只与客子期 《宿度息》
  吟虫将落叶 为我拍还歌 《雨夜》
  不知蝉报夏 为复自吟风 《山居》
  何人知道诚斋叟 独著驼裘破雨行 《刘村渡》线性相位>cctv电视剧英汇
  竹深林密虫吟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
  以上诗句有个共同点,即两句一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全都是由两个格律句构
成一个语法单句。如:何人知道诚斋叟独著驼裘破雨行。诗句的语义空间显得比较疏朗。而下面一组诗句则不然:
  倒卧/卧不得 起行/行无处 《感秋五首》
  坐来堪喜/还堪恨 看得南山/失北山 《小舟晚兴》
傲世九重天起点
  近岭已看/看远岭 连峰不爱/爱孤峰 《过谢家湾》
  路旁野店两三家 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旁店》
  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舟过安仁》
  这一组诗句与上一组正相反,都是一句含两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分析,皆为紧缩式复句。如“清晓无汤/况有茶”为递进式复句,意谓:清晓这野店连汤也没有,茶就更不用说了。“和雾和烟数得渠”为让步式复句,意谓:即使遥山烟雾迷浸,我这老眼也数得清清楚楚。以上这二种语句语义一疏一密,在诗中相互映照,显得摇曳多姿。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2:3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诗歌   审美   大家   特征   分析   诗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