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IPv6协议比较分析与过渡技术研究作者:伍转华安全心理学论文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植物凝集素2012年第29期 摘要: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然而IPv4向IPv6过渡将是一个长期的增量部署过程,此过程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腹膜癌IPv6的平滑过渡。文中首先分析比较了IPv4与IPv6地址体系结构和数据报格式,接着介绍了双栈技术、隧道技术、转换技术三类主要过渡技术的实现原理,并重点研究比较了各种隧道技术和转换技术的主要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同时对它们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在在向IPv6火成岩岩石学网络演进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简述人民主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IPv4/IPv6协议;地址体系结构;数据报格式;双栈技术;隧道技术;转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6932-05
1 背景
2011年2月3日,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正式宣布已经将IPv4地址库剩余的5乔
个A类地址平均分配给包括APNIC在内的五个地区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标志全球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分配完毕。APNIC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在 2011 年 4 月宣告其最后一个IPv4 地址块已分配。全球互联网必须过渡到下一代版本的IP地址协议即IPv6地址,然而IPv4协议已经成功使用了近30年,基于IPv4网络的应用程序和设备已经相当成熟且数量庞大,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球范围IPv4网络向IPv6网络升级变更。因此,IPv4向IPv6过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在对IPv4与IPv6地址体系结构、数据报格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基础上,进一步讨论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细致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优缺点及适应场景,并对过渡中的主要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促使国内IPv6网络能够可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