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阅读: 评论:0

1、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4、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遵义铁通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5、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6、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7、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之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8、1845年,英国租的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
9、1901年《辛丑条约》
10、《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11、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12、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3、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
1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5、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它发行的刊物私语者《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16、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17、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8、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0、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1、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县域黑社会生存之道
2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1843年 魏源 《海国图志》 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
”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3、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东方管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24、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羟基酪醇,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25、《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26、《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彩的方案
27、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8、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
bin)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
30、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3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32、维新派的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主要的宣传方式是: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实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33、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34、1894年11月孙中山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5、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36、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37、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明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38、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9、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40、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41、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
行的广州起义。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埋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42、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43、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4、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45、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46、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真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47、帝国主义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48、北洋军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
49、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开始的。
50、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51、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5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3、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了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等。
再次,是一部分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54、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
55、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56、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
57、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58、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9、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6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
61、1927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62、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这样,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6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明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杆子的思想。(政权是有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打打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6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日,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开始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65、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这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66、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67、1929年4月,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6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主席
69、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70、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7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九一八事变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22:2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5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革命   资产阶级   上海   领导   人民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