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赛宁诗歌中的革命主题作者:栗换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2期 摘要:革命与革命带来的现实与心灵的改变,是叶赛宁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主题下蕴藏的是诗人对乡村、大自然和祖国深沉的爱,是诗人那颗渴望获得身份认同与保持自我的矛盾的心,也是此起彼伏的时代风云。 模型仿真关键词:叶赛宁;革命;爱;身份认同;保持自我
谢尔盖·大丹直指
亚历山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是20UTC时间
世纪早期俄罗斯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五彩缤纷的意象、诚挚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乡村与祖国的热爱和辛勤耕耘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农民命运的担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坛上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二十年代苏联《真理报》)然而这位伟大诗人生活的却是一个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作为一个有着高度敏锐性和强烈忧患意识的“公民”,诗人必然与革命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诗人在年仅三十岁时出人意料地自缢身亡,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谜团。因此,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们对叶赛宁和革命的关系都众说纷纭。本文力图走进诗人那绚丽而深邃的 艺术王国来解读叶赛宁诗歌中的革命主题,进一步探讨诗人与革命的关系。
纵观叶赛宁的诗歌,可以看出,叶赛宁对革命的态度经历了从欢迎革命(1917-1919)到拒绝革命(1919-1923),再到从1924年开始重新审视苏维埃俄罗斯的复杂过程。
第一阶段是欢迎和歌颂革命。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家出身的叶赛宁自然对这一切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当诗人看到革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国家带来一线生机时,他便以极大的热情欢迎革命的到来,这种态度在作为“对二月革命的最初反响”中国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是诗歌《明天你早早地把我唤醒……》中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明天你早早地把我唤醒双氧水碘化钾/啊,我忍苦耐劳的母亲/我要到道旁小冈后欢迎/我的这一位可爱的客人。(《明天你早早地把我唤醒……》,1917年 )[1]胸骨(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