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东石油关系解析

阅读: 评论:0

2009年9月阿拉伯世界研究Sep., 2009 第5期Arab World Studies No.5.
融合大国与中东
中美中东石油关系解析*复方谷氨酰胺
舒先林
摘要:作为居世界前两位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中美都离不开中东石油。中美在中东必然因石油而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重性——事实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中东石油领域,如果两国展开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双方可能走向“零和”或两败俱伤的“负数”结局;如果两国开展对话、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则完全可以在中东石油甚至其他能源领域实现互利双赢。
关键词:中东石油;中美博弈;国际竞争;能源合作;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舒先林,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教授(湖北武汉 430205)。
文章编号:1673-5161(2009)05-0027-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为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石油进口大国互动关系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2009106)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石油进口大国互动关系与中国石油安全研究”(2008d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安徽地方志中东地区在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体现在多个方面,而石油资源可能是其最大战略价值所在。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中美都离不开中东石油。由于美国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因此中国中东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必然涉及一个重大变量——美国因素。该因素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利益,还涉及中美政治和安全利益等方面国家利益。分析和研究中美在中东石油领域博弈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中美中东石油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属性,推进中美在中东石油和其他能源领域开展良性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避免中美因能源利益走向对抗或冲突,实现两国能源安全双赢和稳定国际能源秩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互动: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特征
由于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除经济属性外,其浓厚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彩与国家战略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考察中美石油关系离不开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分析,中美关系大局主导着中美石油关系,特别是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性质和基本走向。
1.中美关系基本格局及发展态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基本处在曲折波动、摇摆发展的不稳态势之中。但也应看到,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确有很大发展,双方在许多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
来了不少利益。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由冷战时的外在因素(如联合抗苏)转向内在因素(国家利益),双方关系在波折起伏之中逐步发展。1997年主席访美时
27
与克林顿总统共同签署联合公报,达成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双方关系隐约出现健康而稳定的发展趋势。2001年小布什总统就任伊始,宣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一度又蒙阴影。但随着“9·11”事件的爆发,曾被视为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布什政府又将中国视为“朋友”,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甚至称这一时段的中美关系为自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好时期”。2008∼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前后,中美两国将小布什政府时期的“战略经济对话”提升为“战略与经济对话”,多次强调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合作基础,并在涉及气候变化、清洁高效能源、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及其他政治经济问题方面达成广泛共识或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有关中美关系重要性的一些新概念(如G2、Chimerica①)日益为世人所关注。
但中美关系的发展事实上充满了曲折。对此,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中国前外长钱其琛深有感触:“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所以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不管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奉行一种‘合作加防范,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这种两面性决定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本性和它的国家利益。因此,就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尽管中美之间麻烦不断,但是总不至于破裂;而中美关系取得进展的时候,
又往往冒出来新的问题。”[1]413由此看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似乎与美国政要偏好和个性相关,总是处于偶然、混乱和无序之中而无规律可循。其实中美关系也有其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中美之间的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两国关于世界稳定与和平观念及其发展模式仍存分歧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继续保持两面性等三个方面。 [1]412-413因此,中美关系呈现出“时好时坏”的摇摆性和双方“可敌可友”的可逆性状态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这主要由中美关系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
中美关系的矛盾根源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双方在对外战略目标和社会制度性质等方面基本对立;在经济利益方面相互交织甚至相互依赖;而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既存在重大差异又发生着碰撞和交流。这表明,在中美关系中交织着共同利益、交叉利益和冲突利益②等结构性利益矛盾关系,这种利益矛盾关系正是产生中美双方“可敌可友”状态的根本原因。因此,未来中美关系大局及其发展趋势也必然受制于此,呈现既对抗竞争又妥协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发展态势。
临猗论坛
2.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双重性
在国际经济领域,石油是一种按照商业原则交易的最大宗贸易商品,但在国际政治、外交乃至军事领域,它往往又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和大国争夺的对象与战略工具。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罗伯特·吉尔平看来,大国关系在“体系的变更”、“系统的变革”和“互动的变化”三个层面对国际体系产生影响。所谓“体系的变更”,主要是指该体系的各种实体或主要行为者特征的变化;“系统的变革”,包括权力在国际上
m901分配的变化、威望等级的变化以及体系中具体规则和权力的变化;而“互动的变化”则是指一种国际体系中的行为者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互动,或者各种进程的变化。[2]22-24如果把吉尔平的国际体系变革理论加以引申,将美国所建立的中东石油霸权体系视为一种国际体系,那么,可据此分析中国参与中东石油开发与贸易对美国石油霸权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在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在第一个层面上表现为冲突利益:美国要维护中东石油霸权体系,确保对世界石油格局的控制;而中国主张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公平合理地参与中东石油资源的竞争。在第二个层面上可能有交叉利益:美国不能无视中国经济
①“G2”指“中美两国集团”,强调中美合作对于世界的重要性,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奥巴马总统外交顾问布热津斯基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坦;而“Chimerica”则由China和America两词组合而成,它由经济史学家、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创造,最初是用来说明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依存关系。
②“共同利益是指国家间的认同利益,即国家间相同的并且可以相互合作谋求的利益。”“交叉利益是在特殊问题上、特殊条件下可能达成协议的利益,与共同利益尚有区别。”“冲突利益是指国家间不可调和的相互对立的利益。它往往会成为冲突的直接原因。”参见高金钿:《国际战略学概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28
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由此导致的石油需求增长,不能干涉中国以和平方式和商业原则与中东产油国开展能源合作,当然中国也不会以不公平竞争的方式,更不会主动以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方式影响美国中东石油既得利益。而在第三个层面上可能有共同利益:面对国际石油需求的巨大增长、石油地缘政治争夺的加剧以及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石油消费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开展合作,并就各自的能源政策和战略与国际或地区石油组织(如OPEC、IEA和APEC等)加强沟通和协调。只要中国在中东获取石油的行动不引起“体系的变更”,即不动摇或瓦解美国中东石油霸权体系,那么中美石油合作仍然是可能的,反之,则会产生竞争,甚至出现对抗和冲突。
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在中美关系大局中既不是两国共同利益,也不完全成为冲突利益,而可能是一种交叉利益为主的利益关系,或在交叉利益与冲突利益之间移动的关系。这表明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如中美关系一样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利益关系。从石油的经济属性方面看,可能存在一定共同利益,但更多是交叉利益;从石油的非经济属性看,则基本不存在共同利益,而存在冲突利益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中美在石油方面的直接经济利益(如中美石油企业合作产生分工利益及商业利润等)小于石油的非经济利益(石油安全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因此两国不会在政治上主动寻求合作;但如果两国整体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大,以至一旦中国经济因石油安全问题受损,并直接影响到美国经济甚至政治(如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或大量抛售美国债券),那么美国可能会从外交和政治层面改善与中国在中东石油领域的关系。
据此看来,中美中东石油关系也主要是一种矛盾性的双重关系——事实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如果竞争与合作并存且倾向竞争一侧,这可能是一种“零和”关系,如果进一步滑到对抗和冲突的一端,则会出现两败俱伤的“负面”关系;如果竞争与合作并存且倾斜合作一侧,或达到一种竞争下的合作,这种关系可能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良性的和“非零和”的双赢关系。
二、竞争:中美中东石油博弈的体现
在未出现重大科技革命和新能源大规模商业化运用的前提下,当今世界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情况不会根本改变。在此背景下,中美因各自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矛盾的发展,必会在中东等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寻求石油供应并发生互动关系,而在此关系中不可避免存在着竞争性一面。
现实主义的重要人物汉斯·摩根索曾对中东石油特有的经济和政治功能及其互动关系作过简短评述:“阿拉伯半岛蕴藏着大量石油。谁能把它们加入自己的其他原料来源,谁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资源,并且以同样比例剥夺了对手的资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美国,在一段时间里还有法国,在近东从事那种被适当地称为‘石油外交’的活动,即建立势力范围,从而在某些地区得以独占石油储藏。”[3]158摩根索这一评述还直截了当指出西方大国在中东石油上的竞争关系和争霸行为,这可能正是石油特别是中东石油不能单纯以经济资源或一般商品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96出版的并引起全球极大关注和持续争论的《文明的
反监听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假设,即2010年中国和越南在南中国海为石油发生战争,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与中国交战。在此假设中,亨廷顿从文明冲突的视角演绎了世界各大文明间卷入一场全球范围战争的过程。尽管其“文明冲突论”忽视了文明间合作、交流和共处的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重大缺陷而遭致世界范围的激烈批评,但他以石油为线索对大国特别是中美利益冲突所作的假设绝非捕风捉影和无稽之谈。他在此假设中说:“对于美国来说,为了维护国际法、抵抗侵略、保卫海洋自由、保证获取南中国海的石油,以及阻止东亚为一个国家所控制,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干预是完全不能忍受的。”[4]366亨廷顿在这场假设的冲突中所分析的中、美、俄和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石油利益争夺的具体过程尽管不可能真正发生,但其中涉及的大国特别是亚太石油消费大国之间的斗争不可回避。无独有偶,
29
美国两位专门研究石油的学者也认为中美会发生石油对抗,理由很简单:“经济增长同利用能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说明,我们为何能设想以下观点: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将对未来的能源产生支配性的影响,甚至,会在获取中东石油资源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竞争和对抗。”[5]141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两位高级研究人员的观点,不仅集中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和平利用中东等地油气资源的防范和排斥心理,而且有意无意夸大中国对中东石油和美国利益的“威胁”。他们认为:“中国这一潜在力量不愿被动地接受美国领导,并与其他国家争夺战略能源控制权,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潜在
威胁,尤其会对美国的中东利益构成严峻的挑战。”“若无法促使中国采取更加负责的政策,中国寻求能源的努力就可能逐步加剧中美在中东的利益冲突,这将威胁到美在该地区的目标,加剧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发展最快国家的更为广泛和不利的对抗……美决策者应该开始考虑研究制定管理中国在中东挑战的策略了。”[6]这些出自美国人士的代表性话语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如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把中国和平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资源歪曲为“中国石油威胁”,而美国竟要“管理中国”,甚至企图“自由”获取中国境内的“南中国海的石油”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此外,美国媒体对中国在南美洲和非洲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也表示担忧,对中国在中东、中亚、拉美和非洲等地区发展能源合作进行指责并提出异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关注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广泛影响。
有些美国人不仅在舆论上鼓吹“中国石油威胁论”,视中国为石油战略对手,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和平拓展油气资源的活动或施加压力,或进行遏制。近年来,在中国与南中国海、东海、钓鱼岛及与周边邻国(如日本、越南、菲律宾等)的领土或资源争议中,美国总是有意无意指责中国,并对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干预,这在“大中东”地区表现最为典型。20世纪末,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修建长达3000公里中哈石油管道的协议,美国出于阻止中国对中亚石油竞争和其他战略目的考虑,极力促成了与东向“中哈线”相反的一条西向石油管道“巴杰线”的开通,这条美国主导石油管道显然对“中哈线”石油输出量构成挑战。2006年7月,“中哈线”正式开通,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标志着在探寻和开辟石油运输新途径及突破马六甲海峡“瓶颈”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美国一度阻挠中哈石油管
线的建设,此后还通过经济支持和外交手段要求哈萨克斯坦向“巴杰线”输送石油,而“中哈线”主要运输来自俄罗斯的石油。[7]2003年l2月,中国石化集团在伊朗卡山区块风险勘探中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后,继续争取在伊朗竞争其他区块的开采权,但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劝阻。[8]而中国与沙特的石油合作更是牵动“美国神经”,它担心中国在“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恰好处于高度紧张的时候”[9]与沙特密切合作,将动摇其与沙特的长期战略盟友关系。美国不仅对此高度戒备,而且极力阻止。此外,中国与阿曼、苏丹和阿联酋等国的能源合作也受到美国不同程度的“关注”。
中国近年来在致力于推进建设和谐世界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方式和商业原则开展能源合作。中国以负责任大国态度对国际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所作的贡献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赞赏。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对能源需求进口的正常经济行为常被过分“政治化”。因此,在未来中美关系中,石油可能成为另一个重大并可能影响到双边或多边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不管自觉或愿意与否,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对包括中东石油在内的世界油气资源的激烈竞争,包括与美国的竞争。
三、合作:中美中东石油双赢的桥梁
基于对中美关系竞争和合作共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大局和演变的规律的认识,战略性合作应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样,在国际石油安全领域,中美更应避免恶性竞争,防止走向
对抗甚至冲突,在加强沟通、交流和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应是处理未来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实现“双赢”的基本条件。
30
1.竞争下的合作应是处理未来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基本准则
首先,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中美中东石油竞争下合作的基础。中美中东石油关系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双方实现竞争下的合作,而这种境界的取得又离不开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大背景。中美关系发展的实践表明,对于美国而言的对华关系和对于中国而言的对美关系皆为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最重要关系和最大难题。双方应从长计议以促进中美关系稳定持续发展。1989年对基辛格说:“中美合作的基础是有的。发展友谊,到共同的利益。中美之间肯定能够到共同利益。”[10]422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一超”,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和有重要国际地位的政治大国。两国在维护亚太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解决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难题、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和繁荣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中美双方在进行良性竞争的前提下致力于建设性的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在21世纪上半叶必将避免相互防范的“零和游戏”式的恶性循环,走向合作与协调,实现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其次,在中东石油博弈过程中,中美与中东产油国三方有一定依赖关系,尽管这种依赖是非对称性的,但它表明必须实现某种形式的合作才能使各方受益。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在国际关系中,“依赖性较小的行为体常常将相互依赖作为一种权力资源,在某问题上讨价还价甚至借之影响其他问题。”[11]11据此,在中美和中东产油国三方相互依赖关系中,中东产油国是能源净出口国,中美是竞争油气资源的净进口国,似乎中东产油国居于主导地位,而中美两国则只能被动接收或展开恶性竞争。其实不然,石油资源作为中东国家的头号大宗出口商品,与其财政收入和经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失去中美两个稳定大市场的巨额需求,对中东国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危机。除恶性竞争可能产生冲突利益外,对于中美来说,竞争中东石油资源还存在某些共同利益或交叉利益:维护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化解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实现石油供应安全、维护各方石油利益。但这些利益并不能通过恶性竞争甚至冲突来实现,而应靠良性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来达到,因为“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12]10。中美在中东石油方面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于两国国内石油供求关系的诸多相似之处。对中美双方来说,目前在中东石油领域并非是否应该合作和能否合作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合作的问题。套用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一句话,就是各方“如何在争取控制国际系统为自身利益服务的竞争中形成和维持互惠的合作模式。”[11]323如果能够实现这种合作,无疑有助于改善中东石油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中东局势乃至国际石油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中美完全能够通过竞争下合作实现在中东石油领域的互利双赢。面对全球范围内激烈的石油竞争关系,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全球80%已探明优质石油资源的情况,中国今日已随全球化浪潮被卷进国际市场,为现代化发展寻求国内所短缺的石油资源。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已拥有全球和地区利益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然在包括中东在内的全球范围参与广泛的能源竞争以确保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但就中美中东石油关系而言,除竞争外,双方在中东、亚太地区和全球开展石油乃至新能源等项目的合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事实上,中美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利益基础:两国都需稳定而可靠的海外能源供应,都希望国际油价稳定低廉;作为海上能源运输大国,两国都希望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和畅通;同时也都需要发展各种新能源和减少碳排放。中美两国业已在石油、煤炭、电力、核能和能源企业融资等方面有过合作,这为双方进一步能源合作奠定初步基础。[13]近年来,中美在能源和环保方面已达成多项共识,并准备在多个能源领域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些均有助于减轻中美两国大量进口中东石油所带来的压力,并通过合作致力于解决国际能源长期安全供应等全球性问题。
2.中美合作的核心是避免因石油而走向对抗或冲突
尽管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是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最佳状态,也是中美在世界范围实现各自石油安全“双赢”局面的基本条件,但这并不能掩盖中美中东石油关系的战略竞争性,也不意味中
31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9:5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2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油   中东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