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博弈论思考题答案(部分)

阅读: 评论:0

第1章思考题:(纳什均衡)
1、有三位学者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性意义得到承认。试问该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排名的先后顺序意味什么?你认为决定这三位学者排名先后的关键性贡献及
其特别意义如何?
答:每位学者的贡献都是建立在前者理论基础之上的,排名考虑的因素是理论的原创性。纳什提出了纳什均衡概念,建立了一种互动分析模式;泽尔腾以纳什均衡为基础建立了策略性思维的动态分析模式;海萨尼提出海萨尼转换及其均衡体系。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2、有人说,数学对于经济学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试以纳什均衡的经济学应用实例来说明这种支持作用的特别意义?同时以你选择的博弈应用实例(博弈应用文章)为基础说明博弈均衡数学表达式的简明与繁复各自意味什么?
答:博弈论学科对数学工具的利用使得博弈论乃至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博弈均衡数学表达式的简明与繁复意味着背景事实的简明与繁复。
4、不管是完全信息博弈,还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博弈论都与现实经济问题有很高契合度,甚至可以说:博弈的高度抽象性=经济分析的概念模型=互动思维模式。对此,你的见解如何?有可以证明这个等式正确的博弈实例存在吗?
答:博弈论模型中的元素就是对经济分析中因素的抽象,分析方法就是关注各个参与人之间的互动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第2章思考题:(博弈逻辑)
1、为什么可以说纳什均衡就是策略互动均衡与信念互动均衡?为什么从纳什均衡的核心内涵出发就可以推论出博弈逻辑的三种方式:策略互动逻辑、信念互动逻辑与自利互动逻辑?
答:因为从最简化意义来看,博弈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博弈均衡就是互为最适反应。在实际上,每个博弈方策略互动选择都存在相应的信念互动选择。在完全信息博弈中,纳什均衡隐含了特定形式的信念互动均衡,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信念互动均衡才被凸显出来。因此纳什均衡=策略互动均衡+信念互动均衡。
因为纳什均衡的核心内涵可以从策略互动,信念互动和自利假设三方面来理解。
7、有人说:不论是狭义自利假设还是广义自利假设,不论是完全信息博弈还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不论是个体性策略互动还是体性策略互动,都有对应的现实博弈类型现实博弈问题博弈类型现实博弈问题
狭义自利假设性别战博弈
打假对策博弈
广义自利假设超声波除垢
真假话博弈
开发项目评价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签协议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连锁店博弈信任博弈
个体性策略互动囚徒困境博弈
性别战博弈
体性策略互动
开发寻租博弈
采金矿博弈
共谋和防共谋博弈
第3章思考题:(完全信息博弈)
8、多主体博弈不同于两主体博弈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多主体博弈中的破坏者或建设者并不是绝对的?试以多主体博弈实例为基础,说明支持纳什均衡存在的先验性假设的特别意义?
答:典型特征是可能存在所谓的“破坏者”或“建设者”,这些可能其破坏者或建设者作用的第三方,其策略选择的可能变化对其自身利益影响不大(并无影响),但却会对其他博弈方的得益支付产生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意义:正是因为博弈论理论大师们都有自利假设先验性的共同认知,基于纳什均衡的博弈论体系才发展成为了多主体互动决策问题的标准方法,也同时巩固了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地位。
第4章思考题:(不完全信息博弈)条子生
1、为什么说博弈决策必须以一些先验而不必证明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在囚徒困境博弈中,这种先验性人性假设如何表现?再以囚徒困境博弈分析为基础,举例说明这种先验假定对于博弈主体决策的特别意义?
答:因为这种先验性论证基础隐含(间接)说明了人类决策行为受到第三方(赋予决策主体先验假设的“自然”)支撑和左右,因为没有这个第三方“自然”的存在,博弈主体将陷入必然的思想悖论,也无法逃脱现实决策的行为困境。
表现:每个囚徒都是百分之百的自利主体,任何情况下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浙江文化地理
5、为什么说要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就必须进行海萨尼转换?海萨尼转换的第三步是:再进行原来的静态(或动态)博弈。试问:此时再进行的静态(动态)博弈与“原来”博弈的最大差别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因为纳什均衡建立了策略关联性的互动决策范式,但完全且完美信息假设并不能满足许多复杂博弈问题的决策要求,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环境中,博弈方对博弈结果不清楚的这种不完全信息,使任何主体判断和决策都无从谈起,二海尼萨转换把决策结果的不确定转换成了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把不完全信息条件巧妙地嵌入纳什均衡的互为最适反应的分析框架中,纳什均衡不再仅仅表现为策略互动均衡,也同时表现为信念互动均衡。
差别:决策结果的不确定转换成了决策过程的不确定,因为海尼萨转换把不完全信息静态(动态)博弈转换成了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人民日报七一社论
第5章思考题:(非对称信息博弈)
14、为什么可以说所有的非对称信息博弈模型都是委托代理模型?在本书归纳的四类非对称信息博弈均衡中,委托代理机制是如何各自表现的?以此博弈模型形式来表现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特殊意义如何?
答:从广义来理解,委托代理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而委托代理机制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代名词,在委托代理机制下,博弈主体互动转换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互动,而关联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可以泛指任何一种非对称信息交易。
第6章思考题:(演化博弈)
9、为什么说“有限理性”博弈应更准确地称为“边界理性”博弈?有限理性博弈为何不能与非理性博弈混为一谈?为什么基于博弈论的先验假设可以推论:非理性永远不能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问题分析的基础性假设?
答:因为博弈主体存在理性边界约束,博弈方要在理性边界内探索到个体效用最大化的路径。有限理性假设并不与博弈均衡的先验人性假设相互冲突,因此,有限理性不能理解为无法预测或无法把握的非理性。
第7章思考题:(期权博弈)
7、为什么说基于期权博弈的项目评价方法具有更强的逻辑合理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为什么说相比于单纯的净现值方法和实物期权方法,期权博弈评价方法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项目评价结论?
答:相对于其他项目评价方法,期权博弈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的项目价值分析方法,在一种扩展的项目博弈均衡分析框架中,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价值可以内生化,从而结合进项目关联主体博弈均衡分析中。
而相比于单纯的净现值方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基于期权博弈项目评价方法可以在同一评价框架中定量不确定性期权价值和策略互动博弈价值,其对于项目价值内涵把握更为准确。
第8章思考题:(行为博弈)
1、举例说明行为偏好如何对于行为博弈均衡起支配性作用?哪些行为偏好可归类为社会偏好,哪些行为偏好又可归类为体偏好?区分社会偏好和体偏好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社会偏好:非公平规避、风险规避、利他主义和其他社会偏好;体偏
好:信任、合作、协调、贡献。
基本标准:社会偏好具有实验检验和现实表现的普遍性和不变性特征;而那些仅仅在策略互动中才能准确界定的行为偏好(动机)则应称为体偏好。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6:5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22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博弈论复习题
标签:博弈   信息   主体   决策   假设   项目   策略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