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复习题

阅读: 评论:0

一、名词解释打印机共享器
1.博弈:即若干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的行动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回首黄土地
2.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被关在不同房间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1年(因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人抵赖,坦白者放出去,抵赖的判刑10年。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事实上,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为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揭示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3.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
作博弈。
4.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零和博弈是指在任意战略组合下“总支付”均为零的博弈,如通常的打赌博弈.常和博弈是指在任意战略组合下“总支付”均为一个常数的博弈,如若干个人分一笔固定奖金的博弈.变和博弈也称非常和博弈,意味着不同的策略组合或结果下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一般是不相同的.
5.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好比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它人或其它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其它人、其它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6.战略:也称策略,是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何时采用哪种行动;也是一种“相机行动方案”,指导参与人如何对其它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
7.均衡:是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的战略组合,在均衡战略组合下,任何参与人没有改变自己战略的动机,即如果改变战略,自己的支付不会得到增加或效用得到改善.
8.均衡路径:一个纳什均衡结果在博弈树中所形成的路径.
9.占优均衡: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每个参与人都有“占优战略”存在,那么每个参与人的占优战略的组合就称为“占优战略均衡”,并且是唯一的“占优战略均衡”.一个战略称为某个参与人的“占优战略”是指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这个战略都是该参与人的最好的战略.)
10.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均衡:对于一个理性的参与人,是不可能选择“劣策略”的,因此可以在战略式表述(支付矩阵)中将其剔除,再重新构造一个不含这个“劣策略”的新的博弈,然后在新的博弈中寻某个参与人的劣策略,再将其从博弈中剔除,重复进行下去,直到剩下唯一一个战略组合,该组合称为“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均衡”.
11.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这样的一个战略组合:在这个战略组合之下,所有参与人都没有改变战略的动机,即改变战略不会给该参与人带来支付的增加或效用的改善.
12.混合战略:混合战略指的是参与人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战略。其定义表示为:有个参与人的博弈中,假定参与人个纯战略,如果参与人选择第个战略的概率为,并且,则概率组合称为参与人的混合战略.
13.子博弈:由一个动态博弈第一阶段以外的某阶段开始的后续博弈阶段构成的,有初始信息集和进行博弈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能够自成一个博弈的一部分,称为原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
14.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若果扩展式表述的博弈的战略组合既是原博弈的纳什均衡,也给出每一个子博弈的纳什均衡,则称这个战略组合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15.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所有的参与人同时选择战略,或者虽然不是同时选择战略,但是后选择的参与人不知道先选择的参与人的战略的博弈.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各参与人是按某种规则分先后行动,并且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战略的博弈.
16.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给定一个标准博弈G(可以是静态博弈,也可以是动态博弈),重复进行TG,并且每次重复G之前,以前博弈的结果各博弈方都能现察到,这样的博弈过程称为“G杜一楠T次重复博弈
17.不可置信的威胁:在动态博弈求出的纳什均衡有的均衡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如果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如果参与人1为了使得参与人2的收益减少,从而选择了某个策略,比如策略a,但如果他选择b的话他的收益会大于选择a的收益,选择a就是一个不可置信的威胁。
18.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完全了解,即这些特征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的博弈.
19.海萨尼转换:通过引入虚拟参与人“自然”将不完全博弈转化为不完美博弈的方法称为海萨尼转换.
20.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存在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不是完全了解,至少有一个参与者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特征,即这些特征不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知识的博弈.
21.后续博弈:每一个信息开始的博弈的剩余部分。
22.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均衡称为贝叶斯纳什均衡,它是一种类型依赖型战略组合。假定个参与人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即,则类型依存战略组合称为纯战略贝叶斯纳什均衡。
23.逆向归纳法:从博弈树行动相反顺序从后往前依次求得各自博弈的纳什均衡。其实质就是先到最低一级的子博弈纳什均衡,然后在到上一级子博弈的纳什均衡,直到到最高一级子博弈的纳什均衡,即整个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逆向归纳法排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胁或承诺。
24.信号传递博弈:是一种比较简单但有广泛应用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信号发送者和信号接收者。博弈的时间顺序为:①自然根据特定的概率分布,从可行的类型空间中选定信号发送者的某种类型,这里,且;②发送者观测到自己的类型,然后从可行的信号空间中选择一个信号发送出去;③接收者观测到信号(但不能观测到),然后从可行的行动空间中选择一个行动.双方的支付函数分别为.
25.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建一套参与人的博弈规则,使得这个博弈的结果最接近所需要的社会目标。机制设计原理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规则或制度)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
26.显示原理:指南方少儿频道在间接机制下的配置函数与贝叶斯均衡战略函数复合后的函数关系是直接机制下关于类型声明的配置函数。即任何间接机制下的贝叶斯纳什均衡都可以通过直接机制下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来实现。
二、简答题
1.将博弈的信息特征和行为时间特征结合,博弈分为哪几类,并分析几种类型博弈的特点?
答:博弈按信息特征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按行为时间特征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者特征结合,博弈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有完全了解的前提下,同时选择行动的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有完全了解的前提下,分先后选择行动的博弈。海床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存在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不是完全了解的前提下,同时选择行动的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存在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不是完全了解的前提下,分先后选择行动的博弈。
2.博弈论产生与发展过程?
答:萌芽阶段(1944年以前):古诺模型(同时决策的产量博弈);斯坦科尔伯格(不同时决策的产量博弈)。
    产生阶段(1944年-1959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1944年),博弈模型的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理论基础,主要合作博弈,非合作零和博弈;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1950,1951),论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50年),“非合作博弈”(51年),提出了非合作博弈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得存在,纳什均衡基本思想:在解集中所有博弈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博弈者所用策略的最佳对策。
    发展阶段(1960年-1979年):精炼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泽尔腾,1965),1965年论文《一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海萨尼,1967)与贝叶斯精炼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动态,海萨尼,1975)。
    繁荣阶段(1980年以后):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维克里和莫里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6),不对称信息下激励理论。2001、2005、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博弈论成为经济学主要课程的成因是什么?
答:(1)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博弈论许多成果也是借助于经济学的例子来发展的,特别是在应用领域。
  (2)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都是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3)传统经济学研究个人行为时,总是假设其外部环境是给定的。现代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这与博弈论研究的内容相一致。所以,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博弈论显得更加重要。
(4)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而博弈论是这一领域的基础,如信息经济学是博弈论应用非对称信息经济领域的结果,所
以信息经济学也称为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4.博弈有哪几大要素,并解释几大要素的内涵?
答:博弈有六大要素:
    (1)参与人:也称博弈方、局中人,是指博弈中选择行动或策略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2)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即参与人行为。
    (3)信息:是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4)战略:也称策略,是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何时采用哪种行动。
(5)规则:规定博弈各方的行动顺序、方式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6)支付:也称得益,指博弈结束时各博弈方得到的确定收益或期望收益。
5.混合策略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联系与区别?
华北油田答:联系:两种情况下的博弈参与人都是不能够确切知道其他博弈参与人的选择行动,只知道选择行动的概率。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极限。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6:5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2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弈   信息   战略   参与   选择   行动   特征   博弈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