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教案

阅读: 评论:0

裴开元
移动通信》教案
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人:尹立强
授课对象:信工041-2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本课程教学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查韦斯主义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抗原决定簇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2013辽宁高考理综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
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农学院信息平台第一章概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重点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的三种工作方式;了解移动中
继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CTV
本章重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和工作方式;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和接口.
本章难点: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复用,集系统的集方式.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
本章课时安排:6
本章习题:P28
1 2 3 4 5 8 10
教学过程组织:本章课程以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为切入点,介绍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几种比较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教学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应与实际使用状况相结合。
本章的具体内容: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一.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例如,固定点与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之间、移动体之间、活动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都居于移动通信的范畴。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首先运营的是模拟蜂窝系统(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用模拟信道传送模拟话音信号。模拟蜂窝系统主要有如美国的AMPS 系统、英国的TACS系统、日本的NTT系统等。但模拟蜂窝系统容量小,频谱及频道利用率低,业务形式单一,话音质量不高,难以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互通互连,通信保密问题严重,现在,模拟系统已难以满足使用的要求,基本退出了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5:5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2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移动   系统   了解   掌握   蜂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