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题后括号内)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的⼼灵活动的内省
D.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盾的精髓是(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A.内部⽭盾和外部⽭盾的关系问题 B.根本⽭盾和⾮根本⽭盾的关系问题
C.主要⽭盾和⾮主要⽭盾 D.⽭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3.假象是( )。
A.与本质⽆关的现象 B.⼈们认识中产⽣的错觉 C.从反⾯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从正⾯真实表现本质的现象
4.上层建筑的核⼼是( )。
A.政治法律思想 B.社会意识形态 C 政党 D.国家政权 5.具有重要⽅法论意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
A.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统⼀ B.经济墓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 D.⽣产⼒和⽣产关系的统⼀
6.阶级的划分( )。
A.归根到底是由⽣产⼒发展⽔平决定的
B.的根据是⽣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式
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不同
7.在( ),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我党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盾,从⽽导致了阶级⽃争扩⼤化。
A.党的⼋⼤上 B.党的⼋届三中全会上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届三中全会上
8.实现伟⼤历史转折的党的⼗⼀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 )。
A。粉碎“四⼈帮” B.邓⼩平出来主持⼯作 C。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B。民族⽭盾与领⼟纠纷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新的⼀轮军备竞赛
10.中国对外政策的⽴⾜点是
A.独⽴⾃主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标 B.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12.我国建⽴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的是( )。
ssfA.在这些地区实⾏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不同社会制度的实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作⽤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国两制”⽅针,在这⾥设⽴特别⾏政区
13.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作出⼀定⾏为 B.可以要求他⼈作出⼀定⾏为 C.必须作出⼀定的⾏为 D.可以要求他⼈不作出⼀定的⾏为14.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为属于( )。
A.犯罪⾏为 B.违法⾏为 C.违纪⾏为 D.违章⾏为
15.王某欲在⼀本专著中引⽤李某发表在某杂志上的⽂章的观点.对此,王某()
A.须经李某同意并⽀付报酬 B.不必经李某同意但须⽀付报酬 C.须经李某同意,可不必⽀付报酬 D.不必经李某同意,也⽆须⽀付报酬
16.个⼈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续费的⾏为,应判为( )。 A.⾏贿罪 B.向单位⾏贿罪 C.巳介绍贿赂罪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7.⾏政⽴法的主体是( )。
A.国家机关 B.国家权⼒机关 C.国家⾏政机关 D.国家权⼒机关和⾏政机关
18.在社会主义现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战线称为( )。 A.爱国统⼀战线 B.社会主义统⼀战线 C.民族统⼀战线 D.⼴泛的统⼀战线
19.激励措施属于(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20.属国务院直属企业单位的是( )。
A.国家档案局 B.中国⼯程院 C.中国纺织总会 D.中国航空⼯业总公司
21.受理国民对在国家⾏政机关中⼯作的党员的违法乱纪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是( )。
A.中央和地⽅各级党委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D.监察部和地⽅各级监察厅、局
22.监察部⾏使的监督是( )。
A.专门监督 B.主管监督 C.职能监督 D.法制监督
23.供受⽂者使⽤的具有法定效⽤的正式⽂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24.联合⾏⽂标注发⽂机关时,标在前⾯的机关是( )。
A.上级的 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 D.其他系统的
25.公⽂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 )。
A.传递权威信息 B.书⾯⽂字材料 C.具有法定权威与现⾏效⽤ D.有特殊的格式、⽂字要求
26.联合⾏⽂时会签是( )。
A.各机关或部门领导场需履⾏签发⼿续 B.只要重要的机关或部门领导签字 C.不必征求意见,由主稿单位代签 D.是指机关正副职领导联合签发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少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题后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这是因为( )。
A.它是“科学之科学”,包括⼀切科学 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度统⼀ D.它体现了唯物辩证的⾃然观和历史观的⾼度统⼀
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马⾮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
A.⼀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3.19世纪由于建⽴了电磁理论,从⽽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类进⼊了电⽓化时代。这⼀历史事实说明:( )。
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合,可以转化为物质⼒量 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4.⼈⽣价值表现在两个⽅⾯:( )。
A.个⼈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贡献的尊重和满⾜ C.个⼈社会地位的⾼低 D.个⼈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表现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下列属于因果联系范畴的是( )。
A.播下良种在先,粮⾷丰收在后 B.适度灌溉在先,粮⾷丰收在后 C.合理施肥在先,粮⾷丰收在后 D.看见闪电在先,听到雷声在后
7.为了扩⼤有效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宏观调控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
A.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度,促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 B.调整收⼊分配政策,开拓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 C.千⽅百计扩⼤出⼝,积极有效利⽤外资 D.降低利率,实施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
8.消费⽔平是指⼀定时期⼈均消费的⽣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我国⼈均消费⽔平的⾼低主要取决于( )。
A.国民收⼊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B.国民收⼊中积累和消费的⽐例 C.外贸状况特别是进⼝商品总量 D.⼈⼝总量
9.宏观经济调控是:( )。
A.社会化⼤⽣产的客观要求 B.国家领导⼈和众意志的要求 C.是搞活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 D.是经济体制改⾰深⼊发展的客观要求
10.⾹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国两制”、“港⼈治港”、⾼度⾃治的基本⽅针,保持⾹港原有的(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活⽅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政治体制不变
11.企业制度的形式主要有(·)。
A.个⼈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国营企业
12.有关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正确的说法是( )。
A.供求规律受价值规律制约 B.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以及价值规律的作⽤是彼此相联系的 C.价值规律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它起着主导作⽤ D.价值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却受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制约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使⾃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A.国家的利益 B.社会的利益 C.集体的利益 D.其他公民合法的⾃由和权利
14.主犯包括( )。
A.犯罪集团的组织者 B.犯罪集团的 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的 D.⾸要分⼦
15.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
16.下列情形中体现了“公、检、法三机关分⼯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是( )。
A.⼈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案理由不能成⽴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案 B.⼈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 C.法院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诉讼参与⼈不能直接审理,⽽必须由检察院提出抗诉 D.检察机关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被告⼈还有其他未被指控的罪⾏,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17.下列可以成为⾏政主体的是:( )。
A.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B.⾏政机关 C.公务员D.接受⾏政委托的组织
18.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A.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采取的 B.必须是正在发⽣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C.必须是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为 D.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9.( )的监督属于国家政权机关的监督。
A.⼈民政协 B.中国共产党 C.全国⼈⼤常委会 D.⼈民检察院
前卫体协20.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 )。
A.晋升职务 B.晋升级别 C.增加⼯龄 D.⼯资标准提⾼
21.⾏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为是( )。
A.决策 B.咨询 C.协调 D.监督
22.通告的主要特点是( )。
A.具有知照性与约束⼒ B.具有法定权威性与执⾏性 C.具有专业性 D.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3.公布性⽂件包括( )。
A. 命令 B.通知 C.公告 D.通告
24.查办是核查重要公⽂的( )。
A.执⾏情况 B.督促并协助承办单位落实公⽂精神、解决有关问题 C.检查办⽂是否超过时限 D.查看是否需要⾏⽂
离心泵特性曲线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真理是有⽤的,因此有⽤即真理。
2.⽣产实践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
3.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的是⽣产⽅式。
4.历史⼈物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的作⽤。
5.内因是条件,外因是根据。
6.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聚甲醛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要问题.
根田鼠
8.对外开放适⽤于物质⽂明建设,也适⽤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
9.特别⾏政区是⼀个国际法主体。
10.社会保障是政府⾏为。
11.现阶段我国爱国统⼀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个是⼯农联盟,另⼀个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织的政治联盟。
12.社会保障项⽬、标准的确⽴关系,真接影响到社会成员个⼈的受益程度和社会保障的总体规模与⽔平。
13.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强制和惩罚来实现的。
14.任何⼀个具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既是权利的享有者⼜是义务的承担者
15.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规定不适⽤于外国国籍的⾃然⼈或⽆国籍的⾃然⼈。
16.⾏政合同与⼀般经济合同不同,它是以单⽅意思表⽰为前提的。
17. 中华⼈民共和国公民有⾔论、出版、集会、结社、*、*和罢⼯的⾃由。
19.⾏政决策中枢系统,在⾏政决策组织体系中属“神经系统”。
20.国有企业应该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
21.依据同⼀系统内部的业务领导或指导关系⽽实施的⾏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22.⼯作报告应在⼯作开始之前写,以求得领导的指导。
23.虽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不宜或不必对国外公开,只限在国内公开发布的公⽂,被称之为内部使⽤的公⽂。
24.在规范性⽂件中,表述惩处办法的内容应写⼊附则。
第⼆部分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赵某接到某市政府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后,⽴即提出复议申请。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四个⽉的时间未对赵某的申请进⾏复议。
问:赵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政诉讼?并说明理由。
2.潘某系某⼯艺品进出⼝公司(国有)特艺科、包装科业务员。某年某⽉,某印刷社潘某,要求调拨纸张给该社。潘提出⽩版纸、玻璃纸每令分别加收15元和25元“奖⾦”。印刷社领导研究认为,即使付“奖⾦”,也⽐买⾼价纸张便宜,便同意潘的要求,印刷社先后9次向潘买纸,潘本⼈从中获款1万多元。另外,潘某还违反规定,先后五次向另⼀印刷⼚低价卖出30多吨⽩版纸,从中获诹好处费1万多元。
问:潘某前后两次⾏为构成了什么罪?
五、公⽂改错(请指出以下公⽂的8个错误)
X X市⼈民政府办公厅通报
全体市民:
据反映得知,近⽇来本市部分地区有⼀种令⼈⼈⼼惶惶的传说,称原流⾏于某国的恶性传染病X x热已传⼈本市,并已造成⼗⼏⼈死亡。经本市防疫部门证实,这是完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本市⾄今从未发⽣过⼀起X X热的病例。经核查证已查明,这⼀消息源于本市“晨报”
九⼆年4⽉1⽇的⼀则“愚⼈节特快报道”。“晨报”这种不顾国情照搬西⽅⽂化极不严肃的做法是⾮常错误的,已经给全市⼈民的稳定⽣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前有关部门已对本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深刻检查等待纪律处分的处理。有关单位应汲取这⼀教训,采取措施以予杜绝。特此通报。
x X市⼈民政府启
⼀九九⼆年五⽉六⽇
六、论述题
运⽤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政治体制改⾰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第⼀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B 6.B 7.B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B 15。D 16.B 17.C 18.A 19.C 20.D 21.C 22.A 23.C 24.C
25.C 26.A
⼆、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ACD 4.AB 5.ABCD 6.ABC 7.ABCD 8.ABD 9,ACD 10.ABC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D 16.BCD 17.AB 18.ABCD 19.CD 20.ABCD 21.ACD 22.AC 23.CD 24.AB
三、判断正误
1.X 2.√ 3.X 4.X 5.X 6.X 7.X 8.√ 9.X 10.X 11.X 1.2.√ 13.X 14.√ 15.X 16.X 17.X 18,X 19.X 20.X 21.X 22.X 23.X 24.X
第⼆部分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根据我国《⾏政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劳动教养处理决定的⾏政案件,属于⼈民法院的受案范围。若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对⾏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起诉的外,既可以先向上⼀级⾏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政机
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起诉。另外还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向⾏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起两个⽉内作出决定。申请⼈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起15⽇内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可以在复议期满之⽇起15⽇内向法院起诉。在本案中,赵某先向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未直接向法院起诉。⾏政复议的期限应为两个⽉,但在此期限内,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未对赵某的复议申请进⾏复议,那么,赵某就应当在复议期满之⽇起15⽇内向法院起诉,现在赵某的起诉期限已过,赵也就丧失了起诉权,所以法院对此案将不予受理。如果赵某认为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确有错误,可以向有关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或其上级机关申诉。
2.潘某的⾏为构成了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作⼈员利⽤职务便利,索取他⼈财物,或者⾮法收受他⼈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为。本罪在客观⽅⾯的表现为利⽤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财物或者⾮法收受他⼈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为,潘某的职责就是管理纸张的销售,他在销售过程中,巧⽴名⽬,从中索取“奖⾦”和接受不正当利益,其⾏为已完全符合受贿罪的特征。再者,新刑法第九⼗三条规定,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员,以国家⼯作⼈员论。潘某正好具备了国家⼯作⼈员的⾝份,符合受贿罪的主体特征。所以,被告⼈潘某构成了受贿罪。
五、公⽂改错
①标题缺问题。②不应直接主送市民。③“传说”⼀词不妥。④⽂中⽇期混⽤。⑤“本报”⼀词错⽤。⑥发⽂机关前后不⼀。⑦作者后的“启”字为错⽤⑧“以予”⼀词颠倒。
六、论述题
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和变⾰的⽅向。第⼆,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上层建筑在适合⾃⼰的经济基础时,维护⾃⼰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运⽤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深⼊发展,必须进⾏政治体制的改⾰。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公有制经济和⾼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发展起来的。在改⾰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相应的政治体制改⾰,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政府廉洁⾼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