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辨析题。
1、 哲学等于世界观。(P9)
2、 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唯心主义就是重人轻物的理想主义。(P9)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哲学派别。(P9)
4、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10)
5、 哲学具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的哲学是绝对排斥的。(P10)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P10)
四、 简答题。
2、 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P11)
3、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及其关系。(P12)
4、 简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2) 5、 怎样理解哲学的阶级性?(P12)
6、 简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P13)
7、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P13)
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点?(P13)
9、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14)
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P14)
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
12、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P15)
1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P15)
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P16)
2、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哪两种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如何正确对待它?(P17)
3、试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P17) 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P18)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三、辨析题。
1、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P35)
2、 人类世界就是人类社会。(P35)
3、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P35)
4、 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因此有了人脑就会自动产生意识。(P35)
5、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P36)
6、 世界统一于存在。(P36)
四、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6)
2、 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主要缺陷。(P37)
3、 如何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与联系?(P37)
4、 原因自由行为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P38)
5、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有何错误?(P38)
6、 什么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怎样?(P38)
7、 为什么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P39)
8、 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P39)
9、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怎样?(P39)
10、什么是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40)
11、简述实践及其特点和形式。(P40)
12、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P41)
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41)
14、简述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P42)
15、简述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相互关系。(P42)
16、简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P42)
17、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43)
18、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43)
19、简述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44)
20、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44)
21、为什么说意识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P44)
2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P45)
23、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P45)
24、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是什么?(P45)
25、简述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P46)
26、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P46)
27、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P46)
五、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P47)
2、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P48)
3、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要求?(P48)
4、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其关系。(P49)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三、 辨析题。
1、 社会发展是自为的,社会历史中的一切都是“一次性”的,所以,社会发展没有规律性。(P63)
2、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P64)
3、 “扬弃”就是抛弃。(P64)
4、 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斗争就是发展。(P64)
5、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P64)
四、 简答题。
1、 简述事物、现象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P65)
2、 简述联系、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P65)
3、 如何理解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P66)
4、 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P66)
5、 简述决定论和非决定论。(P66)
6、 什么是度?认识度有何重要意义。(P67)
7、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67)
8、 简述(事物自身运动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关系。(autodyn>txsP67)
9、 什么是辩证否定观?(P68)
10、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P68)
1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有哪些表现?(P69)
12、简述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P69)
13、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P70)学苑追艳录
14、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P70)
15、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P70)
1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P71)
1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71)
1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72)
19、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P72)
20、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P72)
21、简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P73)
22、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P73)
23、简述系统论与矛盾论的相互关系。(P74)
24、简述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系。(P74)
25、为什么说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是一致的?(P75)
26、简述归纳和演绎的关系。(P75)
27、什么是分析和综合?二者关系怎样?(P75)
28、如何理解辩证思维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P76)
29、简述逻辑与历史统一。(P76)
30、简述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相互关系。(P76)
五、论述题。
1、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加强国家间友好的关系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P77)
2、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其意义。(P77)
3、试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P78)
4、试论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P79)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9)
6、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P80)
7、试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的必要性。(P81)
8、试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外国文化。(P82)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三、辨析题。
1、一切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所以不需要认真读书。(P94)
2、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P94)
3、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95)
4、认识只是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而,它不需要建构。(P95)
5、非理性因素只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干扰和破坏作用。(P95)
6、客观真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相统一的真理。(P96)汽车杀人案
7、主观唯心主义坚持主观真理论,客观唯心主义坚持客观真理论。(P96)
8、相对真理就是包含错误成分的真理。(P96)
9、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P97)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类认识发生的基本的和决定的因素?(P97)
2、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97)
3、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P98)
4、为什么说对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P98)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98)
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99)
7、什么是信息?为什么说主体和客体在认识中的统一是以信息为媒介的?(P99)
8、在认识过程中主体为什么要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主体的信息选择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P99)
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P100)
10、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什么?(P100)
11、简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P101)
12、简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P101)
13、如何理解认识运动的循环与上升?(P101)
14、什么是真理?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P102)
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P102)
16、怎样理解真理的相对性?(P102)
17、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P103)
18、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P103)
19、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103)
20、简述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P104)
21、简述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P104)
22、简述价值及其特点。(P104)
23、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105)
24、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一致性。(P105)
五、论述题。
1、运用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说明对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P105)
2、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态度。(P106)
3、试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P107)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三、辨析题。
1、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P119)
2、人类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历史。(P119)
3、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P119)
4、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