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0

阅读: 评论: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0
一、单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肉被骗走以后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大地生命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
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
冲动控制障碍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2、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4、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7.依
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我国社会新阶层
39、1980年5月,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4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8、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如梦令赏析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生产剩余价值所必要的物质条件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    )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 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0、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的专政是(    )
A.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B. 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三、简答题:
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2、简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4、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
1、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试论四项基本原则的整体性。
??
??
??
??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3:5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1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发展   历史   事物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