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作者:黄前柏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年第07期 mgs1中国拥有全世界比重最大的国有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来市场经济的催化,目前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额已经接近30万亿,这其中还不包括金融性国有资产。然而其管理和经营问题已经走到改革的十字路口,这也是近些年起引发争议不断的原因,种种迹象告诉我们,不能继续依赖于“修修补补”的改革。 就这项改革中的热议话题,日前,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
《新理财》:公众对国企改革最关注的几个矛盾点在哪里?
文宗瑜: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现在还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2008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基本陷入停滞状态,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转变经营机制的改革,包括一些管理模式创新的改革,基本陷入停滞状态。2008年以后,我们基本还是全力以赴的或者被动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因为今年要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最近无论是媒体还是学界又在议论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几个问题:
第一是竞争方式的问题。在中国已经改革开放35年的今天,我们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都是行业内最大的龙头企业,所以我们说改革第一个问题仍然是竞争方式的问题。它们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以及绝对的定价权,使各级政府不得不对其妥协,超大规模国有企业包揽了大项目大订单,在某种意义上,一批超大规模国有集团的产生,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及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这当然也是垄断问题,垄断的背后是政府的支持和依托政府的行政力量。
第二个是国有企业高工资、高福利的问题。当然我认为高工资、高福利也可以,不过前提条件是信息公开透明。这个问题也是大家现在争议比较多的,就是国有企业现在信息不公开透明。事实上所有的国有企业作为全民的企业,信息必须披露,现在是都捂着,连报表都不披露,这是肯定不行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产权制度改革。从整个中国要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看,首先,我认为产权制度改革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国有企业,只要是
市场竞争,非国有资本能够经营,能够提供的,国有资本就要退出。其次,即使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也没有必要保留国有股的100%的控股,将来我们很多国有控股公司保持15%—51%的控股就够了。因此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如果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能够推进,前两个问题可能也就解决了。
《新理财》:真正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应该要抓住哪些核心的问题?
文宗瑜: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整个未来十年国有资产的出售和国有股的减持要有个中长期的规划。我们现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就是个年度预算,将来我认为可能是变成一个中长期规划,不一定叫预算,可以叫国有资产出售、国有股减持的中长期规划。它可以与国家“十二五”纳米二氧化硅规划相一致,即以5深圳银湖旅游中心年为周期编制中长期规划。也可以是打破这个限制,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接,编制从2013年到2020年的国资规模及国有资本进退的八年规划。
中国免疫学杂志《新理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文宗瑜:现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还是征收红利,而且规模很小,基本是“取之国
企用之国企”。第二个来讲就是,国有资产变现,用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主要解决农村居民市民化改革成本的问题。
董泽平农村居民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反对与冲击不再仅仅是经济诉求,已经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诉求。所以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不可能再继续推迟。城镇化应成为这项改革的契机或突破口。
改革要实现农村居民身份的转换,身份转换的难点是户籍改革,本质是给转换了身份的农村居民以市民待遇,让他们可以享受到市民化的医疗、教育、失业、就业、养老保险等待遇。
新冠肺炎最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