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阅读: 评论:0

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甲乙酮1.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小学、高中)
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和艺术交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个基本观点。
(1)    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即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觉”。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论”,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2)    文学反映论桩基超声波检测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论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
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    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论”强调,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tod
(4)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一种基本看法。在此基础上,20 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5)    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因此,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    文学的双重性质(小学、初中、高中)
文学的双重性质指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文学是审美的,表明文学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在于,文学对现实抱有无功利目的,它采取形象方式,表现主体情感评价。但文学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它具有与其它意识形态相同的一般性质。这种一般性在于,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从而必然带有间接的功利目的,运用概念方式,具有认识因素。但在这种双重性质中,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质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
(1)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
质生产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2)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特殊性质在于其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从目的看
文学并不直接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然而,间接地或内在地又有某种功利性,即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并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第二,从方式看
文学以审美形象为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并要求人以活生生的审美直觉去把握。
第三,从态度看
文学的形象世界直接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的客观理智反映——认识。
3.    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小学、高中)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人的生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马克思将其概括为两大基本层次: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文学活动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内)。
4.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小学、高中)
文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其规律之一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文学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 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文学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批判中继承,另一方面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推陈出新,创造出无愧时代也无愧传统的优秀文学。
5.    文学创造、文学话语的独特性(小学、高中)
(1)    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从精神生产领域看,文学创造与科学、道德、宗教及其他各种艺术创造等精神生产活动一样,都是人对于世界的意识活动。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的独特性在于: 它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的生产活动,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 将人导向能充分地体现其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诗2000(2)    文学话语的独特性
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context,又译上下文,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斯凯瑞金童书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
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
确、不注重个人彩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不是能一眼看穿的。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0:3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0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活动   审美   世界   生活   社会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