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林丽珍;苏清强
【摘 要】在我国,运动训练原则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随着训练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目前,我国运动训练原则有以下三个理论体系:(1)教育学训练原则体系;(2)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体系;(3)辩证协同训练原则体系.从不同角度对运动训练三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0(031)002
【总页数】3页(P55-57)
【关键词】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
【作 者】林丽珍;苏清强
【作者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53001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530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
在我国,运动训练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动训练的不断渗透得以不断的发展。并且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训练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出运动训练原则的依据是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与训练目标。训练原则要解决的问题是:练什么 ?也就是训练内容是什么?练多少 ?也就是训练负荷的多少?怎么练?也就是如何解决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到目前,我国运动训练原则有以下三个理论体系:(1)教育学训练原则体系;(2)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体系;(3)辩证协同训练原则体系。对我国运动训练原则三个理论体系的发展路程、各自的内涵及作用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对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noteexpress运动训练原则就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更准确地说运动训练原则就是从事运动训练活动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3.1 教育学训练原则体系
教育学训练原则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学训练原则是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周期性原则、不间断性原则、逐渐加大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自觉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训练原则调整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周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合理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到20世纪90年代,教育学训练原则发展为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布老虎丛书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
练原则。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过程。
3.2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体系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要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得科学有度。正确理解和深化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一批学者重新解释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含义,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完全否定到赋予它新的含义。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地实施好这一原则。根据比赛的要求,用科学的手段确定好运动负荷,在把握好项目制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训练。现在的训练过程虽然没有强调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但在我们的现实训练中这个观点并没有消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遵循的还是这一原则,事实上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没有艰苦的奋斗,就不能成功,只是项目有别罢了。高标准训练和管理是训练的关键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的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高标准的管理是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而高标准管理主要体现在营造运动队组织文化的良好氛围上。科学的大负荷训练是训练的关键,科学的大负荷是保证。提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并了解运动专项的特点和规律,坚强运动队的组织文化建设,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三从一大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个人素质,规范个人行为,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训练的负荷总量和负荷强度要因人而异,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要关心运动员,尊重运动员。
七十七国集团3.3 辩证协同训练原则体系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下,“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运动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运动训练原则,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设计辩证协同训练原则体系时,专家们注意到了竞技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健康安全的高风险性,注意到了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机体负荷的高挑战性。专家们还特别谨慎地准确把握好各种相互矛盾影响因素之间的”适宜度”。为此,他们试图以两两组合的方式设计出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运动训练原则。辩证协同训练原则基本思路是:辩证地认识和解决训练实践中遇到的诸多矛盾;有效地组织和推进矛盾双方的协同效应。
3.3.1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明确的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强调训练动机要与健康保障相结合。导向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导向激励原则解决了运动员的训练动机问题,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同时健康保障是运动员的重要人权。运动员是一名普通公民,理所当然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健康保障。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把导向激励原则与健康保障原则相结合,注重运动员的健康
泥土的微笑保障,注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加强医务监督,进行目标控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节训练内容、方法、负荷与安排。运动员则要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国家培养了运动员,运动员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努力拼搏、多做贡献,在为国家出力的过程中获得应得的个人利益。巨各庄中学
3.3.2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明确的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安排要强调将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相结合。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在制定训练内容的时候要把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原则相结合,要依实战需要决定训练内容、方法、负荷与安排,并不断地检查、验证、调整。依据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人特点,针对个人特点组织训练,并随水平提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3.3.3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明确的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安排要强调将系统训练原则与周期安排原则相结合。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的安排要以人体运动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与阶段性,以人体机能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基础。健全多年训练体制和社会保障,精心组织各类训练周期,成功把握竞技状态与比赛时空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