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阅读: 评论:0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姓名:>###
学院:>>####周忠轩
班级:>>#
日期:>>>#口模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摘要
靳树增
孙翠凤歌仔戏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包括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长达90年的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应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大旗继续谱写新的华丽篇章。作为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边缘化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通过参加在天津城建大学开展的第二十三期业余党校,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组织给予我这几次党课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积极参加讨论,悉心聆听了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论述一下我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当中提到: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与马克思恩格斯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的态度的不同情况是,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有学习拟或是接触马克思主义读物,就发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没有时代意义的论断。我们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在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
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日趋成熟走向顶峰,而社会主义社会还在成长探索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受到资本主义物质功利思想的侵蚀,尤其是在当下,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出国深造机会的增多,和一系列西方文化潮流来袭,青年一代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再愿意学习其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主导地位、影响范围、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学习上,一些领导干部更多的关注出国考察和经济增长指标,很少学习马列主义原理、思想等经典著作,甚至在有些大学中课程中马列主义原理已被作为选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学等宣扬资本主义优势的著作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理论研究中,有些人千方百计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以博得“理论创新”、“观点新颖”的名号。在学术的认同标准上,有些专家学者盲目地以西方标准为标准,照搬照抄的生拉硬拽的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为参照物。从培养干部来说,各级党校在着力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增长指数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之后,大量的实用性课程代替了马列经典著作,充斥培训班的内容规划中。新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大学生村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程度和实际掌握的水平大大降低。
这些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是新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不再熟悉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不再将马列主义作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旗帜。基层干部不再以马列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势必作风败坏,纪律涣散,安于现状不再奋斗思进取。
以上这些马克思主义边缘化所引发的后果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期望的,亦是他们对中国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破坏的根本目的。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韬光养晦的外交原则指导下,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坚持在互利共赢的前提条件下建设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在一心一意加紧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不断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一些国
家插足中国国内事务,他们花样繁出,用各种形式对我国进行丑化、妖魔化,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国家内部有些领导干部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边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也不乏一些处心积虑地推动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的人存在。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些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某一个特定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结论,拟或是在现实改革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不能提供解决的药方,就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过时论调。这些刻意宣扬“过时论”的人,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与时俱进。这种品质来源于: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一个理论的出现必然是迎合现实环境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和发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当时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继承前人的成果。科学理论的形成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并非超然象外,他们是在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基础上,是在吸收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性地吸收和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的超越前人的
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立发展。曾经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任何经验、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在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中得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中,在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自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世界上第一支无产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一大批真正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
硝酸铜命斗争,经历了无数考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中建立了众多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东欧、古巴、中国等等。20世纪发生的最为震惊世界的事情莫过于柏林墙倒塌、东德与西德合并及其前苏联的解体,正是由于前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及其国内学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致使引导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向了歧途,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致力于从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遇到现实问题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对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合适宜的判断。正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才使得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可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说:“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是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先后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使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中国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从而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徐灵胎

本文发布于:2023-07-04 23:4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0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