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厄尔尼诺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被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 耐湿 B. 耐旱 C. 耐盐 D. 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 化肥 B. 农家肥 C. 农药 D. 淡水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3. 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 设计 B. 提供面料 C. 加工 D. 送货上门
4. 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 大型服装超市 B. 服装专卖店
C. 代理销售商 D. 信息交流平台
5. 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方舟子 李开复
A. 配送仓库 B. 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 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 9日18时左右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 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 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差分滤波器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4
年份 | 黑榆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南京禽流感最新消息1885 | 78 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 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 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 394 | 33.4 | 17.1 | 25.1 绍兴市数字健康服务平台 |
1892 | 88 816 | 35.2 | 17.2 | 26.0 |
| | | | |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7.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8.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0.“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B.葛底斯堡战役
C.瓦尔密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