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内战爆发 | 单元 | 第七单元 |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学科 | 历史 | 年级 | 八 |
学习 热流道技术目标 | 1.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 2.使学生了解、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相关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 3.从教材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通过学习解放区的自卫反击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4.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 ||||||
重点 | 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 ||||||
难点 | 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展示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争造成的衰败景象的图片。 教师讲述: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当时放眼我们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胜利的狂欢,更多的是衰败的经济,凋敝的民生,停滞的教育,流离失所的人民。这时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休养生息,进行国家建设。但是蒋介石却发动了内战,再一次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战争的深渊!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学习《内战爆发》 。 | 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 |||||||||||||||||||
讲授新课 | 一、重庆谈判 1、展示材料: 蒋介石三次电邀去重庆谈的电报。 教师提问:1、为什么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就三次电邀去重庆谈判? 2、蒋介石邀请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是否要去重庆谈判呢? 播放《主席重庆谈判》视频 展示材料:昨日下午三点多钟,先生到了重庆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 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 《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思考: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学生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为了尽一切争取和平,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此举符合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2、归纳重庆谈判的相关信息: 时间:1945年8月 地点:重庆 人物:蒋介石、、周恩来。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刚度系数3、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出示相关图片,明确会议内容 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教师讲述:通过谈判,我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国民党则陷入了被动。政治上的较量失败,但蒋介石自认为做好内战准备之后,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正式开始与共产党进行军事上的较量,全面内战打响了。 展示图片:国民党军队乘美国登陆舰开往东北和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2、内战爆发 出示国共双方在战争初期力量的对比:
教师强调:国民党凭借着强大的优势,1946年6月,向中共控制的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教师讲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出示图片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引导学生思考: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疯狂攻势,解放军采取怎样的策略最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思想:作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战略战术:自卫战争 主要方式:运动战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教师讲述: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1)提问: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 播放视频《转战陕北》 出示图片 (2)教师讲述:在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的同时,另一个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山东。 (展示《孟良崮战役形势图》)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出示《内战爆发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形势图》从整体上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打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归纳 学生阅读会议内容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 |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通过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的胆识与伟大。 主要知识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表格的方式学生更清晰的比较出国共两方力量的悬殊。 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习题 | 1、1945年9月,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B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2、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D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3、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B )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4、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保障”指的是( C ) 西部矿山A.国民党“一大”的召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北平的和平解放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殛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谈,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引自《中央日报》(1945月8月16日) 材料二: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发给的邀请函?他邀请“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真实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2)材料二中的“渝”、“陪都”都指的是什么地方? 重庆 (3)材料二表明党中央领导人对这份邀请函采取什么态度? 采取积极态度,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谈判。 | ||||||||||||||||||||
课堂小结 |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 ||||||||||||||||||||
二十大报告主题板书 | 时间:1945年 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的签订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6年6月 内战爆发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自卫反击 制定了正确的歼敌方针和原则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3:3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