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关注的10大热门靶点(上)
PD-1/PD-L1这个靶点,可以说这几年可以说是火的一塌糊涂。关于PD-1/PD-L1的过多信息我就不再详细赘述了。
目前全球上市6个PD-1/PD-L1药物,分别为BMS的Opdivo(2014年)、Merck的Keytruda(2014年)、罗氏的Tecentriq(2016年)、阿斯利康的Imfinzi(2017年)、默克/辉瑞的Bavencio(2017年)以及赛诺菲/再生元的Libtayo(2018年)。 mustek表:全球已上市PD-1/PD-L1药物情况概况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国盛证券研究所
6个PD-1/PD-L1品种在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及宫颈癌等各大疾病普线中获批了一二线的方案,成为一些难治性肿瘤或化疗进展后的首选药物。 最早上市的Opdivo(2018年67.351亿美金)和Keytruda(2018年71.71亿美金)在5年时间内,销售额飙升,双双进入全球药物销售排行前十。2018 年,PD-1/PD-L1药物合计销售额已突破150亿美元,且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EGFR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突变驱动基因,大约17%的NSCLC患者会发生EGFR突变,中国等亚洲国家突变概率更是高达30%以上。除去目前在成药徘徊未果的KRAS突变外,EGFR 突变目前是NSCLC最为重要的驱动基因。
汽车
市场营销
EGFR这个靶点,同样也是极为火热和研发投入较高的靶点之一,无论全球、国内,都有较多成果,全球上市药物23个,在研124个。中国1类研发药物,化药占到了较大比例,与生物药近于3:1的比例;我国获批上市的药物共6个,其中,有令国人骄傲的重磅“”埃克替尼。临床在研药物数十个,领域主要覆盖在肿瘤。
表:EGFR抑制剂市场
市场表现来看,一代EGFR抑制剂市场由于吉非替尼和盐酸厄洛替尼专利到期导致竞争加剧,优势减弱。全球最为畅销的盐酸厄洛替尼销售额连年下跌,2018年更是大跌36%,销售额仅为5.49亿美元;在中国销售最佳的吉非替尼目前来看冲击不大;贝达的埃克替尼经几次调价后,2018年稍有回暖,不过随着国内仿制药相继上市,增长也难以为继。托克维尔
dnf王刚二代EGFR抑制剂达克替尼凭借其临床疗效的优势,有望取代一代抑制剂的一线地位。
凭借多个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的优秀数据,三代抑制剂奥希替尼已经成为了一线用药的首选。根据Evaluate Pharma公司的预测,奥希替尼有望在2024年跻身肿瘤药物TOP10榜单,拿下近40亿美元的佳绩。
HER2
HER2是乳腺癌的重要靶点,目前已经产生多个重磅式药物,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罗氏的赫赛汀,1998年经FDA批准上市,至今 20 年已经为罗氏带来超过 1000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赫赛汀2002年进入中国,目前在我国乳腺癌患者中市场渗透率是最高的。
图:HER2的作用机理
资料来源:The role of HER2 in cancer therapy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J Control Release. 2010 Sep 15; 146(3): 264–275
近年来,针对HER2靶点进行开发的药物新秀辈出,最具代表性的除原研药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以及同为单抗药物的Perjeta(帕妥珠单抗)外,还有ADC(抗体药物偶联体物)Kadsyla(T-DM1)以及小分子药物拉帕替尼、阿法替尼等。
其中我国恒瑞公司推出的吡咯替尼凭借不错的临床疗效,被业界誉为“口服赫赛汀”,未来可期,拿下30亿元的峰值。
表:HER2抑制剂市场
VEGF/VEGFR
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分子,VEGF表达增加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因此VEGF受体拮抗剂往往能够靶向多个肿瘤适应症,对于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疗效不佳的亚种优势尤为突出。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VEGF/VEGFR抑制剂)包括生物单抗和小分子药物。目前,全球批准上市的抗VEGF/VEGFR的大分子药物共有五种,包括三种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雷珠单抗,以及两种融合蛋白: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分别中国上市,美国正在III期试验)。
主题词表>公牍
VEGF/VEGFR药物市场容量巨大,诞生了包括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超级重磅,两者常年占据药物销售TOP10榜单。
表:VEGF(R)单抗药物市场
BTK
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B细胞受体通路重要信号分子,在B淋巴细胞的各个发育阶段表达 ,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在恶性B细胞的生存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针对B细胞类肿瘤及B细胞类免疫疾病的研究热点。
全球目前共有2款BTK抑制剂上市,市场规模62.67亿美元,市场份额几乎被伊布替尼独占。艾伯维拥有伊布替尼的美国市场商业权利,强生拥有伊布替尼在美国以外市场的商业权利。在伊布替尼和阿卡拉布替尼之后,全球最接近上市的第3款BTK抑制剂是百济神州的赞布替尼,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得了优先审评资格。
表:BTK抑制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