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营房工程保障概况

阅读: 评论:0

生死跳伞俄军营房工程保障概况
一、俄军营房工程保障体制
美联储第二次加息
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军队的基本建设和营房管理沿袭了前苏联军队的管理体制。在国防部设总军事建筑与营房部,主管全军各种军事设施、国防工程、营房的基本建设。下设若干部局以及建筑安装、科研、勘察设计等专门机构和企业。该部与武装力量后勤部平行,由国防部副部长兼任部长。在武装力量后勤部内设总营房管理部,负责营房及营房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工作。军种后勤机构中的陆军后勤副总司令下设营房管理部。空军后勤副总司令下设机场修建处。军区后勤机构内,营房副总司令负责营房管理部的工作。集团军一级设营房管理处,由营房副司令主管。师设营房勤务主任。
二、俄军营房建设和住用管理
(一)俄军营房建设管理
俄军营房主要由专门的建筑部队或私营建筑公司承包建设。俄军编有军事建筑部队,该部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队,大队下面编有连、排、班,以排为单位组成工作队,归工程指挥部或其它军事建筑部队组织领导。其兵员的补充主要是征集建筑专业人员,对非建筑专业的新兵,一般需要经2~3个月不脱产的专业普及训练。军事建筑部队的官兵服役期间拥有与其它部队人员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军事建筑部队的
主要任务是负责军队的战备设施、兵营、营房和军官之家等的建筑,此外,还承担大型民用工程的建筑。
俄军的军事建筑部队为俄罗斯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支部队由一系列建筑单位、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设计院所组成,共有3.5万名建筑兵和20万名职工,其工作由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建筑与营房部部长领导。
俄军有时对一些简单的营房,如低层住房、库房等建筑,采取由部队自建的方式来完成。部队指挥员按年度向军区营房管理部提出申请,列出自己准备承担的营建项目,经上级批准后,部队指挥员根据有关指示,仔细确定施工程序,向部队提出营建计划、工程概算、统计核算等方面的要求。自建营房一般要求在一年之内完成。拥有营房自建任务的部队负责编造施工预算,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准备营建材料和设备。在自建过程中,部队指挥员要经常注意执行工程预算,保证工程质量,节约资金,加强工地的防火和安全工作,对材料、劳动力、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调配。
(二)俄军营房住用管理
俄军十分重视部队宿舍的住用管理,其做法有以下几点:
健全营房交接制度。俄军规定:必须在地区或驻区的营房管理部的监督下,填写营房交接书,注明营
区的房屋、设施、土地,以及随营房一起交付使用的营具、燃料等物资的数量和质量状况。部队进驻后,对营房和公用设施应当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未经营房部门的许可,不得随意对现有营房进行改建和拆除,也不得随意改换营房设备的最初用途。当营房遭到严重破坏时,只有经营房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才可以拆除。被拆除的营房要注销房号。被注销房号的营房,不许继续使用,以免发生危险。俄军明确规定,部队只有住用营房的权利,没有转让和变卖营产的任何权利。
经常组织营房检查。俄军的营房检查分为“普遍检查”、“局部检查”和“临时检查”三种形式。其中:“普遍检查”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检查一次,目的是调查所有营房和设施和普遍损坏情况。春季检查为夏季营房维修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秋季检查主要为部队过冬做好准备。检查委员会由后勤副指挥员、营房管理主任、营房专业人员和住房分队的指挥员组成,由后勤副指挥员任检查委员会主席。各部队都建立有检查意见和见意的登记薄,以利于迅速解决检查出来的各项问题。“局部检查”由部队中的专业人员和在编工人实施,主要是对营房结构和公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出来的损坏部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临时检查”是指对发生自然灾害(如,暴雨、飓风、和大雪等)之后,在1~2天内必须要进行的检查,对威胁住房军人生命的损坏部位要立即修复。
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俄军对维护营房、公共设施和营区环境等方面十分重视,要求所有营房内外都要经常保持清洁,对营房各部件的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俄军对营房设备更加重视管理,认为这些设备比营房本身容易损坏,平时要爱护使用,及时排除故障。对水源和供水设施设置了卫生警戒区。部
队首长通过营房管理和卫生勤务主任,经常检查水质状况。在营区供电的安全管理方面,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避雷针进行再一次全面检查,以确保防护设备起作用。在供暖管理方面,每年在供暖之前,要对所有的锅炉房、管道系统或火炉、烟道等供暖设施进行再一次认真的检查,并及时进行维修。80年代以来,俄军还重视营区环境保护工作,规定部队(包括舰艇)指挥员、副指挥员、各勤务部门首长和其它主管人员,要对本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建造处理污物的设施,同时还要大力绿化营区,改善营区环境。
及时组织实施营房维修。俄军将营房维修分为小修和大修两类。其中,小修的内容是经常地修缮营房,修复营房零星损坏的部件,以及排除营房设备的小故障;大修是指修复和更换营房主体结构部分,维修的工程量较大。大修一般分为综合修理和重点修理两种,其中以综合修理为基本形式。俄军的小修通常由部队雇请工人承担,或由部队自己承担。当某些小修任务困难较大时,需经地区营房部门批准,由地区营房管理部门的建筑维修单位承包完成,小修计划由部队制订,上报地区营房管理部门审批,并由地区营房管理部门给予部队施工技术指导。大修通常由地区营房部门的修建单位承包完成,如部队有维修能力,也可像承包自建营房一样,申请承包大修任务。
建立房地产档案。俄军的营房部门建有房地产档案资料,主要分为法律档案和技术档案两类。法律档案是指政府发给的房地产证明文书;技术档案主要是一些图表,其中表格内容包括营房的建造年代,面积、类别、结构、质量、占地数量、供水及供电和供暖设施、造价、使用年限、大修周期等记录。
档案图主要有营房分布位置图、分栋分层平面图等详细资料。这些营房资料可为搞好营房的分配和维修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俄军军人家属住房管理
俄军由军队负责管理军人家属住房。
长期以来,俄军军官及超期服役的军人都可获得房租十分低廉的住宅,由部队和驻区设立的住房委员会按照军人职务和家庭人口进行分配。当军官调往边远地区,而又不能带家属时,其家属可以继续留住在原来的房子中居住。
军龄满20年的退役军官到达选定的居住地后,当地政府要在3个月内为其安排好住房。如果退役军官愿意自建住房,当地政府会按标准拨给建房用地,价拨建筑材料,并发放一定数量的贷款,这些贷款可在7年内还清。军龄满25年以上的军官退役时可保留原住房。当居住地点改变后,可在新的地点排队申请住房。退役军官的住房由各级兵役局负责管理,各
兵役局同当地政府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它们的协助下进行工作,帮助退役军官改善住房条件。
三、俄军战时营房保障
(一)俄军战时营房保障组织指挥机构
俄军战时营房保障主要由总营房管理部组织实施。
日耳曼语族
俄军编有营房建筑部队,战时负责抢修各种营房设施、医院、仓库。
俄军的木材、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及营具、照明灯、手电筒等营房物资器材,战时也由营房部门负责筹措、供应和管理。帐篷以及取暖炉具属于被装物资,由军需部门组织供应。帐篷配发给部队时一般由车辆运送,或与其它军需用品一起放在集装箱里前送。取暖炉具作为帐篷的配套器材战时与帐篷同时配发给部队。
(二)俄军战时营房保障的实施
1.俄军战时营房保障的主要任务。
住用保障和管理。包括营房、医院、仓库及各种专业用房的新建和改建、维修管理等。营房保障部门使用自己的设计力量和施工部队,根据战时需要,因地制宜抢修抢建各种住用设施。
取暖保障和管理。这项工作主要包括筹措供应炉具和燃料两大项任务。取暖炉、锅炉等由地方生产,军队筹措前送。战时筹措燃料比较困难,俄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就地补给。另外筹措燃料时还要兼顾医院消毒、浴室、炊事、做饭等方面的需要。
照明保障和管理。战时,俄军除了利用民用电力网供电外,还配发给部队发电机和简易照明器材。
营具保障和管理。俄军营房保障主要包括:活动桌椅、折叠马扎、行军床等。战时主要配发给医院、指挥机关,在数量充足的情况下也配发给作战部队使用。
2.营房保障的基本方式。
战时,俄军的营房保障方式多样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利用和修复原有营房。平时俄军按照部署,在战略要地、要塞地区建有大量营房、仓库,在后方还建有许多军事院校、科研单位,营房数量众多。战时俄军常常利用这些营房和军事设施,调整部署,集结军队,一旦这些设施遭到破坏,他们就组织抢修、抢建。
工业萘抢建简易营房。战时俄军还采取搭建简易房的办法满足部队需要。简易房一般指就地取材建造的干打垒式或木板式房屋。
寻利用民房。俄军在兴建固定营房前,实行过义务借宿制,即强制居民为军队驻扎拨出房屋。现在虽然取消了强制性,但租借地方房屋,以加快战时营房保障速度,仍然是俄军战时保障住房的主要方法之一。
筹措营房物资器材。俄军有计划地建造营房物资仓库,储存营房物资器材,供战时调拨使用。木材、石料等,也在当地加工筹措。
金钩月饼配发野营装备。俄军士兵在野战条件下无专门睡具,用呢大衣代替被褥。俄军帐篷的配发供应一直由军需部门负责。
(三)野营装备的使用与管理
1.宿营装备。俄军野外宿营以帐篷为主,装备部队的帐篷达20多种,而活动房只有4
种。俄军的帐篷多数为60年代和70年代生产的,个别40年代生产的帐篷也仍在使用。为了减轻携运行量,俄军的帐篷比较轻巧简单,如里面安有通铺的士兵帐篷可住10人,面积只有16平方米,重量38公斤。最简单的帐篷则是用士兵的雨布搭成。俄军重视提高帐篷的防护性、隐蔽性和通用性。如,通用的制式帐篷,占帐篷总数的80%,这种帐篷除住人,还可以办公、修理、医疗等用,是俄军的主要住用装备。
2.取暖装备。俄军的取暖装备是作为配套器材使用的,随帐篷、活动房等宿营装备一起配发给部队。俄军列入装备和炉具有13种,除了有供集体使用的野战炉具外,还有单兵使用的怀炉。取暖燃料则就地取材,使用煤和木材。目前新型炉具以烧液体燃料为主。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对居住空间的污染,俄军采用了催化加热器,二次或三次燃烧等新技术。
3.照明装备。俄军也采用通用电站提供战时照明用电。各类发电机组在50年代就已列入装备。俄军
现装备有10种用于照明的发电机组,功率从0.5千瓦到20千瓦共7个档次。除0.5千瓦为便携式外,其余均为拖车式。各种发电机组都根据供电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电缆和灯具。俄军的马灯、手电筒等简易照明器材,只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四)野战供水管理
野战供水是一项复杂的后勤保障工作,它包括水源侦察、开辟水源、汲水、净水、贮水、运水和水质检验,是营房勤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野战供水任务区分。俄军野战供水由各级指挥员实施全面领导,后勤副指挥员具体组织协调,后勤部门、工程兵、化学和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工程勤务负责水源侦察、构筑水井、开设供水站和配水站,供应和修理各种供水器材,对供水站地区实施警卫;化学勤务负责对水源进行辐射侦察和化学侦察,检验用水质量;卫生勤务负责监督水的正确使用,保证供水量不低于规定标准和人员饮水符合卫生要求;军需勤务负责饮水供应、使用和管理。
2.野战供水组织机构。俄军在集团军工兵旅中设立独立供水工程连,师以下工程部队平时无建制供水分队。战时,根据需要,师工兵营可组建供水连(包括打井队),团工兵连组成临时供水分队,人员可临时抽调,每队30~40人,经过突击技术培训,即能展开工作。师、团中编有工程勤务主任,在后勤副指挥员的领导下,各负其责,保证完成野战供水任务。
战时,在集结地域或行军途中,由集团军或师供水连开设大型供水站,对水进行专门处理,以保障部队用水。部队供水站通常在营一级开设,营供水站无法展开时,则在连开设配水站,由运水车将水运到连配水站。供水站或配水站一般设在野战厨房、食堂附近。在师、团指挥机关也设供水站。
野战条件下,俄军单兵每昼夜供水标准是10~15升。供水方法有三种:一是用车辆作储水容器伴随运行;二是由后方供水站使用战术输水管或飞机、汽车前送;三是就近寻水源。
3.野战供水管理。俄军制定有严格的供水管理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供水站。站长由工程兵军官担任,主要任务是维护好供水站的秩序,组织用水和合理分配,搞好计划用水;二是规定用水标准和用水限额,并监督执行;三是采取严格的技术手段控制饮用水质量。凡从敌占区流来的河水、溪水一般不许饮用,如改为饮用则须经化验和处理后才能使用;四是在后勤部门增编汽车和储水器材,给人员增发行军水壶,给车辆配发塑料水袋等,使部队经常保持必要的储水量。
4.野战供水站和配水站。俄军认为供水站应设在水源充足,易汲取,卫生情况良好,不易遭敌破坏的地点。供水站要设汲取、净化、贮存和发放水的工作场,还有容器和餐具的洗涮场,运水车辆停放场。这些场区的位置要根据水源地区的地形、水的流量等情况进行具kuhle
体的划分。俄军还规定,供水站周围50~100米内为卫生区,卫生区内禁止堆放垃圾,设置厕所和污水坑。容器洗涮场距取水点要有一定的距离,污水要排入集水井。开设供水站的装备器材主要有抽水
泵、打井机、过滤器和车载式滤水装置等。配水站主要设在无水源地区,水是由后勤分队通过运水车或输水管线送来。一般由橡胶盛水容器和水泵组成,配水设备可以半地下或露天放置,并进行伪装。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1:3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营房   部队   供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