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远程教育政府应急管理论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

阅读: 评论: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科) 
2012-2013年度秋季学期期末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3.3) 《政府应急管理》
主讲教师: 王骚
学习中心:海峡人才市场厦门分部奥鹏学习中心专业:__行政管理       
    名:______罗民__   号:_115364200005 成绩:___________
学术出版
论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
【摘要】在危机管理中,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监测预警系统是危机信号发布的首个关口,是危机信息获取的首道窗口,是危机应对决策的首要参考因子,是危机反应行动的首个航标。本文结合作者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功能和方法,希望能给人以启发。
【关键字】监测;预警;公共危机
粉末冶金网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拾;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未雨绸缪”的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旨在“防患于未然”,不仅是应急处理的基础性条件和行动指针,更是能将危机损失降至最低的重要“防御性机制”,故而自然亦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大致划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四大明显特征,而波及范围变广、影响程度加深、关联环节增多、决策风险大的公共危机因其体效应、连锁效应和涟漪效应在当前我国经济制度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政治体制转变以及发展体系转化阶段又呈现出复杂多变、领域宽泛、积聚爆发式特征。
   
    一、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
    诺基亚3128所谓预警,就是将收集的一切警告信息和事先确定的预警阈值,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加以综合分析,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及时、准确上报,并且接收决策部门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达到及早控制危机事件或防止危机事件扩散的目的[1]
    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首先在于对危机源信息的监测、收集、加工和处理,对信息进行常规性、动态化监测,广泛性、全面化收集,有效性、透明化加工以及及时性、科学化处理是监测预警系统的根基所在,没有全面有效地掌控信息,监测预警系统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之二在于基于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专门化、系统化的专业性咨询和分析,运用专业化理论知识对信息真伪进行甄别,对信息效用进行判析,对信息深意进行解读,从而挖掘、发现和评估信息携带的危机信号。
浙江师范大学寝室中毒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之三在于在信息收集和专家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携带重要信号的危机信息及时予以传递和发布,将达到监测预警系统临界值的信息转化为简明易懂的级别警报,使个体、组织和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得预警信息。
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之四在于在发布警报信息的同时,提供能够提高人们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决策行动支持系统,从而真正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
    二、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
    监测预警系统是指在危机来临之前尽可能早地预测和发现,在一系列数据收集、信号警示的基础上,通过对危机源头、危机征兆和危机趋势进行密切监测,从而能够有效掌握和描绘出信号与危机之间存在的可能性关联,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向个体、组织和社会发出及时警报,使得个体、组织和社会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性和应对性行动。
监测预警系统的首要功能在于监测预测功能。通过覆盖全面的监测预警系统来进行适时跟踪监控,积极收集各种静态数据和动态信息,运用数据库模型将实际值与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异常警情,具有基础预防性。
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之二在于其诊断预警功能。根据异常警情,运用预警指标体系和专家分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对警级进行初步评估和确定,运用网络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将预警信号予以及时发送和公布。
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之三在于其预案调控功能。在发布预警信号的同时,根据监测的基础数据和特定警情,制定能够将危机降低到最低度的应急方案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处理,从而将事件危机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法
    从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主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以5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信息系统lS、数据采集系统DCS)为技术支撑,针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内在规律、主要特征和重要特点,集成各种信息,采取量化指标,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危机信息数据库和分析模型,进而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立体式、全方位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从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法角度来看,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主要为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定时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法以及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是在以往经验和现存信息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为标准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主要包括有专家咨询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相互影响法和情景预警法[2]。定量分析方法是在依据给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旨在将某一具体因素(排除其他可能性因素)与突发事件危机发展趋势之间建立直接关联,亦称为模拟或仿真法,主要有结构模型、加速模型、临界模型、关联模型和反应模型。定时分析法是在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通过时间序列变化中不同因果关系之间的变化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变化趋势。网络分析法是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增加专家网络和实地调查纬度,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以网络化的优势摒弃重复性研究分析,实现监测预警的高效度和高信度。
    四、总结
    经过了近些年的理论实践研究,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已经今本建立起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该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能够更好的巩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减少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有利于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
    宝安中学附属小学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关键环节,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期工作。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预警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减少和避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将各方面的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3]。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突发公共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监测预警系统组织结构的完善、监测预警设备的更新、监测预警信息网络的建立、监测预警法制建设的完备以及全社会危机监测预警意识和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努力摸索。
    参考文献:
[1]阎耀军.超越危机构建新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运行平台的设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2]潘斌.社会预警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3]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1999(1).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07:5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5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危机   信息   预警系统   预警   进行   分析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