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一篇:输血的作用
输血的作用
2012-09-17 16:14 来源:医学教育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石墨烯膜
输血的作用除了用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的措施外,还可供给具有带氧能力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其带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症;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以纠正某些病人血液凝固障碍。因此根据病人因不同,输血的具体目的不同而可采取不同种类的输血方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压下降时,则应输全血。严重贫血者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而总血量不一定少,故最好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主要是血浆减少,最好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则可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以增强凝血能力促进止血。 输血能使贫血迅速减轻以至完全得到纠正,虽然它的效果仅是暂时的,但仍然是贫血对症中最重要的措施。输血绝非有益无害,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致命。故必须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无明确适应证者不应滥用输血。决策支持系统
输血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在外伤、分娩,外科手术等急性失血的救治,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各种严重疾病(血液病、癌瘤)的支持,以及战伤、大面积烧伤、放射线损伤的抢救等都要进行输血。因此,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的前提是合格的血液,而血液是国家的一种特殊宝贵资源,血液资源尚不能完全依靠人工合成,主要来源于人类,来之不易而难得可贵。对病人输注安全有效的血液是临床工作者及有关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现对目前临床输血的分析如下。
1.输血对某些外伤是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有效措施,但也伴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应用输血时,要根据病情,权衡利弊,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短期间大量快速输血,库存血要适当加温后再输,防止体温下降。输血时不宜加输激素或其它药物,严防配伍不合,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因疾病所致,血型暂变配血不合者,可输洗涤的“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配成的合成血。2.“新鲜全血”的讨论
目前我院仍以输全血为主,并要求血库供“新鲜全血”的为多,要当天采的全血,其余就不是新鲜血吗?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以下定义,一般说来在4℃保存7天以内的CPD血认为是新鲜血,或保存5天以内的ACD血均是新鲜血。若为了补充粒细胞,24小时以内的血为新鲜血;为了补充血小极或Ⅷ因子,48小时以内的血为新鲜血,所以输血目的不同,新鲜血的含义也应有别。选用新鲜血必须慎重,除其具有保存血的副作用外,更易引起免疫反应及传播疾病的危险(如梅毒)。
3.全血,无论是新鲜的或是保存的,一离开血循环到体外就开始发生有关成份的变化,即:“保存损害”。其输全血的缺点是: ①全血并不全。一个单位的全血除红细胞外,其它用于的成份不纯、不浓,输量不足。②大量输注全血有产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对老年、婴幼儿、重病和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既使量不大,也有此种危险。③输全血的不良反应比浓缩红细胞多。④可以致敏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或使以后输注C;C或PC时无效。⑤血浆内含有大量众多蛋白质,其中有的可以致敏病人,使以后输血时发生荨麻疹或过敏性反应。⑥过多地输入构橼酸钠、钾,氨乳酸增塑剂等,对受血者有害。⑦不必要过多地输全血是对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
4.应积极开展成份输血的疗法
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健康人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的制品,依病人不同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随着血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发现,成分输血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成份血的广泛应用,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对医疗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使从事医疗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有所更新。在输血工作中,不少临床医生一般总认为全血是多种疾病的最好剂,输注全血要比成份血为好。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地如果临床用血不当,会给患者带来输血反应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而成份血的应用则在中达到最佳效果,其优越性大大超过了只用全血的弊端。
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输给相应血液制品,它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能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又能提高效果。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输入浓缩血小板就比较好,它可以减少因出血而死亡。再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输入洗涤的红细胞比较好。因为该制品已去除了绝大部分供血者的血浆,血浆中能够激活补体的物质也随之减少。若输入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使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激活补体产生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若输入血浆,虽然ABO血型相合,但与患者的血浆并不完全相同。输入的血浆中所含的ABO凝集素,能破坏患者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另外,
还有许多输入全血效果不好的疾病,而输入患者所需的某种血液成分则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血源浪费。输血如同组织器官的移植,也存在着排异反应。血液中的很多成分都存在着各自的抗原,且抗原性很复杂,而我们进行输全血时只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检测,这就存在着由其它抗原引起的排异反应的可能,而成分输血可大大减少这种不良反应。
总之,在现代输血中,全血适用证主要限用于同时需要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的情况,如:大手术重创伤,大出血和换血疗法,但可用RCC或BSP来代替。更无需输“新鲜全血”。传统的凡需要输血的病人一概输入全血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化输血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远远大于全血输入的临床意义,以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成分输血必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所以,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是有必要的。
有很多人把用血需要收费,等同于血站采集、检测、分离、贮存、配送的费用。
认为收的不是血液的费用,是这个过程的成本费用。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全国统一的血价(200毫升220元),这个价格是二十多年前定的,一直没有变过。如果是
采集、检测等等费用,那么,二十多年前定的就是天价,当时的220元,相当于当时人们两三个月的工资。
现在 220元,相当于人们两三天的工资。
过去说的这些成本费用是不是太高了?现在说的这些成本费用是不是太低了?
检测项目在增加(制定初期还没有检测丙肝和艾滋),物价因素等等,成本增加不少,收费为什么不增加呢?
经营儿童图书馆血站的盈亏由当地财政财政负责,让人们无偿献血,财政就不能也承担了这笔所谓的成本费用?
医院和血站也不要老是不要舔着脸说什么血液的采集存储检测要费用,人家献血者都不说成本了,你对用血者谈成本是不是就不应该了?
实际上,用血收费完全就不是成本的问题了。
混音第一、财政的钱哪来的?人民众的税收,凭什么大家交税,他们用血免费?如果医疗费
用有困难,那是医保的问题,社会救济的问题。
第二、献血者无偿献血了,本人和家人用血可以报销,献血多了给荣誉、给奖励,这都是公平的。不献血的,凭什么要求免费?全家人都不能献血,那是极个别的。
第三、以上说过了,用血收费,就是让人在适龄、健康时参与献血,到用血时才免费,者也是最公平的。
第四、一袋血的价格,从二十年前全家两个月的生活费,到现在几天的生活费,如果再有二十年不变(现在还没有看到涨价的迹象),220元可能就是一顿快餐的价格了。
第五、现在的血价过低,用血已经快成为免费(一袋只占手术者住院总费用的1%到2%),用血量每年增长的太快,献血者献血的价值已经显得很小,十几年来血荒正在全国蔓延,病人是拿着钱没有血用。早已不是血价高的问题,而是买不到血。
第六、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献血?我国有十几亿人,每年献血的只有不到1%,那些人说献血有害、怕疼、怕染病、说献血者傻,我需要用血的时候可以拿钱买,凭什么还要给他们免费用血?
第七、已经有很多人提出,提高用血价格(很高),让更多的人在健康时献血,愿意健康时“买保险”。给无偿献血者更高的待遇。如果全国所有家庭都有人无偿献血,国家则承担了所有费用,也就没有用血要钱的事。
第二篇:输血
1.简述自体输血的意义及方法
1)自身输血: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缩血管体液因素的作用,使容量血管收缩,加之动静脉短路开放,使静脉回流增加的现象。
2)自身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的一种输血,即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它可分为稀释式、贮存式和回收式自身输血三类。自身输血是目前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