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 X100简易操作指南

阅读: 评论:0

Biacore X100简易操作指南
一、Biacore X100设备介绍
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Biacore是由仪器主机和电脑两部分组成。
仪器开关在主机右后方,仪器正面左侧为缓冲液入口,可放置运行缓冲液,中上部分
为状态面板,以指示灯显示仪器状态,状态面板右边即为芯片的放置位置,芯片会与SPR
光学检测器、微流控系统IFC嵌合,开展结合分析过程。右侧为样品舱,可放置15个
1.5ml的EP管,下方放有废液瓶。如下图所示。
二、实验准备
实验前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芯片,GE提供羧基葡聚糖表面的CM系列芯片、适用于HIS标签蛋白的NTA芯片、应用于生物素标记分子的SA芯片(通常用于核酸、多肽)等,蛋白研究最常用CM5芯片,开展实验时会固定一个分子(配体)在芯片表面,另一个分
子(分析物)以流动相流过芯片,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原理研究相互作用的过程。
春天的童话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确定配体的偶联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R max代表芯
片的最大结合容量,为分析物在表面的最大响应值,Sm为化学计量比,LigandMW为配体的分子量,AnalyteMW为分析物的分子量,R L代表配体的偶联水平,也即需要求得的值,
实际固定量一般设为1.5R L。动力学分析中,R max需低于100RU。
Biacore对分子的互作检测是基于功能性的,所以实验过程必须要新鲜有活性的样品,0.22um膜过滤或者仔细离心,配体纯度要求在90%以上,分析物的纯度依实验类型而定,进行动力学/亲和力分析时需要90%以上的纯度,进行浓度/特异性测定时可以进混合样品。
缓冲体系选择:大多数缓冲液均适用,可根据样品活性确定最适缓冲液,须新鲜配制,经0.22um膜过滤及脱气。氨基偶联方法固定配体时,缓冲液中不能含有Tris、甘氨酸等
带有伯胺基的物质。分析物溶液中,不能含甘油、蔗糖、咪唑等高折光率物质,如果样品
中含有该物质,可通过缓冲液置换、透析的方法除去。
三、实验操作
在该部分中,选用CM5芯片,以配体mouse-anti-human β2-microglobulin antibody和分析物human β2-microglobulin的动力学分析为例进行操作介绍(样品均来自 Biacore getting started kit),实验流程为配体固定-表面测试-再生条件筛选-分析物进样-芯片再生-数据分析。
首先将缓冲液更换为实验所用缓冲液HBS-EP+,芯片更换为CM5芯片,选择Tools-undock  chip,填入芯片信息,按照芯片表面箭头所指方向,将芯片放入并合上舱门,点击dock chip。缓冲液、芯片放置完毕,选择Tools-prime进行缓冲体系更换。
1、pH scouting:在CM5芯片上固定配体之前,需要筛选合适的配体缓冲液pH,使
配体通过静电吸附的作用富集到芯片表面附近,达到较好的偶联效果,通常会从pH5.5,5.0,4.5,4的10mM醋酸钠中筛选,一般配体浓度为10-100ug/ml,初次实验可尝试
那年的江水
20ug/ml。选择Assay flow-wizard,surface preparation-immobilization pH scouting,单击New,可设置过程参数。首先选择芯片通道,可从1,2,3,4通道任选一个,buffer已经预置
四种条件,10mM醋酸钠,pH5.5 , 5.0 , 4.5, 4,单击Next,输入配体名称mouse-anti-human β2-microglobulin antibody,contact time 180s,流速5ul/min,之后用50mM NaOH
再生表面,单击Next,可进行芯片表面温度和样品舱温度的设置,单击Next,左侧选择sample and reagent rack1,按照样品架中对应位置放置溶液即可,点击Next保存实验方法,即可开始实验。
2、配体固定:配体在表面的偶联有直接偶联法和捕获法,本实验中使用氨基直接偶
联的方法进行固定。选择Assay flow-wizard,surface preparation-immobilization,单击New,芯片选择CM5,可对FC1、2、3、4 四通道分别设置,一般1,2通道配对使用(1通道作
为参比),3,4通道配对使用(3通道作为参比),参比通道可用空白对比或活化-封闭
无配体固定的方式,实验用通道1和2,通道2上偶联配体。直接的共价偶联方式有氨基、巯基或醛基等方法可选,最常用氨基偶联,一般流程是先用EDC/NHS活化,固定配体,再用乙醇胺封闭。偶联模式有aim for immobilized level 和specify contact time两种,aim for immobilized level只需输入目标偶联水平,软件会自动实现相应水平的偶联,contact time
模式需要输入进样时间和流速,一般在一定的预实验基础上使用。本实验为动力学分析过程,Rmax要低于100RU,所以1.5RL计算出来为1000RU左右,直接使用aim for immobilized level模式,输入target level 1000RU,进行自动偶联。Next之后的步骤同上,
进行实验过程的参数设置。偶联结束后,通过Response bound进行偶联量的检测。
3、表面测试:选择Assay Flow-Manual run,flow path选择1-2通道串联,在reference subtraction选择2-1,点击Start。分别配制浓度为85nM,8.5nM,0.85nM的
β2micro-globulin溶液,glycine-HCl再生溶液,均放到样品架上。点击Sample injection的图标,选择某一浓度样品的对应位置,contact time设为180s,点击wait图标,wait time设
2012全国百强县为60s,点击regeneration injection图标,选择再生溶液的对应位置,contact time设为30s,重复设置好三个样品的表面测试-再生流程。注意分析物要用运行缓冲液稀释。表面测试
结果中,可通过通道2对通道1扣减的传感图结果考察分析物和配体是否有结合,进样解
离时间是否合适,预估K D值等,其中K D值预估是基于分析物在表面的响应值与Rmax值
进行的比较和判断。通过通道1的响应值判断分析物和芯片表面是否有非特异性结合。
4、再生条件选择:要求将分析物全部洗掉并不损失配体活性,也即再生之后传感曲
线能够回到结合之前的基线水平,并且表面对分析物的结合能力没有太大下降(理想的结
合水平变化在10%以内),常用不同pH的Glycine-HCl,高盐或酸碱溶液进行再生。可通
过wizard-assay development-regeneration scouting,New进行再生条件筛选。flow path选
择1-2通道串联,芯片选CM5,点击Next,startup是在正式运行前对芯片状态调整热身,一般做3次以上,点击Next,输入分析物的名称:β2micro-globulin,Next,再生溶液流速
设为30ul/min,Number of conditions是指再生条件的个数,number of cycles指每种再生条件重复实验的次数,一般lock contact time进行再生效果比较。以下设置相同。
海空在召唤
谈心疗法5、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设置合理的分析物浓度梯度,一般在0.1K D-10K D之间,进行
动力学的检测,K D值是通过表面测试环节进行的预估。在Assayflow内选择
Kinetics/Affinity,单击New,flow path选择2-1,CM5 chip,点击Next,startup循环的solution为buffer,数量选3次,点击Next,sample输入进样时间和流速,regeneration solution按照之前的再生条件输入,glycine-HCl 2.5,点击Next,输入样品信息,样品名
beta2micro,MW 11.8kDa,浓度梯度为0nM,2nM,4nM,8nM,16nM,32nM,8nM,
有零浓度和一个样品浓度的重复。对于动力学分析,Rmax值低于100RU。
四、系统维护
取出检测芯片,换成维护芯片,使用足够的新鲜纯水更换运行缓冲液,prime冲洗系统,prime之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standby模式,清洗废液瓶,更换洗针用水。
每周执行desorb,可以将系统和管路内沉积的盐清洗干净,缓冲液为MilliQ水,放入维护芯片,在Tools-More tools内,点击maintenance 下的desorb,点击start。Desorb会用到desorb solution1(0.5% SDS,室温保存!)和desorb solution2。每月执行desorb and sanitize,sanitize主要目的是
除菌,防止管路中微生物生长,在Tools-More tools内,点击maintenance 下的desorb and sanitize,会用到desorb solution1、desorb solution2和BIAdisnfectant solution。若超过7天不使用,在Tools里选择Shutdown,执行关机操作,按照提示进行MilliQ水清洗,70%乙醇清洗,排空管路,最后关机。
芯片保存可用干法、湿法或者半干法保存。干法即直接取出芯片后4度保存,湿法是将芯片浸入缓冲液中4度保存,放入仪器之前需将缓冲液甩干,半干法也即下图中演示的方法,只在金膜区域滴加溶液,4度保存即可。
椎骨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23:4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0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芯片   分析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