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_1

阅读: 评论:0

2023年《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
2023年《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__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2023年《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2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爬山虎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
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读后我们也会产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这节课是和本班学生认识一个星期之后,向全校老师推出的见面课。作为一个刚接手的班级,学生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摸索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磨合互相适应的阶段。为了尽量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提高课堂效率,我大胆处理文本,呈现三维课堂。
  一、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0:0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爬山虎   观察   课文   教学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