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习题及答案

阅读: 评论:0

《物联网技术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1章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1999年MIT成立了Auto-ID Center,并提出了( D ),之后与七所知名大学共同组成Auto-ID Labs,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网络。
A.射频识别码                        B.产品标识码
C.物品辨识码                        D.产品电子码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联网的网络层的主要技术的是( D )。
A.Internet技术                        B.移动通信网技术
C.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D.数据挖掘技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ZigBee的特点的是( C )。
A.无线传输技术                        B.短距离、低功耗
C.通信范围较大、数据量较大            D.采用分组交换和跳频技术
4) D )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A2000            B2008                C2009                D2010
(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 )。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6)智慧地球是( D )提出来的。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2.填空题
(1)物联网通常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2)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3)从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解读物联网,可以将支持物联网的技术分为四个层次:
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
(4)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技术智能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GIS/GPS技术、通信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
(5)2010年以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6个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
(6)2014年9月,由我国主导提出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已经顺利通过了ISO/IEC的国际标准立项,这是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3.判断题
(1)物联网包括物与物互联,也包括人和人的互联。
(2)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3)业界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
(4)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
(5)1999年,EPC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Auto-ID中心提出了“Internet of Things”的构想。   
(6)“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7)物联网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8)2009年10月,联想提出了智慧的地球,从物联网的应用价值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
(9)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4.简答题
(1)中国对物联网是怎样定义的?
答:201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说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
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简述物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答:物联网、传感网和泛在网都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更加方便地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从更小的细节完善人们的需求。物联网、传感网和泛在网的概念来源不同,内涵虽有所重叠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未来泛在网、物联网和传感网各有定位,传感网是泛在网和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泛在网发展的物联阶段,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相互协同融合是泛在网发展的目标。传感网最主要的特征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将解决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联网问题,它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各种智能物体、传感器接入网络。
物联网通过接入延伸技术,实现末端网络(个域网、汽车网、家庭网络、社区网络、小物
体网络等)的互联来完成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在这个网络中,机器、物体和环境都将被纳入人类感知的范畴,利用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所有的物体将获得生命的迹象,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实现了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真实世界的对应或映射。
虽然不同概念的起源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致,但是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未来的网络发展看重的更多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
(3)简述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答: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人们普遍认同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可划分为由感知(感知互动层)、网络(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应用服务层)组成的三层体系
其中感知层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是物联网的识别系统。通过感知层,物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网络层是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的融合,是物联网的传输系统。通过网络层,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应用层涉及云计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智能处理系统。通过应用层,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4)简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关键技术。
答:从技术体系结构解读物联网,可以将支持物联网的技术分为四个层次: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
感知技术是指能够用于物联网底层感知信息的技术,包括RFIDRFID读写技术、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机器人智能感知技术、遥测遥感技术,以及IC卡与条形码技术等。
传输技术是指能够汇聚感知数据,并实现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地面无线传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
支撑技术是指用于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利用的技术,包括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技术、智能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GIS/GPS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应用技术是指用于直接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的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技术、物联网数据存储技术和各种行业物联网应用系统。
第2章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 A )年HarryStockman发表的“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A.1948                B.1949            C.1960                D.1970
(2)( A )的工作频率是30 kHz~300 k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超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3)( B )的工作频率是3 MHz~30 M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超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4)内部不带电池,需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的标签叫做( B )。
A.主动标签                            B.被动标签
C.只读标签                            D.半被动标签
(5)通常应用于动物识别的标签属于( A )。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超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6)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是( D )。
A.文字                B.数字            C.二进制            D.视频
(7)RFID硬件部分不包括( C )。
A.读写器            B.天线            C.二维码            D.电子标签
(8)电子标签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是由读写器供给的,这一类电子标签称为( B )。
A.有源标签            B.无源标签        C.半有源标签        D.半无源标签
9)RFID系统中哪一个器件的工作频率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功率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工作距离?( C )。
A.电子标签                            B.上位机
C.读写器                            D.计算机通信网络
10)( B )负责实现与RFID硬件及配套设备的信息交互与管理,并完成与上层复杂应用的信息交换。
A.天线                B.中间件        C.信号接收机        D.信号发射机
2.填空题
(1)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的目的
(2)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三部分组成。
(3)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息载体是电子标签,获取信息装置是读写器
(4)电子标签按照获取电能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半有源电子标签;根据使用的存储器类型,可分为只读标签可读可写标签一次写入多次读出标签
(5)大多数中间件应由读写器适配器事件管理器应用程序接口3个组件组成。
(6)RFID中间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安全服务4个方面。
(7)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和能量感应方式看,RFID系统有电感耦合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两种。
(8)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率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频率的远距离RFID系统。
(9)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是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等几部分组成。
(10)一般RFID软件组件包含有边沿接口系统中间件企业应用接口应用软件几个部分。
3.判断题
(1)RFID是一种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2)物联网中RFID标签是最关键的技术和产品。(×
(3)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
(4)射频识别系统与条形码技术相比,数据密度较低。(×
(5)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读写器和应答器两部分构成。(
(6)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
(7)RFID技术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
(8)射频识别系统与IC卡相比,在数据读取中几乎不受方向和位置的影响。(
4.简答题
(1)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
答:RFID的工作过程是:当标签进入磁场后,通过天线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的能量将储存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发送出去,或是以自身能量源主动发送某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接收标签信息并译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2)简述RFID中间件的组成和功能。
答:大多数RFID中间件由读写器适配器、事件管理器和应用程序接口3个组件组成。RFID中间件的任务主要是对读写器传来的与标签相关的数据进行过滤、汇总、计算、分组,减少从读写器传往应用系统的大量原始数据,生成加入了语义解释的事件数据。因此说,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神经中枢”,也是RFID应用的核心设施。具体说来,RFID中间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安全服务4个方面。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0:0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1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标签   应用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