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铁路在路望中的作用性质几运量,我国铁路线路工分为四个等级。(ⅹ) 3、铁路路基横断面是指垂直于线路中心截取的断面。(√)
4、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建筑接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两种。(√)
5、路堤边坡坡度是指路肩边缘至路堤坡脚的垂直高度与路肩边缘至路堤坡脚的垂直距离
之比。(ⅹ)
6、轨距是钢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7、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2‰。(ⅹ)
8、高低是指钢轨顶面沿钢轨方向的竖向凹凸不平顺。(√)
9、轨向是指钢轨头部内侧面沿钢轨方向的竖向凹凸不平顺。(ⅹ)
10、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是路基沉陷、捣固不良、扣件松动、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等
因素造成。(√)
11、轨底坡是指钢轨中心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倾斜度。(√)
12、轨底坡是否正确只能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ⅹ)
13、如果钢轨顶面上的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ⅹ)
14、如果钢轨顶面上的光带偏向内侧,则说明轨底坡合适。(ⅹ)
15、路肩最小高程设置应比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连同波浪侵袭高和塞水高在内,再加
1m富余量。(ⅹ)
16、路肩的高程设置原则应保证路基不致被洪水淹没,也不致在地下水最高水位时因毛
细水上升至路肩而产生冻胀或翻浆冒泥等病害。(√)
17、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6m、12.5m和25.0m三种。(ⅹ)
18、曲线缩短轨长度有比12.5 m标准轨短40、80、160 m m的三种。(ⅹ)
19、曲线缩短轨长度有比25.0 m标准轨短40、80、160 m m的三种。(√)
20、60kg/ m钢轨高度为176 m m。(√)
21、75kg/ m钢轨轨头宽度为73 mm。(ⅹ)
22、60kg/ m钢轨轨头宽度为132 mm。(ⅹ)
23、核伤钢轨可以截锯再用。(ⅹ)
24、无逢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以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
25、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可以有钢轨接头。(ⅹ)
26、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不能有钢轨接头。(√)
27、养路机械根据重量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
28、机械的连杆机构能把运动传递到较远的地方,在养路机械中常用于传递运动和操纵
装置。(√)
29、钢梁的横梁顶上可以有钢轨接头。(ⅹ)
30、绝缘接头最大轨缝不得大于构造轨缝。(√)
31、轨枕按材质分为木枕、混泥土枕和钢枕。(√)
32、在有铁垫板的直线及半径800m以上的曲线木枕地段钉道钉时,每根木枕上每股钢
轨内外侧各钉一个道钉。(√)
33、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为长130mm、宽25mm、厚5-10mm,并经过防腐处理。
(ⅹ)
34、普通线路正线设置爬行观测桩时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5km设置1√,无防爬设备地
段每1km设置1√。(√)v
35、混泥土枕地段每千米最多铺设根数为1920根。(ⅹ)
36、铺设混泥土枕的线路、道岔,使用弹条扣件时,可不安装防爬设备。(√)
37、木枕与混泥土宽枕之间,应用木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小于25m。(ⅹ)
38、直线地段钢轨中心处轨枕底面至路基面的高度值,或曲线地段内轨中心处轨枕底面
至路基面的高度值称为道床厚度。(√)
39、道床顶面宽度等于轨枕长度与道床肩宽之和。(ⅹ)
40、曲线轨道实设最大轨距为1456mm。(ⅹ)
41、曲线整正实时现场正矢的合计等于计划正矢的合计。(√)
42、曲线整正实时曲线上任意点的拨动,√相邻点正矢的影响量等于拨动点拨动量,其
方向相反。(ⅹ)
43、曲线整正实时曲线上各点正矢之和为一常数。(√)
44、曲线整正实时曲线终点的拨量等于零。(√)
45、竖曲线可以与缓和曲线、相邻竖曲线重叠设置。(ⅹ)
46、组成曲线的基本要素是曲线的转向角、曲半径、曲线切线长、曲线外矢距、曲线全
长、缓和曲线长。(√)
47、无缝线路拨道要求上挑量等于下压量,否则就会在无缝线路中产生附加拉应力,影 响无缝线路稳定性。(ⅹ)
48、无缝线路曲线拨道,应尽力量在锁定轨温下进行。(√)
49、曲线圆曲线上各点的正矢不一定大于缓和曲线上各点的正矢。(ⅹ)
50、缓和曲线终点的正矢为圆曲线正矢加上缓和曲线始点的正矢。(ⅹ)
51、无缝线路长轨条的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得设置在曲线上。(√)
52、曲率差是两个曲线的半径之差。(ⅹ)
53、竖曲线不应侵入缓和曲线、道岔和无砟桥梁上。(√)
54、曲线外轨设置超高的目的的之一是防止车辆通过曲线时向内侧倾倒。(ⅹ)
55、拨动曲线时,如某一点的正矢减少2mm,则前后两点的正矢各减少1mm。(ⅹ)
56、设置曲线外轨超高是为了抵消离心力的作用。(√)
57、曲线上外轨超高的最大值不得超过150mm。(ⅹ)
58、无缓和曲线时,超高顺坡可在圆曲线和直线上进行。(ⅹ)
59、复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
60、曲线轨距加宽无缓和曲线时,可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
61、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62、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直线的长度,正线上最短不短于50m。﹙×﹚
63、直线与圆曲线连接处的正矢等于圆曲线正矢的三分之一。﹙×﹚
64、水准测量如果在仪器中看到的水准尺是倒尺,则读数时要掌握由下往上,数字由大
到小的规律去读。﹙×﹚
65、曲线半径越大,其正矢越大,反则正矢越小。﹙×﹚
66、已知水准高程和实测水准点高程相比较之差值称闭合差。﹙√﹚
67、道床顶面﹙以轨底处为准﹚应低于轨枕顶面20~30mm。﹙√﹚
68、Ⅰ级铁路,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400m。﹙×﹚
69、Ⅱ级铁路,其曲线半径在困难地段不得小于400m。﹙√﹚
70、Ⅰ、Ⅱ级铁路,最大限制坡度,其区间线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12‰。﹙×
71、曲线超高顺坡坡度,最大不得大于3‰。﹙×﹚
72、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允许按2‰递减。﹙√﹚
73、Ⅰ级铁路,允许速度为120㎞/h的线路,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在特殊困难地
段,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800m。﹙√﹚
74、采用√接式钢轨接头,两钢轨接头相×量不应超过40mm。﹙×﹚
75、两邻坡段相接时,应设置竖曲线。﹙×﹚
76、为了保证竖曲线不设在无砟桥面上,纵断面变坡点距无砟桥面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
竖曲线长度。﹙×﹚
77、竖曲线半径一定时,竖曲线愈长,则坡度变化愈平缓。﹙√﹚
78、在未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内,竖曲线不得与圆曲线重合。﹙×﹚
79、水准仪为使水准管轴和视准轴平行,两轴在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投影都应平行。﹙√
80、转辙部分主要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各种零件、跟部结构及护轨组成。﹙×﹚
81、尖轨的长度根据道岔号数来确定。﹙√﹚
82、直线型尖轨左右开道岔可以通用。﹙√﹚
83、一般大号道岔用直线型尖轨。﹙×﹚
84、AT型尖轨取消了普通型钢轨尖轨8mm抬高量。﹙×﹚
85、我国AT型尖轨跟端采用的是间隔铁式结构。﹙×﹚
86、尖轨非作用边到基本轨作用边间的距离称为摆度。﹙√﹚
87、曲基本轨的曲折点在尖轨尖端和导曲线终点。﹙×﹚
88、尖轨夹板与间隔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89、道岔辙叉由心轨和翼轨组成,是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
90、道岔辙叉的后端称为趾端。﹙×﹚
91、道岔辙叉有害空间是从咽喉到心轨的实际尖端的距离。﹙√﹚
92、道岔辙叉护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车轮进入异线或撞击叉尖。﹙√﹚
93、护背距离指辙叉心轨顶宽0~50mm起围内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
94、查照间隔指辙叉心轨顶宽0~50mm起围内翼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
95、道岔辙叉的号数是以辙叉角的大小来衡量的。﹙√﹚
96、辙叉顶面和侧面的任何部位有裂纹为辙叉轻伤。﹙√﹚
97、高锰钢整铸辙叉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弧的连接点时,应及时更
换。﹙√﹚
98、高锰钢整铸辙叉螺栓孔裂纹延伸至轨端、轨头下颚或轨底、两相邻螺栓孔裂通时,
应及时更换。﹙√﹚
99、普通单开道岔中心指的是直线线路中心线与侧线线路中心线的交点。﹙√﹚100、当道岔后两股轨道平行,且两平行股道的直线间距不大于6m时,道岔曲股岔尾后的曲线称为道岔连接曲线。﹙×﹚
101、提速道岔尖轨与辙叉的的连接由普通活动连接改为非活动连接,减小了√车轮的冲击振动。﹙√﹚
102、提速道岔尖轨上设两处牵引点,心轨处设一牵引点,增强了刨切部分的密贴。﹙×103、提速道岔各部分轨距均为1435mm。﹙×﹚
104、提速道岔尖轨设置两个牵引点,采用分动外锁闭转换装置,第一牵引点动程为160mm,第二牵引点动程为75mm。﹙√﹚
105、提速道岔导曲线实际起点在尖轨尖端后298mm处。﹙√﹚
106、提速道岔护轨用50㎏/m钢轨制造。﹙√﹚
107、提述道岔钢轨轨缝均设计为6mm。﹙×﹚
108、提速道岔防松螺母的下螺母﹙凸锥螺母﹚为防松螺母,上螺母﹙凹锥螺母﹚为拧紧螺母。﹙×﹚
109、提速道岔的弹条扣件的螺母拧紧程度要适当,以弹条达到三点接触为准。﹙√﹚110、提速道岔岔枕的中心位置应用白铅油在钢轨上标记,岔枕位置、间距误差或偏斜不
大10mm。﹙√﹚
111、在提速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辙叉部分拨道时,应有电务部门配合。﹙√﹚112、提速道岔起道作业时,两股道要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
113、提速道岔滑床板及护轨垫板安装弹片时,要注意区分弹片正反面,正面(小斜面)朝下置于台板槽内,将销钉表面涂油后穿入滑床台(或台板),侧面钉孔,用手锤敲击钉头,使其就位。﹙×﹚
114、提速道岔安装钢枕滑台的销钉应由里往外装,以免碰电务表示杆的接头铁。﹙×115、提速道岔拨道作业时,应先扒开或刨松枕端道床,拨道后将枕端道床弃实。﹙√116、在提速道岔绝缘接头进行扣件作业时,应注意弹条和轨距块不得顶住夹板,防止发生联电。﹙√﹚
117、可动心轨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118、无缝固定型道岔的接头应全部焊接。﹙×﹚
119、可动心轨辙叉发现不密贴时应会同电务部门进行调整,达到间隙不大于1mm。
﹙√﹚
120、无缝线路是由许多根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不小于300m的长钢轨线路。﹙√121、无缝线路分为温度应力式和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种类型。﹙√﹚
122、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包括固定区、伸缩区和缓冲区三部分。﹙×﹚
123、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不改变长钢轨原来的长度,只改变其锁定轨温。﹙×﹚
124、无缝线路应力调整改变了长钢轨原来的长度,将应力调整均匀。﹙×﹚
125、无缝线路地段,应加强胶接绝缘接头的养护,做好轨端肥你、边打磨和捣固工作。
﹙√﹚
126、提高道床横向阻力是增强无缝线路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127、无缝线路应根据季节特点、锁定轨温和线路状态,随意安排全年维修计划。﹙×128、无缝线路在高温季节可以安排线路综合维修。﹙×﹚
129、无缝线路限制长钢轨伸缩的有道床阻力、接头阻力、扣件阻力。﹙√﹚
130、无缝线路轨温在实际锁定温减30°C以下时,可以进行扣件涂油和流水作业。
﹙√﹚
131、无缝线路缓冲区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m。﹙√﹚
132、无缝线路上,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133、无缝线路缓冲区钢轨接头,必须使用10.9级高强度螺栓。﹙√﹚
134、普通无缝线路钢轨连续焊接长度一般为500~1000m。﹙×﹚
135、无缝线路地段,√桥上钢轨焊缝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应及时处理。﹙√﹚136、无缝线路抵抗胀轨跑道的自身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方向好、阻力高、刚度大”。
﹙√﹚
137、无缝线路的钢轨温度力,并不像理论分析那样均衡,而是多有波动。﹙√﹚138、无缝线路长轨条内温度力峰一般出现在伸缩区与固定区交界处、桥头、道口前后、曲线头尾、边坡点等处。﹙√﹚
139、无缝线路地段,每个缓冲区需备用标准钢轨1根。﹙√﹚
140、无缝线路地段,每千米工区常备接头螺栓及垫圈12套,钢轨不良时可适当增加。
﹙√﹚
141、无缝线路地段长度超过200M的无砟桥,两端桥头50M范围内线路作业温度可与桥上不同。﹙×﹚
142、无缝线路应积极采用钢轨测标量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技术,钢轨测标每50M或100M设一处。﹙√﹚
143、无缝线路的基本结构形式为温度应力式。﹙√﹚
144、无缝线路长轨条及缓冲区的钢轨联结采用接头夹板和10.9级螺栓。﹙×﹚145、无缝线路上两长轨条之间的连接轨为伸缩区。﹙×﹚
146、无缝线路长轨条的两端随轨温变化而伸缩的那一段长度为缓冲区。﹙×﹚147、无缝线路长轨条,其中间部分无伸缩变化的那一段长度为缓冲区。﹙√﹚148、无缝线路长轨条因钢轨重伤、折断进行永久处理时,锁定轨温可以改变。﹙×﹚149、无缝线路地段,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150、不需要修理即可使用的钢轨为再用轨。﹙×﹚
151、需经整修才能使用的钢轨为再用轨。﹙×﹚
152、不能整修再用的钢轨为报废轨。﹙√﹚
153、接头阻力、扣件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都属于无缝线路纵向阻力。﹙√﹚
154、扣件阻力可以小于道床纵向阻力。﹙×﹚
155、接触网最大弛度距离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应超过6500MM。﹙√﹚
156、钢轨的类型以每米大致千克数表示。﹙√﹚
157、我国钢轨主要有75、60、50及43㎏/m四种类型。﹙×﹚
158、调车线铺设旧轨时,同一线路允许混铺不同类型的旧轨。﹙×﹚
159、发电机电缆穿越道口时挖小沟用土填埋,防止被过往车辆轧断。﹙√﹚
160、路基地面排水建筑顺坡一般小于1‰。﹙×﹚
161、坡度标设于线路计算里程方向的左侧,距钢轨头外侧不小于2M的每个变坡点。
﹙√﹚
162、电缆沿路堤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1M以外。﹙√﹚
163、路基按地形及断面形式不同可分为路堤、路堑、半路堤、办路堑、半堤半堑﹙×164、侧沟、天沟、排水沟的横断面应有足够的过水能力。﹙√﹚
165、在直线上使用钢轨,每节轨长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166、螺纹道钉锚固用料,由硫磺、水泥砂子和石蜡配置而成。﹙√﹚
167、螺纹道钉硫磺锚固所用材料,砂子应采用天然级配中粗砂,粒径不得大于2MM ﹙√﹚
168、在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不得影响限界。﹙√﹚
169、磁悬浮铁路属高速铁路范畴,它与传统铁路没有很大不同。﹙×﹚
170、桥上护轨每个接头至少用4个接头螺栓联结,螺母应在轮缘槽内侧。﹙×﹚171、50㎞/M及以下钢轨的线路桥上护轨与正轨头部净距为200MM,允许误差为±10MM。﹙√﹚
172、桥上护轮轨顶面不得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正轨顶面25MM。﹙√173、每根护轮轨在每根木枕上至少钉2个道钉,当木枕净距小于或等于200MM时,允许在每隔一根木枕上钉2个道钉。﹙×﹚
174、桥面护轨两端应伸出桥台挡砟墙外不少于10M后,将其弯曲交会于轨道中心×175、两股钢轨接头相√时,其相√偏差不得大于30MM。﹙×﹚
176、两股钢轨接头相×,其相×量不得大于3M。﹙×﹚
177、Ⅲ型混泥土枕和混泥土宽轨枕线路在日常线路养护维修中,可根据道床状态,采取捣固、垫砟、垫板相结合的作业方法。(√﹚
178、线路上采用相×式接头时,个别插入的短轨,宜铺设在曲线两端的直线上,在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