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电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
背景技术:
2.蛋白电泳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分析技术,蛋白质在
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称为电泳,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蛋白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带,每个区带都含有不同种的蛋白成分,采用蛋白电泳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类同种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在进行蛋白电泳检测时,需要蛋白电泳仪配合电泳槽完成操作,但目前使用较多的蛋白电泳槽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2123228863.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缓冲液添加前无搅拌,导致向电泳槽内添加的缓冲液均匀度较低,容易影响蛋白电泳处理效果的技术问题,然而,该专利所采用技术方案是通过设计搅拌叶和搅液轴等组件解决上述问题的,其所采用技术方案较为复杂,组件布置较多,无法很好的满足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而且,该专利也没有考虑缓冲液快速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可实现对电泳槽内缓冲液的循环,便于缓冲液的混匀,同时,方便回收缓冲液。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包括槽
本体和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于槽本体的一侧,所述槽本体上还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有两个
支路管道,与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与所述抽液泵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每个所述支路管道上分别设有电磁阀。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蛋白电泳槽的基础上做出改进,首先,在蛋白电泳槽的一侧安装储液箱,用于储存缓冲液,同时设置了型号尺寸与蛋白电泳槽的应用匹配的抽液泵,并在抽液泵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上两个支路管道,可以将四个支路管道分别定义为第一支路管道、第二支路管道、第三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其中,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为与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第一支路管道与槽本体连通,第二支路管道与储液箱连通;第三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为与抽液泵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第三支路管道与储液箱连通,第四支路管道与槽本体连通,通过设置四个支路管道,可以实现注液、循环、抽液三种模式的缓冲液供应,具体操作如下:
9.第一、注液模式,关闭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三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二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可通过第二支路管道将储液箱内的缓冲液抽出,并通过第四支路管道将缓冲液排入槽本体内,完成对槽本体内缓冲液的快速注液操作;
10.第二、循环模式,在完成注液操作之后,可关闭第二支路管道和第三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一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可通过第一支路管道将槽本体内的缓冲液抽出,同时并通过第四支路管道将缓冲液重新排入槽本体内,实现对槽本体内缓冲液的循环混匀操作;
11.第三、抽液模式,关闭第二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三支路管道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可通过第一支路管道将槽本体内的缓冲液抽出,并通过第三支路管道将缓冲液排入储液箱中收集,完成对槽本体内的缓冲液快速抽液回收。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液泵、支路管道和储液箱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缓冲液的注液、抽液,以及循环混匀的操作,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组件对缓冲液进行混匀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精巧,组件更少,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的侧部底侧连通。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抽液泵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的侧部顶侧连通。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本体的内底部设有集液凹槽,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的支路管道处于集液凹槽内,抽液时,通过集液凹槽对槽本体内缓冲液的汇集作用,更加方便将槽本体内剩余的缓冲液抽净。
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凹槽的内槽面为倾斜面,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的支路管道的进液端口处于集液凹槽的最低端。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箱上设有加液口和排液口,方便对储液箱内的缓冲液进行补充和更换。
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本体上还设有加样槽,所述加样槽内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并且,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有用于阻断igm性质的大分子蛋白抗体的生物膜,所述第二槽体与第三槽体之间设有用于阻挡igg性质蛋白抗体的生物膜,将制备完成的检测物标本液倒入第一槽体,经第一层生物膜的过滤,使得igm性质的大分子蛋白抗体被阻挡留在第一槽体内,再经第二层生物膜的过滤,将小分子物质过滤至第三槽体内,第二槽体内只保留igg性质的蛋白抗体,待过滤完成后,将第二槽体内含有igg性质的蛋白抗体的标本排入槽本体的加样端,进行蛋白电泳检测,在未完成过滤时,第二槽体与槽本体的加样端之间的通孔处于封闭状态。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液泵、支路管道和储液箱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缓冲液的注液、抽液,以及循环混匀的操作,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组件对缓冲液进行混匀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精巧,组件更少,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
21.2、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槽本体被设置了集液凹槽,抽液时,通过集液凹槽对槽本体内缓冲液的汇集作用,更加方便将槽本体内剩余的缓冲液抽净;
22.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蛋白电泳槽能够满足医学上通过进行蛋白电泳技术检测分析患者蛋白血清的使用要求,同时,也能满足通过蛋白电泳技术来检测类同种特异性抗体
的分析试验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蛋白电泳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蛋白电泳槽的俯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加样槽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槽本体;11、集液凹槽;20、储液箱;30、抽液泵;40、支路管道;50、电极板;60、加样槽;61、第一槽体;62、第二槽体;63、第三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1:
30.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如图1所示,包括槽本体10,槽本体10的两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板50,槽本体10的一侧安装有储液箱20,用于储存缓冲液,并且,为了方便对储液箱20内的缓冲液进行补充和更换,在储液箱20上还设有加液口和排液口;槽本体10上还设有抽液泵30,抽液泵30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支路管道40和第二支路管道40,抽液泵30的出液端连接有第三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第一支路管道40与槽本体10的侧部底侧连通,第二支路管道40与储液箱20的侧部底侧连通,第三支路管道40与储液箱20的侧部顶侧连通,第四支路管道40与的侧部顶侧槽本体10连通,此外,每个支路管道40上分别设有电磁阀。
3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蛋白电泳槽的基础上做出改进,首先,在蛋白电泳槽的一侧安装储液箱20,用于储存缓冲液,同时设置了型号尺寸与蛋白电泳槽的应用匹配的抽液泵30,并在抽液泵30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上两个支路管道40,可以将四个支路管道40分别定义为第一支路管道40、第二支路管道40、第三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其中,第一支路管道40和第二支路管道40为与抽液泵30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第一支路管道40与槽本体10连通,第二支路管道40与储液箱20连通;第三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为与抽液泵30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第三支路管道40与储液箱20连通,第四支路管道40与槽本体10连通,通过设置四个支路管道40,可以实现注液、循环、抽液三种模式的缓冲液供应,具体操作如下:
32.第一、注液模式,关闭第一支路管道40和第三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二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30,可通过第二支路管道40将储液箱20内的缓冲液抽出,并通过第四支路管道40将缓冲液排入槽本体10内,完成对槽本体10内缓冲液的快速注液操作;
33.第二、循环模式,在完成注液操作之后,可关闭第二支路管道40和第三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一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30,可通过第一支路管道40将槽本体10内的缓冲液抽出,同时并通过第四支路管道40将缓冲液重新排入槽本体10内,实现对槽本体10内缓冲液的循环混匀操作;
34.第三、抽液模式,关闭第二支路管道40和第四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打开第一支
路管道40和第三支路管道40上的电磁阀,启动抽液泵30,可通过第一支路管道40将槽本体10内的缓冲液抽出,并通过第三支路管道40将缓冲液排入储液箱20中收集,完成对槽本体10内的缓冲液快速抽液回收。
35.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液泵30、支路管道40和储液箱20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缓冲液的注液、抽液,以及循环混匀的操作,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组件对缓冲液进行混匀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精巧,组件更少,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槽本体10的内底部设有集液凹槽11,抽液泵30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10的支路管道40处于集液凹槽11内,抽液时,通过集液凹槽11对槽本体10内缓冲液的汇集作用,更加方便将槽本体10内剩余的缓冲液抽净。
38.在本实施例中,集液凹槽11的内槽面为倾斜面,抽液泵30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10的支路管道40的进液端口处于集液凹槽11的最低端。
39.实施例3:
40.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新型蛋白电泳槽,通过蛋白电泳技术来检测类同种特异性抗体,考虑到类同种特异性抗体经常伴有自身抗体的出现,而自身抗体一般以igg性质的居多,使得类同种特异性抗体一般为igg性质,其分子量小于igm性质的抗体,如小于血型抗体抗a、抗b等天然抗体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还为蛋白电泳槽配套设计了一个专门用于此类蛋白的加样槽60。
41.该加样槽60安装在槽本体10的分离胶加样孔位处,如图3所示,加样槽60内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61、第二槽体62和第三槽体63,并且,第一槽体61、第二槽体62和第三槽体63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槽体61和第二槽体62之间设有用于阻断igm性质的大分子蛋白抗体的生物膜,所述第二槽体62与第三槽体63之间设有用于阻挡igg性质蛋白抗体的生物膜,将制备完成的检测物标本液倒入第一槽体61,经第一层生物膜的过滤,使得igm性质的大分子蛋白抗体被阻挡留在第一槽体61内,再经第二层生物膜的过滤,将小分子物质过滤至第三槽体63内(此部分可以设计为透析模式),第二槽体62内只保留igg性质的蛋白抗体,待过滤完成后,将第二槽体62内含有igg性质的蛋白抗体的标本排入蛋白电泳槽的分离胶加样孔位,进行蛋白电泳检测,在未完成过滤时,第二槽体与槽本体的加样端之间的通道处于封闭状态,可通过在该通道内设置电磁阀来实现。
42.上述基于蛋白电泳技术检测类同种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43.s1、选用1%的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缓冲液,预先储存与储液箱内;
44.s2、将待检测的未知抗体进行纯化,收集抗体样本;
45.s3、通过红细胞吸收抗体样本,制备检测物标本;
46.s4、向蛋白电泳槽内注入适量的电泳缓冲液;
47.s5、并向加样槽内加入检测物标本;
48.s6、通过导线将蛋白电泳槽两端的电极板与蛋白电泳仪的直流输出端连接,聚焦电泳;
49.s6、停止电泳,观察待检测的未知抗体样本形成的蛋白带,进行特异性抗体的类同种分析。
50.此外,需要说明一点,由于在进行类同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时,所采取的标本主要是
人源性的血浆或者血清,所以需要先对这些蛋白进行一定的处理。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包括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的一侧设有储液箱,所述槽本体上还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支路管道,与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与所述抽液泵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每个所述支路管道上分别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蛋白电泳槽,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的侧部底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蛋白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的内底部设有集液凹槽,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的支路管道处于集液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蛋白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凹槽的内槽面为倾斜面,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上连通槽本体的支路管道的进液端口处于集液凹槽的最低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蛋白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上设有加液口和排液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蛋白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上还设有加样槽,所述加样槽内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有用于阻断igm性质的大分子蛋白抗体的生物膜,所述第二槽体与第三槽体之间设有用于阻挡igg性质蛋白抗体的生物膜;所述第二槽体与槽本体的加样端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蛋白电泳槽,包括槽本体,所述槽本体的一侧设有储液箱,所述槽本体上还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支路管道,与所述抽液泵的进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与所述抽液泵的出液端连通的两个支路管道分别与储液箱和槽本体连通,每个所述支路管道上分别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液泵、支路管道和储液箱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缓冲液的注液、抽液,以及循环混匀的操作,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组件对缓冲液进行混匀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精巧,组件更少,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更能符合对精密仪器的设计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
刘自强 袁红 杨光 陈雪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