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一种高速动
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适用于无障碍通行需求的高速动车组。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主流动车组多采用有
导轨内门,轮椅、餐车、行李箱通行困难。随着动车技术不断推广和我国动车走出国门进入欧洲市场。残疾人乘车需求不断升级,动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给残疾人提供良好的通行能力,需要残疾人轮椅无障碍通过车厢,方便残疾人上、下车以及去洗手间、餐车吧台等必须功能区域。欧洲冬天气温较低,仅空调无法满足乘客需求,需要结合地板进行加热,加热地板内布置电热丝,无法进行打孔,需要设计无下导轨动车组内门。市场对无障碍通行内门的需求大幅提升,但真正投入应用的较少。
3.高速动车组内门安装在客室两端,为乘客提供相对隐私的空间,现有技术需要安装下导轨固定导向作用。
4.公知技术领域高速动车组内门安装有起固定导向作用的下导轨,有以下不足:1.不美观;2.不利于轮椅、餐车、行李箱通过;3.高寒车采用加热地板时,地板不容许打孔,安装下导轨困难;4.下导轨需要维护,维护费用高。
5.由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包括
门板及设置于门板上方的滑动导轨,其中滑动导轨固定在车体上,
所述门板及滑动导轨之间设置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一端与门板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
8.所述滑动导轨的两侧均开设滑槽,所述承载机构上与滑槽对应设置多个承载轮,所述承载轮沿滑槽运动。
9.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两两一组对称设置于门板的前后两侧。
10.所述承载板上设置卡板,卡板将承载板分为两部分,所述承载轮安装在卡板分割的上部空间,所述卡板搭在门板上。
11.所述承载板与门板之间固定连接。
12.所述承载板与门板设置保护胶条,所述保护胶条粘贴在承载板上。
13.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均设置减重缺口。
14.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驱转向架,具有以下有益下效果:
15.1.本申请一种无障碍通行的高速动车组内门,有效解决了由于下导轨安装引起的美工问题;为轮椅、餐车、行李箱的通行提供了方便;此外,高寒车采用加热地板时,不需要在地板上打孔,安装简单方便,可靠性好;运营维护方便。
16.2.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无需他人辅助,极大的提升了残疾人乘车的幸福感,动车组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便捷性进一步提升。
17.3.解决高寒动车组采用加热地板时,下导轨无法安装问题,为动车组出口北欧等高寒地区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包括门板4及设置于门板4上方的滑动导轨1,其中滑动导轨1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门板4及滑动导轨1之间设置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一端与门板4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导轨1滑动连接。
24.具体地,门板4沿着滑动导轨1移动,承载机构一方面连接承载门板4,还可以滑动门板4。
25.所述滑动导轨1的两侧均开设滑槽101,所述承载机构上与滑槽101对应设置多个承载轮3,所述承载轮3沿滑槽101运动。
26.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两两一组对称设置于门板4的前后两侧。
27.所述承载板2上设置卡板201,卡板201将承载板2分为两部分,所述承载轮3安装在卡板201分割的上部空间,所述卡板201搭在门板4上。
28.所述承载板2与门板4之间固定连接。
29.所述承载板2与门板4设置保护胶条5,所述保护胶条5粘贴在承载板2上。
30.在承载板2与门板4设置保护胶条5,对门板4上的玻璃起到保护作用。
31.所述承载板2的两侧均设置减重缺口202。
32.动车组对重量要求严格,设置减重缺口202起到减重的作用。
3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36.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4)及设置于门板(4)上方的滑动导轨(1),其中滑动导轨(1)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门板(4)及滑动导轨(1)之间设置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一端与门板(4)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导轨(1)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轨(1)的两侧均开设滑槽(101),所述承载机构上与滑槽(101)对应设置多个承载轮(3),所述承载轮(3)沿滑槽(101)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两两一组对称设置于门板(4)的前后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上设置卡板(201),卡板(201)将承载板(2)分为两部分,所述承载轮(3)安装在卡板(201)分割的上部空间,所述卡板(201)搭在门板(4)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与门板(4)之间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与门板(4)设置保护胶条(5),所述保护胶条(5)粘贴在承载板(2)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两侧均设置减重缺口(20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种高速动车组无障碍通行内门,包括门板及设置于门板上方的滑动导轨,其中滑动导轨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门板及滑动导轨之间设置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一端与门板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有效解决了由于下导轨安装引起的美工问题;为轮椅、餐车、行李箱的通行提供了方便;此外,高寒车采用加热地板时,不需要在地板上打孔,施工简单方便,可靠性好;运营维护方便。运营维护方便。运营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
滕富军 刘爱伶 周海廷 孙学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09
技术公布日:
20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