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连接构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钢混
组合桥湿接缝构造。
背景技术:
2.钢混组合桥梁是通过两种材料的结合工作,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和钢材抗拉性能上的优势,避免了混凝土受拉开裂和钢材受压失稳的问题。
3.目前技术中,钢混组合
桥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即,采用预制板。具体来说,将预制的桥面板吊装在钢质横梁上,然后进行装配式施工。
4.例如:cn209523119u中公开了一种预制钢混组合桥面板,该技术方案包括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和混凝土预制桥面板,通过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内设置预留孔,并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对应位置布置剪力钉,安装后使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的剪力钉插入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对应的预留孔内,在
所述预留孔内填入高强度砂浆从而使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形成组合桥面板,同时在钢混交界面铺设环氧粘结层,用于平及封闭钢砼交界面,从而提高组合桥面板的耐久性。
5.该技术中的预制桥面板依旧为钢筋混凝土板,其存在混凝土桥面开裂、施工复杂等问题。
6111074774a中公开了一种可更换钢混组合桥面板,该技术方案包括钢混组合桥面板、高强螺栓和钢主梁,所述钢混组合桥面板上预留有用于容纳所述高强度螺栓的凹槽,所述钢混组合桥面板通过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钢主梁连接;即,该技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件替代常用的焊缝连接,实现钢混组合桥面板可更换性,具有降低拆除成本、缩短工期,且不影响主体结构性能的优点。但是螺栓连接存在螺栓连接松动的问题。
7.因此,目前的预制桥面板存在这种或者那种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预制桥面板的端部钢筋及预埋钢筋的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提高预制桥面板强度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设计理念。
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钢混组合桥面板,该桥面板基本厚度不大于20厘米,且在沿着钢梁接触部位的桥面板处进行加厚,加厚的厚度为基本厚度的两倍,且在该桥面板内具有骨架,其特征在于,
11.所述骨架是由
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组成,并使用钢丝绑扎成为一体,且所述横向顶筋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
12.进一步地,所述镀锌钢管为φ40的钢管。
13.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底筋与桥面板底面横向具有相同轮廓的折弯。
14.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连接筋为封闭结构,且环形连接筋的两端形成封闭的搭接筋(31)。
15.进一步地,所述桥面板的加厚设计中央位置设置上下贯穿的二次浇筑空间(01)。
16.进一步地,所述桥面板内部沿着桥面板的顺桥向方向内置有钢绞线通道。
17.钢混组合桥面板湿缝构造,包括沿着顺桥向铺设的桥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桥面板之间通过封闭的搭接筋搭接,并在两个彼此交叉的搭接筋的封闭环中穿插钢筋笼,形成锁扣结构,并在搭接处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及,所述桥面板具有骨架,所述骨架是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组成,并使用钢丝绑扎成为一体,且所述横向顶筋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
18.进一步地,所述桥面板的加厚设计部分中央位置设置上下贯穿的二次浇筑空间,该二次浇筑空间用于和钢梁上的预留防剪切铆钉进行配合,并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桥面板内部沿着桥面板的顺桥向方向内置有钢绞线通道,钢绞线(70)对多个桥面板在顺桥向方向上进行预应力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桥墩对应的桥面板(00)的二次浇筑空间开窗空间内。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本结构中,在桥面的横向顶筋处使用具有空心钢管,并在内部填充灌浆浆料,相对于传统的钢筋结构,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有效的提高了桥面的抗弯性能。
23.本结构对于预制桥面板的快速施工具有积极的改进措施,并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5.图2为图1中a
‑‑
a断面图。
26.图3为图1中b
‑‑
b断面图。
27.图4为图1中c
‑‑
c断面图。
28.图5为桥面板搭接连接图。
29.图6为桥面板与桥墩连接图。
30.图7为灌浆套筒连接图。
31.图8为钢绞线预应力连接图。
32.图中:
33.00桥面板,01二次浇筑空间,
34.10横向底筋,
35.20横向顶筋,
36.30环形连接筋,31搭接筋,
37.40护栏构造筋,
38.50锁扣结构,
39.60灌浆套筒,
40.70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41.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重点解决以下技术缺陷:
42.缺陷一
43.预制桥面板在宽幅上的抗折弯强度差。现有的预制桥面板采用在宽幅方向上全覆盖,以常见的城市高架桥为例,例如20米宽幅的桥面板。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桥面板容易自中间开裂。
44.缺陷二
45.预制桥面板在装配式施工过程中与采用钢筋连接套筒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46.钢混组合桥施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桥梁快速拼装的高性能桥梁结构形式,也符合产业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目标。
47.作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及现有技术中,桥墩采用混凝土桥墩,横梁(顺桥向)和纵梁采用钢结构的构造,称为钢梁,钢梁和桥墩之间使用抗震支座进行支撑。
48.桥面板作为路面结构之一,承受的主要是来往车辆的碾压,预制板的桥面板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湿接缝的连接形式,即,架设完成浇筑湿接缝后,利用相邻桥面板预制时预留的湿接缝钢筋进行剪力和弯矩的传递。连接方式为钢筋连接套筒进行连接。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施工中普遍出现相邻桥面板搭接钢筋对不齐的现象,造成钢筋连接套筒连接效率低下。
49.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钢混组合桥面板及其构造,该桥面板采用钢混结构,具体来说,包括骨架和混凝土填充体。
50.参考图1至图8,该桥面板整体为厚度不大于20厘米的整体面板,并进行局部加厚设计,具体来说,在沿着钢梁接触部位进行加厚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加厚设计的厚度为基本厚度的两倍左右,即40厘米左右,并采用厚度渐变的结构。
51.骨架是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其中,护栏构造筋为附属结构,用于后期的桥面护栏的建造。
52.本实施例中,横向底筋10采用φ20(mm)钢筋进行成型,与底面横向具有相同轮廓,横向顶筋20采用镀锌钢管,φ40的空心钢管,与桥面具有相同的平整性。
53.环形连接筋30采用φ20(mm)钢筋折弯形成口字型封闭结构,且通过钢丝捆扎或者激光点焊的方式将上述的横向底筋、横向顶筋连接形成一体,具体来说,多根平行的横向顶筋形成顶部,横向底筋形成底部,形成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组成的笼状结构,并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仅环形连接筋的两端形成封闭的搭接筋31,用于相邻之间的搭接连接。
54.上述的横向顶筋20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密集填充。该钢管的使用,提高了该桥面板在横向上的抗折弯强度,有效的解决了吊装及运输过程中的桥面板的损伤。
55.上述的护栏构造筋40则附加于钢筋笼的两侧。
56.在成型的过程中,桥面板00的中部,具体来说,是在加厚设计部分中央位置设置上下贯穿的二次浇筑空间01,该二次浇筑空间用于和钢梁上的预留防剪切铆钉进行配合,并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连接。在此处,使得钢梁与桥面板之间形成连接,既可以防止桥面板横向上的剪切移动,也可以防止倾覆。
57.在相邻的两个桥面板之间通过封闭的搭接筋31搭接,并在两个彼此交叉的搭接筋的封闭环中穿插钢筋笼,形成锁扣结构50,最后在此处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形成湿接缝构造,完成多块桥面板在钢梁上的铺设。
58.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桥面板00的两侧设计为开放的直筋,形成搭接筋,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二次灌浆套筒60进行干法施工连接,完成两个桥面板的连接,最后在此处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形成湿接缝构造,完成多块桥面板在钢梁上的铺设。
59.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桥面板内部,具体来说沿着桥面板的顺桥向方向内置有钢绞线通道,将多个桥面板拼装后,使用钢绞线70对多个桥面板在顺桥向方向上进行预应力连接,使得桥面板连接形成一体。
60.上述的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桥墩对应的桥面板00的二次浇筑空间01开窗空间内,并形成锚固和预应力连接,使得桥面板在顺桥向方向上增加连接力。
61.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钢混组合桥面板,该桥面板基本厚度不大于20厘米,且在沿着钢梁接触部位的桥面板处进行加厚,加厚的厚度为基本厚度的两倍,且在该桥面板内具有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是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组成,钢丝绑扎连接,且所述横向顶筋(20)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管为φ40的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底筋(10)与桥面板底面横向具有相同轮廓的折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筋为封闭结构,且环形连接筋的两端形成封闭的搭接筋(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00)的加厚设计中央位置设置上下贯穿的二次浇筑空间(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内部沿着桥面板的顺桥向方向内置有钢绞线通道。7.钢混组合桥面板湿缝构造,包括沿着顺桥向铺设的桥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桥面板之间通过封闭的搭接筋(31)搭接,并在两个彼此交叉的搭接筋的封闭环中穿插钢筋笼,形成锁扣结构(50),并在搭接处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及,所述桥面板具有骨架,所述骨架是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组成,并使用钢丝绑扎成为一体,且所述横向顶筋(20)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00)的加厚设计部分中央位置设置上下贯穿的二次浇筑空间(01),该二次浇筑空间用于和钢梁上的预留防剪切铆钉进行配合,并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内部沿着桥面板的顺桥向方向内置有钢绞线通道,钢绞线(70)对多个桥面板在顺桥向方向上进行预应力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混组合桥面板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桥墩对应的桥面板(00)的二次浇筑空间开窗空间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桥面板及其湿缝构造,针对预制桥面板的端部钢筋及预埋钢筋的连接效率低下的问题。该钢混组合桥面板,该桥面板基本厚度不大于20厘米,且在沿着钢梁接触部位的桥面板处进行加厚,加厚的厚度为基本厚度的两倍,且在该桥面板内具有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是由横向底筋、横向顶筋、环形连接筋和护栏构造筋组成,并使用钢丝绑扎成为一体,且所述横向顶筋为镀锌钢管,并在该镀锌钢管内灌注高密度砂浆。本结构中,在桥面的横向顶筋处使用具有空心钢管,并在内部填充灌浆浆料,相对于传统的钢筋结构,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有效的提高了桥面的抗弯性能。有效的提高了桥面的抗弯性能。有效的提高了桥面的抗弯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泰山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