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壳砼盖梁。
背景技术:
2.桥梁快速化、工厂化、标准化、预制拼装是城市桥梁绿建设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装配式盖梁主要有:整体拼装式和分段拼装式,由于桥梁宽预制盖梁体量庞大,受运输与吊装制约,整体装配式应用不多;工程中主要采用分段拼装式,通常将盖梁分成两段或三段进行预制和吊装,这需要两侧设置临时支撑和进行后期钢束的张拉安装,并且需要很高的安装精度来保证连接盖梁段的对接准确,施工难度高,影响交通通行时间长。因此如何快速预制、减轻道路运输桥梁构件的重量和负荷,并实现有效快速的安装,成为目前桥梁快速设计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壳砼盖梁,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缺陷。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钢壳砼盖梁,包括预制的盖梁钢壳,
所述盖梁钢壳为中空结构,盖梁钢壳的中空区域现浇内填有
轻质砼,所述盖梁钢壳的顶部预留有多个用于向盖梁钢壳内部中空区域浇筑轻质砼的现浇孔,所述盖梁钢壳底部对应墩柱处设有供墩柱上表面预留钢筋穿过的连接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盖梁钢壳包括盖梁
顶板、盖梁端板、盖梁坡面板和盖梁底板,所述盖梁顶板和盖梁底板相对平行布置,所述盖梁端板和盖梁坡面板顺次连接于盖梁顶板和盖梁底板同侧端部之间,所述现浇孔位于盖梁顶板上,所述连接通孔位于盖梁底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现浇孔位于盖梁顶板放置垫石位置处。
8.进一步的,所述盖梁钢壳内部沿横桥向间隔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盖梁钢壳内部中空区域分隔成多节,各节中空区域的顶部至少预留有一个现浇孔。
9.进一步的,所述盖梁钢壳内部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t肋,所述t肋的水平段朝向盖梁钢壳中部,t肋的竖直段端部焊接固定于盖梁钢壳内侧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轻质砼采用补偿收缩砼。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钢壳砼盖梁采用钢材和混凝土相结合的设计,将盖梁钢壳预制加工拼装,其整体性好,极大地减少了采用预制混凝土盖梁的预制工序繁杂、缩短盖梁预制时间,降低了盖梁预制的难度;同时通过后浇轻质砼,有效减小了运输和吊装盖梁的整体重量,并可减少大型施工机具的使用;此外,盖梁钢壳通过整体预制安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装难度,无需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节省了现场施工费用。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钢壳砼盖梁采用盖梁钢壳外包轻质砼,使盖梁钢壳承
担拉应力,轻质砼承担压应力,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两者紧密贴合,达到共同受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桥墩的立面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梁钢壳的立面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梁钢壳的盖梁顶板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梁横断面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墩柱;2、盖梁;3、盖梁顶板;4、隔板;5、盖梁端板;6、盖梁坡面板;7、盖梁底板;8、现浇孔;9、盖梁钢壳;10、轻质砼;11、t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3.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壳砼盖梁,包括预制的盖梁钢壳9,所述盖梁钢壳9为中空结构,盖梁钢壳9的中空区域现浇内填有轻质砼10,所述盖梁钢壳9的顶部预留有多个用于向盖梁钢壳9内部中空区域浇筑轻质砼10的现浇孔8,所述盖梁钢壳9底部对应墩柱1处设有供墩柱1上表面预留钢筋穿过的连接通孔。
24.施工时,先在工厂预制盖梁钢壳9,并将预制完成的盖梁钢壳9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通过起吊装置将盖梁钢壳9整体吊至相应墩柱1位置处,并通过吊机调整盖梁钢壳9位置,使墩柱1上表面预留钢筋对准盖梁钢壳9的连接通孔,将盖梁钢壳9缓慢下放至墩柱1上,此时墩柱1上的预留钢筋通过连接通孔延伸至盖梁钢壳9的中空区域内,当盖梁钢壳9与墩柱1上表面完全贴合时,即完成盖梁钢壳9的安装;盖梁钢壳9安装完成后,通过盖梁钢壳9上表面的现浇孔8向盖梁钢壳9内部中空区域浇筑轻质砼10,轻质砼10与盖梁钢壳9内侧壁紧密贴合,形成盖梁2的整体结构,同时在盖梁2与墩柱1的连接处通过浇筑轻质砼10,使得盖梁2与墩柱1连接成整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盖梁钢壳9外包轻质砼10的结构设计,使盖梁钢壳9承担拉应力,轻质砼10承担压应力,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
两者紧密贴合,达到共同受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25.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盖梁钢壳9包括盖梁顶板3、盖梁端板5、盖梁坡面板6和盖梁底板7,所述盖梁顶板3和盖梁底板7相对平行布置,所述盖梁端板5和盖梁坡面板6顺次连接于盖梁顶板3和盖梁底板7同侧端部之间,所述现浇孔8位于盖梁顶板3上,所述连接通孔位于盖梁底板7上。在预制拼装时,该盖梁钢壳9可以在工厂焊接完成后整体运输至施工现场,也可以将盖梁钢壳9的各钢构件(即盖梁顶板3、盖梁端板5、盖梁坡面板6和盖梁底板7)分块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拼装。在本实施例中,将盖梁钢壳9预制加工拼装,其整体性好,极大地减少了采用预制混凝土盖梁的预制工序繁杂、缩短盖梁预制时间,降低了盖梁2预制的难度;同时通过后浇轻质砼10,有效减小了运输和吊装盖梁的整体重量,并可减少大型施工机具的使用;此外,盖梁钢壳9通过整体预制安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装难度,无需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节省了现场施工费用。
26.可选的,将所述现浇孔8开设于盖梁顶板3放置垫石位置处,保证垫石与盖梁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7.优化的,如图2所示,所述盖梁钢壳9内部沿横桥向间隔设有多个隔板4,隔板4连接于盖梁顶板3和盖梁底板7之间,增强盖梁钢壳9的承压能力,隔板4将盖梁钢壳9内部中空区域分隔成多节,各节中空区域的顶部至少预留有一个现浇孔8。
28.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盖梁钢壳9内部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t肋11,所述t肋11的水平段朝向盖梁钢壳9中部,t肋11的竖直段端部焊接固定于盖梁钢壳9内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t肋11加强盖梁钢壳9与轻质砼10之间的连接,保证后浇筑的轻质砼10与盖梁钢壳9之间紧密贴合,达到共同受力的目的。具体的,所述轻质砼10采用补偿收缩砼。
29.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的盖梁钢壳,所述盖梁钢壳为中空结构,盖梁钢壳的中空区域内填有现浇的轻质砼,所述盖梁钢壳的顶部预留有多个用于向盖梁钢壳内部中空区域浇筑轻质砼的现浇孔,所述盖梁钢壳底部对应墩柱处设有供墩柱上表面预留钢筋穿过的连接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钢壳包括盖梁顶板、盖梁端板、盖梁坡面板和盖梁底板,所述盖梁顶板和盖梁底板相对平行布置,所述盖梁端板和盖梁坡面板顺次连接于盖梁顶板和盖梁底板同侧端部之间,所述现浇孔位于盖梁顶板上,所述连接通孔位于盖梁底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孔位于盖梁顶板放置垫石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钢壳内部沿横桥向间隔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盖梁钢壳内部中空区域分隔成多节,各节中空区域的顶部至少预留有一个现浇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钢壳内部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t肋,所述t肋的水平段朝向盖梁钢壳中部,t肋的竖直段端部焊接固定于盖梁钢壳内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砼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砼采用补偿收缩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壳砼盖梁,包括预制的盖梁钢壳,所述盖梁钢壳为中空结构,盖梁钢壳的中空区域现浇内填有轻质砼,所述盖梁钢壳的顶部预留有多个用于向盖梁钢壳内部中空区域浇筑轻质砼的现浇孔,所述盖梁钢壳底部对应墩柱处设有供墩柱上表面预留钢筋穿过的连接通孔。该实用新型采用盖梁钢壳外包轻质砼的结构设计,通过事先在工厂制作好盖梁钢壳,在施工现场后浇轻质砼,不仅有效减轻预制盖梁自重,方便运输,便于吊装,节省现浇支架,减少对地面交通影响,达到绿施工目的,而且这种结构设计使盖梁钢壳承担拉应力,轻质砼承担压应力,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两者紧密贴合,达到共同受力,提高了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研发人员:
吴帅峰 陈银伟 曾龙广 陈辉 钟浩 冯创 闫龙 何淼 张广潮 曾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