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儿童推车渐渐成为看护儿童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为方便儿童推车的使用,市面上出现具有正向使用状态和反向使用状态的儿童推车,常见的是通过转动座位架实现换向,但是由于座位架上连接有脚踏板,在座位架换向的过程中,脚踏板和推把杆之间会产生干涉作用,影响儿童推车的使用体验。有的儿童推车将脚踏板设置为两个分隔设置的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推把杆可以位于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之间,但是由于两个脚踏板的下端部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开口,导致脚踏板的结构稳定性不好,并且小朋友的脚或鞋子可能会卡在开口处,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座位换向的过程中脚踏板能够自动避开与推把杆的干涉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儿童推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的单根推把杆,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座位架和脚踏板,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脚踏板的上端部通过脚踏板转轴枢轴与所述的座位架转动连接,所述的脚踏板上开有一条形分割孔,该条形分割孔一直延伸到脚踏板的下端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把所述的脚踏板分为连接部、左下脚踏板和右下脚踏板,所述的推把杆能够穿过所述的条形分割孔;所述的脚踏板上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连接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和/或右下脚踏板相分离,所述的条形分割孔被打开,允许所述的推把杆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和所述的右下脚踏板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盖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上。
6.具体地,当所述的连接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推把杆能够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推把杆穿过所述的条形分割孔,所述的推把杆也能够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所述的推把杆离开所述的条形分割孔。
7.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板转轴枢转连接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的一个部件上;在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向与所述的连接板转轴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翻起,在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侧搭接在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中的另一个部件上。
8.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的左下脚踏板的下端部和所述的右下脚踏板的
下端部之间。
9.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板沿所述的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
10.具体地,所述的推把杆自其下端部向上向后倾斜延伸。
11.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包括位置a和位置b,所述的位置a为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沿顺时针方向翻起,所述的位置b为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沿逆时针方向翻起,当所述的推把杆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时,所述的连接板由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a和位置b中的其中一个位置,当所述的推把杆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时,所述的连接板由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a和位置b中的另一个位置。
12.具体地,所述的推把杆带动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运动。
13.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板和所述的连接板转轴之间设有复位部件,用于使所述的连接板从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向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
14.更具体地,所述的复位部件为复位弹性件。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侧搭接在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中的另一个部件上时,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另一个部件之间设置有锁定卡扣。
16.具体地,所述的锁定卡扣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凸块和凹槽,所述的凸块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板或与之搭接的左下脚踏板或右下脚踏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的配合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
17.优选地,所述的座位架具有面向前方的前向工作位置和面向后方的后向工作位置。
18.具体地,所述的座位架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座位架转轴与所述的车架相转动连接。
19.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的脚踏板绕所述的脚踏板转轴翻转一定角度,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脚踏板与所述的推把杆不接触。
20.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的座位架与所述的推把杆之间不接触,即座位架和推把杆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涉。
21.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的推把杆绕所述的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车架的转动轴向下向后方向翻转,即若座位架和推把杆之间存在相互干涉,将推把杆的下端部与车架转动连接,从而能够避开座位架和推把杆之间的相互干涉。
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推车在座位架换向操作时,能够避开脚踏板和推把杆之间的干涉,且脚踏板上的条形分割孔可通过连接板搭接,结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的主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
25.图2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的俯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
26.图3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的后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
27.图4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的俯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
28.图5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
29.图6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脚踏板向上翻起);
30.图7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连接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推把杆位于条形分割孔的外部);
31.图8为图7沿a-a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32.图9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连接板处于位置a);
33.图10为图9沿a-a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34.图11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连接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推把杆位于条形分割孔的内部);
35.图12为图11沿a-a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36.图13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脚踏板向下翻转);
37.图14为图13沿a-a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38.图15为图5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剖视图(座位架处于后向工作位置,连接板处于位置b);
39.图16为图15沿a-a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40.图17为图16的a处的局部的放大图;
41.图18为实施例的儿童推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
42.图19为图18的儿童推车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后工作位置);
43.图20为图18的儿童推车在转换过程中的一个状态下的侧视图(座位架处于前向工作位置,脚踏板向上翻起,推把杆向下翻转);
44.以上附图中:1、车架;11、前轮支架;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2、后轮支架;13、座位架;14、脚踏板;141、连接部;142、左下脚踏板;143、右下脚踏板;144、连接板;15、条形分割孔;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推把杆;51、座位架转轴;52、脚踏板转轴;53、连接板转轴;54、转动轴;61、凸块;6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以座位架13朝前,儿童乘坐在该儿童推车上时所观察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时,儿童面朝前方,推把杆4位于儿童的后方,上述术语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实施例
4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1、设置于车架1下部的前轮组件2和后轮组件3、设置于车架1后部的单根推把杆4。
49.具体地,如图1~4所示,车架1包括前轮支架11、后轮支架12、座位架13和脚踏板14。
50.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前轮支架11包括自下向上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部分111,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的下端部与第二部分112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二部分112的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组前轮组件2;后轮支架12自下向上向前倾斜延伸,后轮组件3设置于后轮支架12的下部,本实施例中,后轮支架12和后轮组件3分别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本实施例中,前轮支架11的上端部和后轮支架12的上部固定连接。
51.更具体地,座位架13用于连接供儿童乘坐的座位,座位架13与车架1转动连接,使座位架13具有面向前方的前向工作位置和面向后方的后向工作位置。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座位架13的中部和后轮支架12的上端部之间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座位架转轴51转动连接,座位架转轴51自后轮支架12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座位架13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中空槽,座位架13通过中空槽套设在座位架转轴51上。
52.更具体地,脚踏板14的上端部和通过脚踏板转轴52枢轴与座位架13转动连接。如图1~4所示,脚踏板14上开有一条形分割孔15,该条形分割孔15一直延伸到脚踏板14的下端部,条形分割孔15把脚踏板14分为连接部141、左下脚踏板142和右下脚踏板143,连接部141的上端与座位架13的前端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脚踏板转轴52枢轴转动连接,左下脚踏板142和右下脚踏板143自连接部141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左下脚踏板142和右下脚踏板143左右对称设置,推把杆4能够穿过条形分割孔15。
53.具体地,推把杆4的下端部与后轮支架12的上部相连接,推把杆4自下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座位架13在转动过程中,若座位架13与推把杆4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涉,则推把杆4的下端部和后轮支架12的上部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方式;若座位架13与推把杆4之间存在相互干涉,则选择转动连接方式,在座位架13转动前,将推把杆4向下向前翻转,使之能够避开座位架13。本实施例中,推把杆4的下端部和后轮支架12的上端部通过转动轴54转动连接。
54.具体地,脚踏板14上还设置有连接板144,连接板144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连接板144的至少一侧与左下脚踏板142和/或右下脚踏板143相分离,条形分割孔15被打开,允许推把杆4在条形分割孔15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第二工作位置是连接板144的两侧分别与左下脚踏板142和右下脚踏板143相连接,连接板144盖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15上。
55.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44的一侧通过连接板转轴53枢转连接于左下脚踏板142上,在第一工作位置,连接板144绕连接板转轴53向与连接板转轴53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翻起,在第二工作位置,连接板144的另一侧搭接在右下脚踏板143中的另一个部件上。
连接板144和连接板转轴53之间设有复位部件,用于使连接板144从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转换,优选复位部件为始终具有使连接板144从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转换的趋势的复位弹性件。
56.更具体地,由于推把杆4自下向上向后倾斜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位置包括位置a和位置b,如图9~10显示连接板144处于位置a,位置a为连接板144绕连接板转轴53沿顺时针方向翻起,当推把杆4从条形分割孔15的外部进入条形分割孔15的内部时,连接板144由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a;如图15~16显示连接板144处于位置b,位置b为连接板144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53沿逆时针方向翻起,当推把杆4从条形分割孔15的内部进入条形分割孔15的外部时,连接板144由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b。
57.具体地,连接板144的另一侧搭接在左下脚踏板142或右下脚踏板143中的另一个部件上时,连接板144与另一个部件之间设置有锁定卡扣。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卡扣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凸块61和凹槽62,凸块61设置在连接板144远离连接板转轴53的一侧,凹槽62设置在右下脚踏板143上,当连接板144在第二工作位置时,连接板144搭在右下脚踏板143上且凸块61位于凹槽62中。
58.参见图5~20,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59.第一种情形:座位架13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座位架13与推把杆4之间不接触。
60.当座位架13需由向前工作位置向向后工作位置转换时,将脚踏板14向上且向前翻转,然后转动座位架13至座位架13朝后,再将脚踏板14向下且向后翻转,在脚踏板14翻转的过程中,连接板144在推把杆4的作用下绕连接板转轴52翻转使条形分割孔15打开,推把杆4进入条形分割孔15,推把杆4与连接板144分离后,连接板144复位使条形分割孔15关闭,推把杆4位于条形分割孔15内。
61.当座位架13需由向后工作位置向向前工作位置转换时,将脚踏板14向上且向前翻转,在脚踏板14翻转的过程中,连接板144在推把杆4的作用下绕连接板转轴52翻转使条形分割孔15打开,推把杆4离开条形分割孔15,推把杆4与连接板144分离后,连接板144复位使条形分割孔15关闭,推把杆4位于条形分割孔15外部,然后转动座位架13至座位架13朝前,再将脚踏板向下且向前翻转。
62.第二种情形:座位架13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座位架13与推把杆4之间存在干涉。
63.当座位架13需由向前工作位置向向后工作位置转换时,将推把杆4向下且向后翻转,将脚踏板14向上且向前翻转,然后转动座位架13至座位架13朝后,将推把杆4向上且向前翻转,再将脚踏板14向下且向后翻转,在脚踏板14翻转的过程中,连接板144在推把杆4的作用下绕连接板转轴53翻转使条形分割孔15打开,推把杆4进入条形分割孔15,推把杆4与连接板144分离后,连接板144复位使条形分割孔15关闭,推把杆4位于条形分割孔15内。
64.当座位架13需由向后工作位置向向前工作位置转换时,将脚踏板14向上且向前翻转,在脚踏板14翻转的过程中,连接板144在推把杆4的作用下绕连接板转轴53使条形分割孔15打开,推把杆4离开条形分割孔15,推把杆4与连接板144分离后,连接板144复位使条形分割孔15关闭,推把杆4位于条形分割孔15外部,然后将推把杆4向下且向后翻转,再转动座位架13至座位架13朝前,最后将脚踏板14向下且向前翻转。
6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6.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的单根推把杆,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座位架和脚踏板,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脚踏板的上端部通过脚踏板转轴枢轴与所述的座位架转动连接,所述的脚踏板上开有一条形分割孔,该条形分割孔一直延伸到脚踏板的下端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把所述的脚踏板分为连接部、左下脚踏板和右下脚踏板,所述的推把杆能够穿过所述的条形分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板上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连接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和/或右下脚踏板相分离,所述的条形分割孔被打开,允许所述的推把杆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和所述的右下脚踏板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盖在所述的条形分割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板转轴枢转连接于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的一个部件上;在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向与所述的连接板转轴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翻起,在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侧搭接在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中的另一个部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包括位置a和位置b,所述的位置a为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沿顺时针方向翻起,所述的位置b为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连接板转轴沿逆时针方向翻起,当所述的推把杆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时,所述的连接板由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a和位置b中的其中一个位置,当所述的推把杆从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内部进入所述的条形分割孔的外部时,所述的连接板由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成位置a和位置b中的另一个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和所述的连接板转轴之间设有复位部件,所述的复位部件能够使所述的连接板从所述的第一工作位置向所述的第二工作位置转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侧搭接在所述的左下脚踏板或所述的右下脚踏板中的另一个部件上时,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另一个部件之间设置有锁定卡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架具有面向前方的前向工作位置和面向后方的后向工作位置,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的脚踏板绕所述的脚踏板转轴向上翻转一定角度,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脚踏板与所述的推把杆不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架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座位架转轴与所述的车架相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座位架在前向工作位置和后向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的推把杆绕所述的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车架的转动轴向下向后方向翻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以及单根推把杆,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座位架和脚踏板,脚踏板上端通过脚踏板转轴枢轴与座位架转动连接,脚踏板上开有条形分割孔,将脚踏板分为连接部、左下脚踏板和右下脚踏板,推把杆能够穿过条形分割孔;脚踏板上设有两个工作位置的连接板,第一工作位置是连接板至少一侧与左下脚踏板和/或右下脚踏板相分离,条形分割孔被打开,推把杆在条形分割孔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第二工作位置是连接板两侧分别与左下脚踏板和右下脚踏板相连接,连接板盖在条形分割孔上。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座位架换向操作时,能够避开脚踏板和推把杆之间的干涉,且结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马福生 张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2:2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4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脚踏板   位置   条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