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瓶
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系统中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和驱动电机电机冷却系统。蓄水瓶用于混合动力车型各冷却系统,具有对防冻液进行储存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在混合动力的冷却系统中,高温、低温、电池冷却系统均需要一个蓄水瓶进行储液及气液分离,因此混合动力车型蓄水瓶数量及管路数量增加,对整车布置难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蓄水瓶结构及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瓶结构,能减少蓄水瓶数量及管路数量,以降低整车的布置难度。
5.本实用新型
所述的一种蓄水瓶结构,包括蓄水瓶本体,所述蓄水瓶本体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6.所述第一腔室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加注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
出水口;
7.所述第二腔室上分别设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加注口、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溢
气口。
8.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为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为第二腔室。
9.可选地,所述蓄水瓶本体的两个腔室通过隔板隔开,以保证两个冷却系统之间不会存在热传导。
10.可选地,所述隔板内设有真空腔,进一步保证两个冷却系统之间不会存在热传导。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左边,能够降低布置难度。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加注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左上部,能够降低布置难度。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加注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顶部,溢气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右上部,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溢气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底部,能够降低布置难度。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水瓶结构。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蓄水瓶分隔为两个腔室,能够充当两个蓄水瓶使用,故减少了整车上的蓄水瓶数量和管路数量,从而降低了整车的布置难度。本蓄水瓶的两个腔室用隔板隔开,且隔板内部为真空状态,能够保证两个冷却系统之间不会存在热传导,从而保证了两个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8.图3是本实施例中蓄水瓶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19.图中:1、蓄水瓶本体,11、第二腔室,111、溢气口,112、第二进水口,113、第二出水口,114、第一加注口,12、第一腔室,121、第一进水口,122、第一出水口,123、第一加注口,13、隔板,14、蓄水瓶安装支架,14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蓄水瓶结构,包括蓄水瓶本体1,所述蓄水瓶本体1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1;所述第一腔室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腔室12相连通的第一加注口123、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所述第二腔室11上分别设有与第二腔室11相连通的第二加注口114、第二进水口112、第二出水口113和溢气口111。
22.本实施例中,第一加注口123、第二加注口114用于加注防冻液。第一进水口121、第一出水口122、第二进水口112、第二出水口113和溢气口111分别用于起到流通防冻液的作用。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2为电池冷却腔室,所述第二腔室11为低温冷却腔室,即实现了将低温冷却系统蓄水瓶与电池冷却系统蓄水瓶集成在一起,从而降低了整车的布置难度。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瓶本体1的两个腔室通过隔板13隔开。所述隔板13内设有真空腔,由于隔板13内部为真空状态,保证了两个腔室中的防冻液不会出现热传导。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2位于第二腔室11的左边,所述第一加注口123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水口122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水口121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左上部。所述第二加注口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顶部,溢气口111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右上部,所述第二进水口112设置在溢气口111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113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底部。
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蓄水瓶结构上的第一进水口121与电池包的出水管相连,将第一出水口122与电子水泵的进水管相连,将溢气口111与增压器的回水管相连,将第二进水口112与水冷中冷器的出水管相连,将第二出水口113与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管相连。
27.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蓄水瓶结构。蓄水瓶结构通过蓄水瓶安装支架14上的安装孔141与车身固定。
2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瓶本体(1),所述蓄水瓶本体(1)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1);所述第一腔室(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腔室(12)相连通的第一加注口(123)、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所述第二腔室(11)上分别设有与第二腔室(11)相连通的第二加注口(114)、第二进水口(112)、第二出水口(113)和溢气口(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2)为电池冷却腔室,所述第二腔室(11)为低温冷却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瓶本体(1)的两个腔室通过隔板(13)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内设有真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2)位于第二腔室(11)的左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注口(123)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水口(122)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水口(121)设置在第一腔室(12)的左上部。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蓄水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注口(114)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顶部,溢气口(111)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右上部,所述第二进水口(112)设置在溢气口(111)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113)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底部。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蓄水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瓶结构及车辆,包括蓄水瓶本体,所述蓄水瓶本体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加注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上分别设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加注口、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溢气口。本实用新型能充当两个蓄水瓶使用,故能够减少整车上的蓄水瓶数量及管路数量,从而降低了整车的布置难度。从而降低了整车的布置难度。从而降低了整车的布置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
黄华 游杰 张晓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