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挤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经常会使用到复合薄膜来对其他物品进行包装保护,造成复合薄膜的使用需求量很大,复合薄膜在生产时会使用到挤出装置,以将制作复合薄膜的原料挤出进行后续的加工操作,挤出机是复合薄膜生产中常用的装置。
3.现有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在将复合薄膜原料大批量地加到
进料斗内时,因为进料斗一般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状,其下方的送料口比较小,因此常出现加料过程堵塞的现象,导致加料不连续,同时物料输送量控制不均匀,容易导致后期物料加热熔融不彻底,挤出头容易堵塞,进而影响吹膜效果,为此,提出一种薄膜生产用原料挤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的上
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机架和防堵
结构,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座,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座,所述第二减震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结构,所述挤压装置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结构,所述挤压装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结构。
7.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与第二减震座固定连接的挤压筒,所述挤压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制热板,所述挤压筒的左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挤压筒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送螺旋搅拌叶,所述转动杆的右端贯穿挤压筒固定连接与连轴器的内壁,所述第一减震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轴器与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防堵装置包括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模具箱,所述模具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出头,所述挤出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收料箱。
9.优选的,所述收料箱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板。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运动环,所述运动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运动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进料结构包括与挤压筒表面固定连接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
两个所述轴承座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贯穿进料斗的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进料斗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
12.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主动轮,所述搅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表面搭接有皮带,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13.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4.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带动转盘的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在运动环的内壁运动,通过第二滑块沿着滑槽做往复运动,使推杆在挤出头内腔达到上下移动的效果,通过推杆的上下移动,解决了因为后期物料加热熔融不彻底,挤出头容易堵塞的问题。
15.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的驱动,带动转动杆的转动,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带动主动轮的转动,通过主动轮的表面搭接有皮带,通过皮带与主动轮运动,带动从动轮运动,通过从动轮的运动,带动搅拌转轴的转动,通过搅拌转轴的转动,带动搅拌叶片的搅拌,通过搅拌,可以使原料在经过滤网时更加均匀,从而解决了当复合薄膜原料大批量地加到进料斗内时,因为因为进料斗一般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状,其下方的送料口比较小,常出现加料过程堵塞的现象,导致加料不连续,物料输送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堵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结构和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结构和传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板;2、支撑块;3、挤压结构;301、挤压筒;302、制热板;303、转动杆;304、推送螺旋搅拌叶;305、连轴器;306、电机;307、出料口;4、防堵结构;401、模具箱;402、挤出头;403、收料箱;404、推杆;405、转盘;406、第一滑块;407、运动环;408、第二滑块;409、滑槽;410、第一支撑板;411、横板;5、传动结构;501、主动轮;502、皮带;503、从动轮;6、第一减震座;7、机架;8、第二减震座;9、进料结构;901、进料斗;902、搅拌叶片;903、搅拌转轴;904、滤网;905、轴承座;906、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技术方案:
27.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机架7和防堵结构4,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座6,机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座8,第二减震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结构3,挤压结构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结构5,挤压结构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结构9。
28.具体的,第二减震座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架7,机架7采用不锈钢的材质,不锈钢材质可以增加使用年限,第一减震座6和第二减震座8均采用珍珠棉材质,可以更大限度的减少噪音,进料斗901的材质使用的是塑料,可以减低成本。
29.本实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所示,防堵结构4包括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模具箱401,模具箱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02,挤出头4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收料箱403,收料箱40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10,两个第一支撑板4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板411,两个第一支撑板410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409,滑槽4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8,两个第二滑块408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运动环407,运动环4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404,运动环40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06,转动杆30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05,转盘405的左侧与第一滑块406转动连接。
30.具体的,模具箱401采用的是塑料材质,内部设置有模具,可以使薄膜在模具箱401里成型,滑槽409对两个第二滑块408进行限位,保证运动环407在做往复运动时的运动轨迹,推杆404的直径小于挤出头402的直径,并且挤出头402的底端可以延伸到挤出头402的最低端,保证挤出头402的畅通。
31.本实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进料结构9包括与挤压筒301表面固定连接的进料斗901,进料斗90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906,第二支撑板9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905,两个轴承座90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贯穿进料斗901的搅拌转轴903,搅拌转轴9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902,进料斗90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904,传动结构5包括与转动杆303固定连接的主动轮501,搅拌转轴9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503,主动轮501的表面搭接有皮带502,从动轮503通过皮带502与主动轮501传动连接。
32.具体的,搅拌叶片902采用塑料材质,滤网904是为了让进料更加的均匀,在遇到原材料颗粒较大时,堵塞滤网904的网眼,需要人工去除,搅拌转轴903在进料斗901的一部分有一层外包裹,可以使搅拌叶片902更加的牢固,搅拌转轴903采用的是不锈钢的材质,更加坚固,不易损坏,减少更换的次数。
33.工作原理:当该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加入原料在打开外界电源,通过电机306的驱动,电机306的输出端通过连轴器305与转动杆303的右端固定连接,带动转动杆303的转动,通过转动杆303的转动,带动主动轮501的转动,通过主动轮501的表面搭接有皮带502,通过皮带502与主动轮501运动,带动从动轮503运动,通过从动轮503的运动,带动搅拌转轴903的转动,通过搅拌转轴903的转动,带动搅拌叶片902的搅拌,同时,防堵结构4开始运作,此时,从进料斗901处加入原料,使原料搅拌后通过滤网904到达挤压筒301内,原料经过推送螺旋搅拌叶304向前推进,同时制热板302开始制热,当原料到达出料口307时,通过转动杆303的转动,带动转盘405的转动,通过转盘405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块406在运动环407的内壁运动,通过第二滑块408沿着滑槽409做往复运动,使推杆404在挤出头402内腔上下移动,解决了因为后期物料加热熔融不彻底,挤出头402容易堵塞的
问题。
34.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机架(7)和防堵结构(4),所述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座(6),所述机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座(8),所述第二减震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结构(3),所述挤压结构(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结构(5),所述挤压结构(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结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3)包括与第二减震座(8)固定连接的挤压筒(301),所述挤压筒(3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制热板(302),所述挤压筒(301)的左端设置有出料口(307),所述挤压筒(301)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03),所述转动杆(3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送螺旋搅拌叶(304),所述转动杆(303)的右端贯穿挤压筒(301)的右侧并固定连接与连轴器(305),所述第一减震座(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06),所述电机(306)的输出端通过连轴器(305)与转动杆(303)的右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结构(4)包括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模具箱(401),所述模具箱(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02),所述挤出头(4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收料箱(4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箱(40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10),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板(4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409),所述滑槽(4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8),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08)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运动环(407),所述运动环(4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404),所述运动环(40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06),所述转动杆(30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05),所述转盘(405)的左侧与第一滑块(406)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9)包括与挤压筒(301)表面固定连接的进料斗(901),所述进料斗(90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906),所述第二支撑板(9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905),两个所述轴承座(90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贯穿进料斗(901)的搅拌转轴(903),所述搅拌转轴(9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902),所述进料斗(90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90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5)包括与转动杆(303)固定连接的主动轮(501),所述搅拌转轴(9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503),所述主动轮(501)的表面搭接有皮带(502),所述从动轮(503)通过皮带(502)与主动轮(501)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用挤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机架和防堵结构,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座,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座,所述第二减震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结构,所述挤压装置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结构,所述挤压装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带动转盘的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在运动环的内壁运动,通过第二滑块沿着滑槽做往复运动,使推杆在挤出头内腔达到上下移动的效果,通过推杆的上下移动,解决了因为后期物料加热熔融不彻底,挤出头容易堵塞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存岭 汤恒健 陈明耀 王文峰 周兵 徐甫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扬州市华裕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