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合板压合
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
背景技术:
2.胶合板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压合模具来对叠加后的多个板皮进行压合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现有的胶合板压合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下模具均为中空的结构,以方便向模具内通入蒸汽,实现对板皮的热压压合成型。但是,由于在压合的过程中,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要对板皮进行挤压,因此,在长期的使用后,中空结构的模具容易发生变形,导致上下模具后续无法配合挤压,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可防止模具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
所述的上模具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一
隔板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与上模具的
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均设有通气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具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模具顶部还设有第一蒸汽管,所述第一蒸汽管贯穿第一隔板延伸至上模具的内腔下部;所述的下模具内分别设有呈v 形布置的第二隔板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与下模具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下模具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蒸汽管。
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第一支撑柱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柱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v形底部一侧的上模具设有第一排水管,相应的,所述上模具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管。
7.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内壁底部设有t形槽,所述的第二排水管位于t 形槽一侧的上模具上。
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内壁底面为向t型槽一侧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的v形底部一侧的下模具设有第三排水管。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的胶合板压合模具,通过在上模具内设置第一个隔板和第一支撑柱,可以利用多个第一支撑柱支撑上模具的内壁底面,利用第一隔板支撑上模具的内壁四周,可防止模具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呈v形设置的第一隔板,可以将
上模具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配合第一蒸汽管延伸至上模具内腔下部,蒸汽进入到上模具时,第一时间进入到下腔体中,由于板皮在压合时,板皮被挤压变形位置在于上模具底面的拐角处,而高温蒸汽首先与下腔体的内壁底面相接触,实现高温蒸汽第一时间对板皮被挤压变形的位置进行加热压合,有效提高压合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的胶合板压合模具,通过在下模具内设置第二隔板和第二支撑柱,可以利用多个第二支撑柱支撑下模具的内壁顶面,利用第二隔板支撑下模具的内壁四周,可防止模具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呈v 形设置的第二隔板,可以引导蒸汽向上流通,减少蒸汽扩散面积,进一步增加蒸汽与下模具内壁顶面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压合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具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其中:1-上模具、2-下模具、3-第一隔板、4-第一支撑柱、5-通气孔、6
‑ꢀ
第一蒸汽管、7-第二隔板、8-第二支撑柱、9-第二蒸汽管、10-第一排水管、11
‑ꢀ
第二排水管、12-t形槽、13-第三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中,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中空结构,在上模具1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一隔板3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柱4,第一隔板3的外壁与上模具1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隔板3的两端均设有通气孔5,方便蒸汽向上流动,对第一隔板3上方的上模具1进行加热,每个第一支撑柱4 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具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4与第一隔板3固定连接,在上模具1顶部还设有第一蒸汽管6,方便将蒸汽注入上模具1内,第一蒸汽管6贯穿第一隔板3延伸至上模具1的内腔下部;在下模具2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二隔板7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柱8,第二隔板7的外壁与下模具2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每个第二支撑柱8的两端分别与下模具2 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8与第二隔板7固定连接,下模具2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蒸汽管9。
20.本实用新型的胶合板压合模具,通过在上模具1内设置第一个隔板3和第一支撑柱4,可以利用多个第一支撑柱4支撑上模具1的内壁底面,利用第一隔板3支撑上模具1的内壁四周,可防止模具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呈v形设置的第一隔板3,可以将上模具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配合第一蒸汽管6延伸至上模具1内腔下部,蒸汽进入到上模具1时,第一时间进入到下腔体中,由于板皮在压合时,板皮被挤压变形位置在于上模具1 底面的拐角处,而高温蒸汽首先与下腔体的内壁底面相接触,实现高温蒸汽第一时间对板皮被挤压变形的位置进行加热压合,有效提高压合效率。
21.优选的,在第一隔板3的v形底部一侧的上模具1设有第一排水管10,相应的,上模具1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管11,方便将冷凝后的水排出。
22.优选的,在上模具1的内壁底部设有t形槽12,其中,第二排水管11位于t形槽12一侧的上模具1上。进一步地,上模具1的内壁底面为向t型槽12一侧倾斜延伸的倾斜面。通过t形槽12的设置,冷凝后的水通过倾斜的上模具1 内壁底面汇流至t形槽12中,再通过第二排水管11排出,便于冷凝水排出干净。
23.优选的,在第二隔板7的v形底部一侧的下模具2设有第三排水管13,便于将下模具2中的冷凝水排出。
2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1)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一隔板(3)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隔板(3)的外壁与上模具(1)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隔板(3)的两端均设有通气孔(5),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具(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模具(1)顶部还设有第一蒸汽管(6),所述第一蒸汽管(6)贯穿第一隔板(3)延伸至上模具(1)的内腔下部;所述的下模具(2)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二隔板(7)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柱(8),所述第二隔板(7)的外壁与下模具(2)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柱(8)的两端分别与下模具(2)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蒸汽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柱(4)与第一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柱(8)与第二隔板(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的v形底部一侧的上模具(1)设有第一排水管(10),相应的,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管(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内壁底部设有t形槽(12),所述的第二排水管(11)位于t形槽(12)一侧的上模具(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内壁底面为向t形槽(12)一侧倾斜延伸的倾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7)的v形底部一侧的下模具(2)设有第三排水管(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结构强度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属于胶合板压合模具领域,解决现有压合模具容易变形的问题。它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一隔板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与上模具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均设有通气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具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蒸汽管贯穿第一隔板延伸至上模具的内腔下部;所述的下模具内分别设有呈V形布置的第二隔板和多个竖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与下模具的内壁四周中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胶合板压合模具,可防止模具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高宁 潘凯 卢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容县乔丰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28
技术公布日:
20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