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简单机械
(建议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2019湘西usb存储器
)如图是小李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100 N货物的示意图(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小李用的力F应为 ( )
第1题图
A. 100 N B. 60 N C. 50 N D. 40 N
2. (2019大渡口区二诊)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600 N变速箱试验台
的物体在 10 s 内匀速提升了2 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
第2题图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B. 绳子自由端拉力F大小为300 N
C.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70 W
D. 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所做额外功为200 J
3. (2019永川区指标到校)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80 kg的箱子,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500 N,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3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做的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 )
第3题图
A. 2 400 J 62.5% B. 3 000 J 80%
C. 3 000 J 53.3% D. 1 500 J 62.5%
4. (2019通辽)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
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4题图
A. F1>F2,η1=η2 B. F1<F2,η1=无氨显影液η2
C. F1<F2,η1>η2 D. F1>F2,η1<η2
5. (2019南岸区指标到校)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96 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 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 m,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
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5题图
A.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3 m/s
B. 拉力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功率为24 W
C.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 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拉力的功率为120 W
6. (2019六盘水)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 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1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 )
第6题图
A. 20 N 2 W B. 20 N 6 W
C. 60 N 2 W D. 30 N 6 W
7. (2019陕西)如图所示,某工地用滑轮组将重为5 000 N的货物匀速提升6 m,所用时间为20 s,在绳的末端所用拉力为2 200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7题图
A. M处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B. 提升货物过程中的有用功是3×104 J
C. 拉力的功率为660 W
D. 若只增加货物所受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8. (2019随州)如图,水平地面ABOCD,以O点为界,AO段是一种材质,OD段是另一种材
质.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F恒为4 N,物体经A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第8题图
区间 | AB | BO | OC | CD |
距离 | 1 m | 1 m | 1.5 m | 2.5 m |
耗时 | 1 s | 1 s | 1 s | 1 s |
| | | | |
A. 物体在CD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 m/s
B. 物体在BO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4 N摩擦力
C. 物体在OC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3 J
D. 物体在BO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 W
二、填空题
9. (2019南岸区二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10 s内将重为9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不计绳重和摩擦,若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N.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大可提高到________%.
第9题图
10. (2019巴南区指标到校)如图所示,在20 N的水平拉力节能转轮除湿机F作用下,使重200 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
擦力为______N; 若物体的速度为0.3 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W.
第10题图
11. (2019巴蜀一模)如图所示,小明的爸爸用600 N的拉力使重瑞利衰落信道1 14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2 m,小明的爸爸拉绳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体重为450 N的小明也用此滑轮组来提升同一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最小压力为________N.(不计摩擦及绳重)
第11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
12. (2019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12题图
实验 次数 | 钩码所受的重 力G/N | 提升高度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 率η |
1 | 2 | 0.05 | 1.0 | 0.15 | 萎凋机 66.7% |
2 | 4 | 0.05 | 1.7 | 0.15 | 78.4% |
3 | 6 | 0.05 | ① | 0.15 | ② |
| | | | | |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