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阅读: 评论:0

八年级期末全真模拟测试
工地降尘
注意事项:    编辑人:丁济亮
1.本试卷的选择题在第II卷答题卡上作答,非选择题写在第II卷试卷上。
2.考生在答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
3.如要作图(含辅助线)或画表,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4.本卷中可能用到的物理量的取值如下:水的密度ρ1.0×103kg/m3未载入sso模块
Ⅰ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          B.鼓号队不能进入
C.道路转弯注意安全            D.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2.下列用电器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
A.手机      B.验钞机      C.电视机遥控器        D.浴室取暖灯
.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右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噪声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5.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    )
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    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发生了变化D.自己听自己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途径不同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7.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8.在距地约1米高的纸片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形的,它是小孔          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方形的,它是小孔的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9.站在物理学角度, 选出诗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是(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10.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右图所示)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11. 下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A.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B.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
C.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停表
D.测量体温用寒暑表
1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 
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检查井盖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13.8.(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4.在物理图像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的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9中的两个图像是所含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5、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线发生了弯曲是因为传播的介质不均匀
16、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滤镜(即红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是    路灯节电器)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17、下列数据是小明和小红几次测量、查资料记录下来的,你认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A、王老师的讲课声音有65dB                B、小红同学的近视眼镜是-250度,则其焦距是50cm
C、小明同学做实验时测出沸水的温度是98    D、用天平测量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8、“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
19.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物理量  D.进行物体冷热程度的比较,引入“温度”物理量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m—V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图中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a>b>c  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Ⅱ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
21.5分)某小组的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如果将烛焰向左移动5cm,则光屏应该向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清晰的实像。
3)实验时,小明发现凸透镜中间有一块用镜头纸也不能擦掉的污渍,为此小组内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讨论,你觉得较合理的想法应该是____同学的。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的像,但像的中间没有了。
小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较暗。           
小霞:无论怎样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只能看到那块污渍的像。
碳化硅纳米线
22(4)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23(2)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4.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5.3分)下图是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循环的简化图,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液化        热,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汽化        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室外的热交换器中,气态制冷剂是通过        方式液化的。
26、(3分)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图A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其中________波形的音调高,______波形的响度大.在图B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27. 5分)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甲棋子,都可以使乙棋子与甲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她进一步测量两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如下:
甲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乳化柴油
3
3
2
5
5
3
7
7
(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23:4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0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音   平面镜   实验   现象   凸透镜   运动   物体   光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