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

阅读: 评论:0

名词解释:
1、一次采油:指利用油层天然能量来进行的采油。
2、二次采油:指一次采油后,借助人工举升或(和)向油层注水(或气)而进行的采油。
3、三次采油: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残余油和剩余油,采用向油层注入其它驱油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
4、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又称为强化采油方法,通常简称为EOR方法。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不管它使用在那个采油期,也不管它使用何种方法(或指除天然能量采油以外的任何采油方法)。
5、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
6、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此现象称为吸附。
7、孔隙性:是指岩石能储存流体的性质。
8、孔隙度:岩石内总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9、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10、孔隙结构:主要是指油层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尺度、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11、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12、绝对渗透率:假定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物理和化学反应。所测得的渗透率。
13、有效(相)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并存,各相间彼此干扰、互相影响,此时测得的各相渗透率。
14、相对渗透率:几种流体同时存在时,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的比。
高斯加速器15、油层的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岩石的成分、渗透性、孔隙结构以及厚度等的差异。
16油层的宏观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岩性、物性、厚度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
的差异。
17、渗透率变异系数:单层内渗透率的标准差与渗透率平均值的比值。
18、油层岩石的微观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孔隙分布、孔隙结构以及岩石表面性质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差异;
19、孔喉比:指孔腹半径与喉道半径之比。孔喉比大的孔喉结构易产生jamin 效应。
20、孔喉配位数:是指与一个孔腹相连的喉道数。数值越大,油越易分散,jamin效应越严重。
21、孔喉表面粗糙度:是指孔喉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比值越大,粗糙度越大,润湿滞后越严重。
22、界面(interface):是指两相的接触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常称为表面(surface)。
23、润湿:是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生产H
24、接触角: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通常用 表示。
25、附着功:是指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表面移开所做的功。
26、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7、地下渗流:流体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8、稳定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密度和流速等物理量只与空间位置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29、不稳定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密度和流速等物理量不仅与空间位置有关,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30、线性渗流(又称达西渗流):流体的渗流速度与施加的压力差成线性关系的渗流。
糖果模具31、非线性渗流(又称非达西渗流):当渗流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渗流速度与施加的压力差不再成线性关系的渗流。
32、径向流:水井注水时,进入井底的流体通过射孔孔眼后,就以井眼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发散,这种流动方式称为径向流。
33、与径向流不同,在实验室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流体是从一维岩心的一
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流线为彼此平行的直线,这种流动方式称为直线流或单向流
34、驱替: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
35、吸吮: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
就其严格的定义,经某一开采阶段之后油层中未被采出的原油可分为剩余油和残余油两部分。
36、剩余油:驱油剂未波及区域内的原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
37、残余油:驱油剂波及区域内残留在孔隙中的原油为残余油,其分布一般是离散的。
38、波及体积系数(宏观驱油效率):是指被排驱流体驱扫过的油藏体积与原始油藏体积之比。
39、洗油效率(微观驱油效率):驱替流体波及范围内驱走的原油体积与驱替流体波及范围内总含油体积之比。
40、无水采收率:是指油水前缘突破时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1、经济极限采收率:是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含水率95%~98%)时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2、采出程度:油田在某一阶段的“采收率”(目前采收率)称为采出程度,它是指油田在某一阶段的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3、油水前缘:分隔原始油带与油水两相区的界面称为油水前缘。
44、沉积韵律:在岩体或岩层内部,其组成成分、粒级结构及颜等在垂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这
种现象称为沉积韵律。
45、毛管力:指毛管壁与水分子间的吸持力与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
46、贾敏效应:气泡或者油滴通过细小的孔隙喉道时,由于孔道和喉道的半径差使得气泡或油滴两端的弧面毛管力表现为阻力,若要通过半径较小的喉道必须拉长并改变形状,这种变形将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缓气泡或油滴运动,增加额外的阻力,这种现象称为贾敏效应。
47、束缚水饱和度::是当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空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与岩石空隙体积的比值。
塔机电机
48、流度比:即驱替液的流度与被驱替液的流度之比。
49、润湿滞后:即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产生润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
50、调剖:因油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不利吸水剖面,可以采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封堵高渗透水淹层,使注入水均匀地向前推进,是指从注水井调整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51、堵水:因油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不利吸水剖面,可以采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封堵高渗透水淹层,使注入水均匀地向前推进。
52、突破压力梯度:调剖剂在岩心内成胶后,用平流泵,逐级升高压力向岩心中注水,当岩心出口端流出第一滴液体时岩心两端所施加的压力差即为突破压力,突破压力与岩心长度的比值即为突破压力梯度
53、成胶时间:
54、阻力系数:等于注入水的流度λw与注入调剖剂的流度λT之比
55、残阻力系数Rrf:等于注调剖剂前注入水的流度λw1与注入调剖剂后注入水的流度λw2之比
56、堵水率:是指调剖剂被注入水突破后,岩心水相渗透率降低的百分数。
57、线形聚合物:分子成直线结构的聚合物
58、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已经发生水解反应的单元数占总单元数的百分数。
59、流变性:是指流体在外力场作用下发生流动和变形的特性。
60、黏滞性:流体流动时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
61、应力:形变后,企图把形变恢复的内部力。
62、应变:形变量与原尺寸之比。
63、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注入聚合物前后盐水的流度比。
64、阻力系数:指水通过岩芯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通过岩芯的流度之比。
65、筛网系数:筛网系数是指溶剂(盐水)和聚合物溶液通过滤网黏度计的时间之比值。
66、有效黏度: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的实际黏度,由剪切黏度和拉伸黏度两部分构成
67、简称黏度动力黏度:等于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68、相对黏度:流体的黏度μ与该溶液中纯溶剂黏度μ0的比值称为相对黏度。
73、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在溶液中自发地吸附于两相界面上,并能显著地降低该界面自由表面能(表面张力)的物质。
74、乳化:一种液体或多种液体以微小的液珠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的过程叫乳化,形成的乳液称为乳状液。
75、油包水乳状液:以水为分散相,油为连续相的乳状液,称为油包水乳状液,用W/O表示。
76、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是指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之后,在水中难溶或不溶的有机物(如油)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作用。
77、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在水中开始行成胶束的浓度,以CMC表示。
78、原油酸值:指中和1g原油(pH=7)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79、起泡剂:能使泡沫易产生且具有一定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
80、泡沫质量:指泡沫中所含气体的量,用泡沫中气体体积与泡沫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81、三元复合驱:指在注入水中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复合体系驱油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82、混相性: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后能够形成均相体系的性质。
83、液化石油气(LPG):把C2~C6烃含量大于50%的石油气称为液化石油气(LPG)。
84、凝析式气体混相驱:注入气中的轻质烃和中间烃组分凝析到原油中,改变原油的组成(加富原油),使其与注入气混相。
85、蒸发式气体混相驱:注入气从原油中抽提轻质烃和中间烃类组分,改变注入气的组成(加富气相),使其与原油混相。
86、混相:指两种物质混合时,它们的界面消失。至音源
净化水机87、质量热容:指使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
88、汽化潜热:指单位质量的液体从沸腾到汽化完毕所吸收的热量。
89、蒸汽的干度:指在单位重量的湿蒸汽中,干蒸汽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90、过热蒸汽:指温度超过一定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叫过热蒸汽。
91、火烧油层:从注入井将空气(或氧气)注入油层,用点火器在注入井或采油井点燃油层,继续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形成移动的燃烧带,利用燃烧带的产物和所产生高温的综合作用,使地层原油粘度降低,驱出油层。
92、微生物采油:指利用微生物增加原油产量的方法。
93、流度:流体有效渗透率与粘度的比值。
94、热力采油:利用热能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产量的方法。
95、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96、乳状液:一种液体或多种液体以微小液珠均匀的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乳液。
97、层间矛盾:由于非均质性、渗透性和沉积韵律这些差异所造成的各油层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方面的差异称为层间矛盾。
98、混相驱:使用气体驱油,一定条件下气体和原油界面消失混为一相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22:1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油   流体   油层   注入   称为   表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