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支撑
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商用车的转向支撑总成作为仪表台总成的骨架,需安装附件、电气、底盘零件,同时还需在碰撞中变形量满足要求,保证乘员安全。现有商用车转向支撑构件总成有2个安装点,即左侧安装点和右侧安装点,这两处安装点通过螺栓安装在前围侧板上,通常前围侧板比较薄,连接强度较差。而商用车的前壁板前部无发动机,碰撞过程中会造成前围变形严重,前围侧板极易失稳,转向支撑总成容易脱落,而至使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总成易从前围侧板脱落,至使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向支撑总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
4.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转向支撑总成,包括转向支撑管,其两端分别与左前围侧板和右前围侧板连接,
所述转向支撑管的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上的
连接件,所述转向支撑管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前围板连接。
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支撑管与前围板之间增加连接件,使得转向支撑管与前围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且由于该连接件倾斜向上设置,若碰撞导致前围板变形,碰撞冲击力经连接件传递向斜向下方向挤压转向支撑管,保证转向轴不会侵入上方驾驶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总成易从前围侧板脱落,至使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有效避免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向支撑管的侧面焊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前围板螺栓连接,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方式,保证连接件稳固连接于转向支撑管与前围板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呈板状,其中部折弯形成突出的加强筋,增加连接件自身的刚度和强度。
9.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支撑管的两端端面上均设有垂直于轴向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螺栓连接,通过在转向支撑管两端设置连接板,增大与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稳定性,并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稳固可靠。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支撑管的两端侧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均设有斜向支撑的加强件,增加转向支撑管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突出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左前围侧板或右
前围侧板焊接,进一步增加连接耳与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的连接强度,防止碰撞发生时连接板从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上脱落。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耳上设有减重孔,减轻转向支撑总成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13.为实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4.一种汽车,包括上述转向支撑总成。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确保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有效避免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汽车具有与前述转向支撑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18.图中标记:1-转向支撑管,2-连接板,3-连接件,4-加强件,5-加强筋,6-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连接耳,9-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支撑总成,包括转向支撑管1,其两端分别与左前围侧板和右前围侧板连接,转向支撑管1的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上的连接件3,转向支撑管1通过连接件3与前围板连接;
22.连接件3的一端与转向支撑管1的侧面焊接,连接件3的另一端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6,连接件3通过第一安装孔6与前围板螺栓连接;
23.连接件3呈板状,其中部折弯形成突出的加强筋5;
24.转向支撑管1的两端端面上均设有垂直于轴向的连接板2,连接板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7,连接板2通过第二安装孔7与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螺栓连接;
25.转向支撑管1的两端侧面与连接板2之间均设有斜向支撑的加强件4;
26.连接板2上设有突出的连接耳8,连接耳8与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焊接;
27.连接耳8上设有减重孔9。
28.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支撑管与前围板之间增加连接件,使得转向支撑管与前围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且由于该连接件倾斜向上设置,若碰撞导致前围板变形,碰撞冲击力经连接件传递向斜向下方向挤压转向支撑管,保证转向轴不会侵入上方驾驶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总成易从前围侧板脱落,至使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有效避免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
29.实施例2,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转向支撑总成。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支撑总成,包括转向支撑管(1),其两端分别与左前围侧板和右前围侧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管(1)的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上的连接件(3),所述转向支撑管(1)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前围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与所述转向支撑管(1)的侧面焊接,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6),所述连接件(3)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6)与所述前围板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呈板状,其中部折弯形成突出的加强筋(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管(1)的两端端面上均设有垂直于轴向的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7),所述连接板(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7)与所述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管(1)的两端侧面与所述连接板(2)之间均设有斜向支撑的加强件(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突出的连接耳(8),所述连接耳(8)与所述左前围侧板或右前围侧板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8)上设有减重孔(9)。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支撑总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支撑总成及汽车,转向支撑总成包括转向支撑管,其两端分别与左前围侧板和右前围侧板连接,所述转向支撑管的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上的连接件,所述转向支撑管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前围板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总成易从前围侧板脱落,至使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在碰撞发生时,转向支撑管不易脱落,有效避免转向轴侵入驾驶室造成乘员受伤;汽车具有前述结构的转向支撑总成,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张芳顺 程晨 熊林 谭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