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3)选择价值。选择价值(OV)又称期权价值。我们在利用环境资源的时候,并不希望它的功能很快消耗殆尽,也许会设想未来该资源的使用价值会更大。 | ||
大纲要求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一般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 7.作出评价结论 1)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DUV)是由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的。(一)安全评价的内涵 | |
回流 | ||
液氨化工厂制备 将液体加热气化,同时将蒸气冷凝液化并使之流回原来的器皿中重新受热气化,这样循环往复的气化安卓系统加速-液化过程称为回流。回流是有机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大多数有机化学反应都是在回流条件下完成的。回流液本身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为溶剂。当回流液为溶剂时,其作用在于将非均相反应变为均相反应,或为反应提供必要而恒定的温度,即回流液的沸点温度。此外,回流也应用于某些分离纯化实验中,如重结晶的溶样过程、连续萃取、分馏及某些干燥过程等。 图3-22 回流装置 回流的基本装置如图3-22a所示,由热源、热浴、烧瓶和回流冷凝管组成。热源和热浴的选择见第23~25页。烧瓶可为圆底瓶、平底瓶、锥形瓶、梨形瓶或尖底瓶。烧瓶的大小应使装入的回流液体积不超过其溶积的3/4,也不少于1/4。冷凝管可依据回流液的沸点由高到低分别选择空气、直形、球形、蛇形或双水内冷冷凝管。各种冷凝管所适用的温度范围尚无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在回流过程中蒸气的升腾方向与冷凝水的流向相同(即不符合“逆流”原则),所以冷却效果不如蒸馏时的冷却效果。为了能将蒸气完全冷凝下来,就需要提供较大的内外温差,所以空气冷凝管一般应用于160℃以上;直形冷凝管应用于100~160℃;球形冷凝管应用于50~160℃;蛇形冷凝管应用于50~100℃;更低的温度则使用双水内冷冷凝管。由于球形冷凝管适用的温度范围最宽广,所以通常把球形冷凝管叫做回流冷凝管。除了冷凝管的种类外,冷凝管的长度、水温、水速也都是决定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常见的球形冷凝管有4~9个球泡,其中以五球和六球冷凝管最为常用。使用时应使蒸气气雾(即所谓“回流圈”)的高度不超过两个球泡为宜。在使用其他类型的冷凝管时,应控制蒸气气雾的上升高度不超过冷凝管有效冷凝长度的1/3。 图3-23 较复杂的回流装置 管串 单纯的回流装置应用范围不大。大多数情况下都还带有其他附加装置或与其他装置组合使用。如果在回流的同时还需要测定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或需要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物料,则应使用二口或三口烧瓶,将温度计或滴液漏斗安装在侧口上。如果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汽进入反应系统,则可在冷凝管的上口处安装干燥管,如图3-22b所示。干燥管的另一端用带毛细管的塞子塞住,既可保障反应系统与大气相通,又可减少空气与干燥剂的接触。磨口的干燥管一般带有弯管,可直接装在冷凝管口;非磨口的干燥管是笔直的,应自己制作弯管安装,使干燥管位于冷凝管的侧面,而不应直接竖直地安装在冷凝管上口,否则,干燥剂的细碎颗粒可能透过阻隔的玻璃毛漏入烧瓶中,干扰反应进程。如果反应中生成水溶性的有害气体,需要导出并用水吸收,可在冷凝管口加装气体吸收装置,如图3-22c或图1-6所示。如果反应中有水生成并需要不断地将生成的水移出反应区,则可在烧瓶与冷凝管之间加置油水分离器,如图3-22d所示。如果回流的同时还需要搅拌,若用磁力搅拌,则不需要改变回流装置(见图1-5);若用机械搅拌,则搅拌棒需安装在三口烧瓶的中口上,冷凝管只能倾斜地安装在侧口上(见图第一中文1-2)。如果回流、机械搅拌、滴液、测温需同时进行,可使用四口瓶,或在三口瓶上加置智能蓝牙遥控器Y形管,如图3-23所示。各种连续萃取装置中,回流冷凝管均安装在萃取器的顶部(见图3-31~3-34)。 回流装置应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各磨口对接时应同轴连接、严密、不漏气、不受侧向作用力,但一般不涂凡士林,以免其在受热时熔化流入反应瓶。如果确需涂凡士林或真空脂,应尽量涂少、涂匀并旋转至透明均一。安装完毕后可用三角漏斗从冷凝管的上口或三口瓶侧口加入回流液。固体反应物应事前加入瓶中,如装置较复杂,也可在安装完毕后卸下侧口上的仪器,投料后投入几粒沸石,重新将仪器装好。开启冷却水(冷却水应自下而上流动),即可开始加热。液体沸腾后调节加热速度,控制气雾上升高度使在冷凝管有效冷凝长度的1/3处稳定下来。回流结束,先移去热源、热浴,待冷凝管中不再有冷凝液滴下时关闭冷却水,拆除装置。 当回流与搅拌联用时不加沸石。如无特别说明,一般应先开启搅拌,待搅拌转动平稳后再开启冷却水,点火加热。在结束时应先撤去热源热浴,再停止搅拌,待不再有冷凝液滴下时关闭冷却水。 | ||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03:2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7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