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属于磁性材料、非晶带材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高温
钢水流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非晶带材制备过程中,熔炼炉中合金钢水由出钢槽倒入中间包,通过上下调节中间包中导塞杆位置,可以控制中间包流入喷嘴包的钢水流量,以维持喷嘴包中钢水的液位。上述工艺中,钢水液位的高低对带材的质量影响较大。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底部喷包的液位高度通过预制的浮子杆即可显示,然后通过摄像机将液位高度反馈到控制电脑屏幕,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屏幕所显示的浮子杆高度变化情况,通过压杆对塞棒与水口的间距进行控制,实现塞杆与水口的开启或关闭过程,以实现钢水流量大小的控制,进而对底部喷包的液位进行控制。
3.但是,人工控制存在液位波动较大、精准度较低、影响带材质量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工艺高效高质的要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控制,影响带材质量的技术问题,具有通过自动控制,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提高控制精度和效率,保证了液位的稳定性,提升带材的质量水平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包括电缸固定架,其上设置电缸安装套,电缸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电缸和电机,且电缸的底部与电机相连接,电缸的顶部穿出电缸安装套;电缸伸缩杆,设置在电缸的上方,其一端与电缸的顶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杆的一端相连接;
套管,套设在加长杆外侧靠近电缸伸缩杆的一端,其上端设置折弯件,其下端设置固定柱;压杆,通过固定柱与套管固定连接;旋转加压机构,通过折弯件与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折弯件与套管上端侧壁焊接连接,其与套管平行的一侧焊接螺母,其中,折弯件与螺母的连接处开设第一通孔,套管靠近螺母的的一侧侧壁开设第二通孔。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柱的底端与套管下端侧壁焊接连接,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分别位于套管对应两侧侧壁上。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压杆包括
圆柱管与折弯板,圆柱管包括第一圆柱管和第二圆柱管,其中,折弯板沿圆柱管的轴向分别与第一圆柱管的侧壁及第二圆柱管的侧壁进行焊接连接,且第一圆柱管与第二圆柱管相对的一端间隔一定距离。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板包括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其为向外凸起的板状结构,且其上端的中部位置开设u型开口,u型开口的两侧均设置第三通孔。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加压机构包括旋转柄和连接部,连接部上套设螺栓,螺栓依次穿过螺母、折弯件、压块盖和压块与套管进行连接。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还包括压片,其左右两端均设置第一螺纹孔,其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的缺口,缺口的大小与套管的固定柱相匹配。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缸上设置第二螺纹孔,其与电缸安装套螺纹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缸安装套为两端贯通且中空的结构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缸安装套与电缸固定架之间为铰接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电缸伸缩杆、加长杆、套管、旋转加压机构以及压杆,电缸伸缩杆的一端与电缸相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杆相连接,套管套设置加长杆外,旋转加压机构通过折弯件与套管固定连接,压杆通过固定柱与套管固定连接,通过对旋转加压机构机构进行旋转,使套管与加长杆锁定固定连接,既实现了钢水液位的自动控制,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控制精度,保证了液位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带材的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的压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的旋转加压机构与套管连接的爆炸图;
22.附图中:1、电缸固定架,2、电缸安装套,3、电缸,4、电缸伸缩杆,5、加长杆;6、套管,601,第一固定柱,602、第二固定柱,603、折弯件,604、螺母;7、旋转加压机构,701、旋转柄,702、连接部,703、螺栓;8、压块,9、压块盖;10、压杆,101、第一圆柱管,102、第二圆柱管,103、第一折弯板,104、第二折弯板;11、第一压片,12、第二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
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中,塞杆为碳化硅圆棒状,通过对其下压或提升,控制喷包中钢水的流出;水口为喷包底部钢水流出口;喷包为具备特定功能的钢水中转包,钢水从此包中喷出,形成带材。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电缸固定架1,其上设置电缸安装套2,电缸安装套2与电缸固定架1之间为铰接连接结构,使电缸安装套2能够沿电缸固定架2转动一定的角度;电缸安装套2为两端贯通且中空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长方体结构,其一侧侧壁靠近底部中间位置设置一n型的缺口,其内部设置有电缸3和电机,其中,电缸3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与电缸安装套2进行连接,使电缸3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电缸安装套2上,电缸3的底部与电机进行连接,电缸3的上部穿出电缸安装套2;电缸伸缩杆4,设置在电缸3的上方,其一端与电缸3的顶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杆5的一端相连接。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还包括套管6,套管6上焊接固定柱和折弯件作为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机构,其中,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601和第二固定柱602,分别位于套管6下端的对应侧壁上,折弯件603位于其中一侧固定柱的上方,其上焊接螺母604,且其与螺母604连接处开设第一通孔,套管6与螺母604的对应侧壁位置开设第二通孔;套管6的内径大于加长杆5的外径,其套设在加长杆5外部,并可沿加长杆5做往复运动;压片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压片11和第二压片12,每个压片的两端均设置第一螺纹孔,压片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的缺口,缺口大小与套管6的固定柱相匹配。旋转加压机构7通过折弯件603与套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包括旋转柄701和连接部702,连接部702上固定套设螺栓703,其与第一通孔相匹配,压块盖9的形状与压块8的形状相适应,且与第二通孔相匹配,二者之间通过螺栓703进行连接,设置在折弯件603内部。螺栓703依次穿过螺母604、折弯件603、压块盖9和压块8与套管6进行连接,压块8进入套管6内部。将旋转加压机构7进行旋转,使压块8向套管6内部运动直至与位于套管6内部的加长杆5相接触并压紧,起到固定作用,实现压杆10自动浇注;将旋转加压机构7进行反向旋转,压块8向远离加长杆5的方向运动,接触套管6与加长杆5固定连接关系,实现压杆10的手动操控。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还包括压杆10,通过固定柱与套
管6固定连接。压杆10作为钢水流量控制的人机接口,起到杠杆的作用,其中,压杆套筒端与设备的控制机构相连接,控制机构包括扇形齿轮和齿条机构,控制塞杆向上或向下运动,实现水口的开度大小控制。压杆10包括折弯板与圆柱管,其中,折弯板为向外凸起的板状结构,其上端中部位置开设u型开口,u型开口的两侧均设置与压片的第一螺纹孔相适应的第三通孔;折弯板包括第一折弯板103和第二折弯板104,圆柱管包括第一圆柱管101与第二圆柱管102;第一圆柱管101与第二圆柱管102相对且间隔一定的距离,折弯板沿圆柱管的轴向分别与第一圆柱管101的侧壁及第二圆柱管102的侧壁进行焊接;压杆10与套管6连接时,套管6穿过第一压片11与第二压片12之间的空隙,第一固定柱601设置在第一折弯板103的u型开口上,第一压片11的缺口设置在第一折弯板103外且卡在第一固定柱601上,此时,第一压片11两端的第一螺纹孔分别与第一折弯板103两侧的第三通孔相对应,通过螺纹连接对上述部件进行固定,将第一折弯板103与套管6相连接,采用同样的方式,第二压片12将第二折弯板104与套管6相连接。
30.使用时,将旋转加压机构7进行旋转,使压块8压紧加长杆5,进而使套管6与加长杆5锁定固定连接,通过安装于底部喷包固定架上的工业相机实时采集浮子杆液位,上位机软件将实时位置信息传递给电控机构,然后电控机构通过与提前设定的标准液位进行动态比较,若超出标准液位范围,电控机构控制电机运行,带动电缸3进行动作,与电缸3顶部相连接的电缸伸缩杆4带动加长杆5上下运动,与加长杆5固定连接的套管6随之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压杆10运动,实现流量的调节,使液位精度在
±
2mm以内,实现自动浇注状态。当出现特殊情况或其他不确定异常现象需要切换成手动控制模式时,反向旋转旋转加压机构7,旋转加压机构7与加长杆5脱离接触,进而使套管6与加长杆5解除锁定,实现手动操作压杆10。
3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缸固定架(1),其上设置电缸安装套(2),电缸安装套(2)的内部设置有电缸(3)和电机,且电缸(3)的底部与电机固定连接,电缸(3)的顶部穿出电缸安装套(2);电缸伸缩杆(4),设置在电缸(3)的上方,其一端与电缸(3)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管(6),套设在加长杆(5)外侧靠近电缸伸缩杆(4)的一端,其上端设置折弯件(603),其下端设置固定柱;旋转加压机构(7),通过折弯件(603)与套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杆(10),通过固定柱与套管(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弯件(603)与套管(6)上端侧壁焊接连接,其与套管(6)平行的一侧焊接螺母(604),其中,折弯件(603)与螺母(604)的连接处开设第一通孔,套管(6)靠近螺母(604)的一侧侧壁开设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柱的底端与套管(6)下端侧壁焊接连接,包括第一固定柱(601)和第二固定柱(602),分别位于套管(6)对应两侧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杆(10)包括圆柱管与折弯板,圆柱管包括第一圆柱管(101)和第二圆柱管(102),其中,折弯板沿圆柱管的轴向分别与第一圆柱管(101)的侧壁及第二圆柱管(102)的侧壁进行焊接连接,且第一圆柱管(101)与第二圆柱管(102)相对的一端间隔一定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弯板包括第一折弯板(103)和第二折弯板(104),其为向外凸起的板状结构,且其上端的中部位置开设u型开口,u型开口的两侧均设置第三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加压机构(7)包括旋转柄(701)和连接部(702),连接部(702)上固定套设螺栓(703),螺栓(703)依次穿过螺母(604)、折弯件(603)压块盖(9)和压块(8)与套管(6)进行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还包括压片,其两端均设置第一螺纹孔,其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的缺口,缺口的大小与套管(6)的固定柱相匹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缸(3)上设置第二螺纹孔,其与电缸安装套(2)螺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缸安装套(2)为两端贯通且中空的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缸安装套(2)与电缸固定架(1)之间为铰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控制高温钢水流量的装置,属于磁性材料、非晶带材制备领域,包括电缸固定架,其上设置电缸安装套,电缸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电缸和电机,且电缸的底部与电机固定连接,电缸的顶部穿出电缸安装套;电缸伸缩杆,设置在电缸的上方,其一端与电缸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管,套设在加长杆外侧靠近电缸伸缩杆的一端,其上端设置折弯件,其下端设置固定柱;旋转加压机构,通过折弯件与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杆,通过固定柱与套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控制调节钢水液位,提高控制精度和效率,保证了液位的稳定性,提高了带材的质量水平。平。平。
技术研发人员:
张建民 符艳东 臧双龙 王孔舰 宁廷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