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下册山野放歌《挑花枕头要成双》微课教学设计古蔺县实验学校杨寒钰docx

阅读: 评论:0

《挑花枕头要成双》微课
教学设计
包装容器
教材
《故乡的歌——泸州市民间音乐文化教学资源集萃》
教学目标
来书网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歌曲引子,了解山歌的特点。
2、体验散板节奏自由的特点,掌握装饰音的唱法。
3、能用自然、宽广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引子部分并用合适的情感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
采用聆听、体验、模仿、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挑花枕头要成双》,感受古蔺苗族民歌的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材
分析
《挑花枕头要成双》是箭竹苗族乡中心校课题组在2023年8月箭竹苗家风情节期间深入苗寨采风得来,课题组将其中几首短小、意境比较接近的民歌组合整理成了一首结构比较完整的歌曲。发展主题旋律,并添加了流行音乐元素,保留了民族风格,以引子——主歌——副歌的结构呈现。歌曲于2023年5月创作完成。音调跌宕而宽广,悠长而婉转,节拍相对自由,曲调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感人。
学情
分析
本节课为九年级唱歌课,从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多数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歌唱的技巧还是音乐习惯的养成以及音乐知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同步的水平。但也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他们从心理上产生量畏难情绪,逐步对歌唱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的保护,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九年级为毕业班,教师应把握音乐的“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放松紧张的心灵。
教 学
重难点
1、重点:体验散板节奏自由的特点,掌握装饰音的唱法。
2、难点:用自然、宽广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引子部分,并用合适的情感表现歌曲音乐情绪。
教学
方法
示范法、欣赏法、体验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化纤抽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1.师生问好。
2.导入:
微拟球藻师:同学们,你们看得出老师今天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吗?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在我们古蔺箭竹乡也居住着一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苗家儿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原创于古蔺箭竹苗乡的民歌《挑花枕头要成双》。这首歌曲是箭竹中心校课题组于2023年深入苗寨采风得来的,表现的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日常劳作生活中用歌声互诉爱意的情景。歌曲由引子、主歌和副歌三个部分构成
了解歌曲背景及结构。
开门见山,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
新课教授
一、教师范唱歌曲,并提问学生:
师: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演唱歌曲的引子部分,请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歌曲是在什么环境中演唱的?它的曲调,节奏有什么特点?歌词有什么特?
师总结:曲调高亢宽广、跌宕悠长,节拍相对自由,歌词古朴率真,采用方言演唱。这是山歌的特点。
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1、模仿苗族咪哆、咪彩隔山喊话。
2、用古蔺方言有感情地朗诵引子部分歌词。
3、师范唱第一句,提问:老师在唱这一句时运用了哪些装饰音?有什么作用?
(师示范装饰音的正确演唱方式,并进行对比演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装饰音使唱腔产生了曲直变化,装饰和美化唱腔,使乐曲生动、富有感染力)
4、跟钢琴视唱乐谱,解决节奏难点。
5、跟琴加歌词演唱。
6、师讲解散板节拍。
7、看师指挥,使用方言完整演唱引子部分,把握歌曲情绪和风格。
四、教师总结
苗族富有山野味,古朴、粗犷的音乐风格表达着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恬淡的生活和民间艺术的真、善、美。希望同学们下来以后多去收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将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聆听《挑花枕头要成双》引子,展开想象,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回答老师提问。
模仿咪哆咪彩隔山喊话,达到发声练习的效果。
用喊山的感觉大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表达的内容。
听师范唱,思考并回答提问。
停车场闸机学唱引子
解决节奏难点,有感情地演唱引子部分。
锡渣分离机
熟悉引子旋律,了解山歌的特点。
通过模仿苗族青年男女隔山喊话,活跃课堂氛围,为学唱引子做准备。
解决重难点。
完成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8:1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6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歌曲   引子   音乐   演唱   部分   情感   歌唱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