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能源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解有机质,把其中贮存的能量转化为再生能源的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利用微生物开发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增加肥料,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进行物质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建设无论是辽宁模式(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组装在日光温室中,即所谓“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还是江西赣南模式(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沼气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石油产品的替代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作为可再生能源生物乙醇有望成为石油的部分替代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燃料油中乙醇已经占据了20%的比例,燃料乙醇成为今后能源结构中最有希望的产品。 在一般湖泊和池沼中,常可看见许多气泡从水中冒出来,这种气体由于最先发现于沼泽,所以叫沼气。沼气是有机物(如粪便、作物秸秆、杂草、污泥等)在隔绝氧气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混合气体。沼气中主要成分是甲烷,占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等,占30%-40%。纯甲烷无、无味、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燃烧时火焰蔚蓝,燃烧温度可达1400℃,并放出大量的热能。
沼气发酵可以解决农村燃料不足,同时协调了燃料、饲料和肥料的关系,沼渣、沼液是种植作物、种植
果树、种植花卉等的优质肥料,也可养鱼、喂猪;还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减少了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传播的机会。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沼气的方针是:巩固提高,积极发展,建管并重,讲求实效。
沼气发酵按其生化本质来说,就是由一种产甲烷菌进行的甲烷形成过程。1979年
M.P.Bryant 根据大量科学事实,提出把甲烷的形成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水解发酵阶段—由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将纤维素、淀粉等糖类水解成单糖,并进而形成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并进而形成有机酸和氨;将脂类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进而形成丙酸、乙酸、丁酸、琥珀酸、乙醇、H2和CO2。产氢产乙酸阶段—由产氢产乙酸细菌利用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分解成乙酸、H2和CO2。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利用一碳化合物(CO2、甲醇、甲酸、甲基胺和CO)、乙酸和氢气形成甲烷。 目前沼气发酵技术模式多样,较多为农户液体发酵的生态农业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户的减少,牲畜粪便减少,液体发酵技术受到一定影响,固体发酵作为新型的沼气发酵技术,逐渐推广开来。5口之家,一口8m3的沼气池,主要工艺流程为:
备料:半年400kg稻草或谷壳,1kg菌剂,15kg碳铵。
发泄壶工艺流程:秸秆粉碎—加水预湿—加入碳铵、复合菌剂—混拌均匀—堆沤处理(入池或池外)—接种(池外堆沤的先入池)—产气。
5口之家的人粪便平时能自动进入沼气池,可正常产气1年。
主要问题:菌种价格高(复合菌剂,菌种),沼气池进料、出料、日常管理、沼渣集中收集等工作繁琐。
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天燃气供应不足或没有天燃气,可专门建立沼气发酵中心供应生活用气。目前,国内已有几千立方米的沼气发酵池,局部地区燃料供应完全可由大型沼气发酵中心供应。沼气从一家一户走向小城镇集中供气,有着广阔的前景。
针式吸盘2、酒精发酵
秸秆降解生产燃料乙醇技术。
问题:燃料乙醇生产主要以玉米、小麦、薯类、甘蔗、甜菜、甜高粱等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进一步处理成为燃料乙醇,消耗大量粮食。秸秆类纤维素资源生产燃料乙醇,即可得到燃料乙醇,也不影响粮食安全。
主要工艺
☆纤维素资源的预处理:降解包裹在纤维素外的木质素、溶解半纤维素或破坏纤维素晶体结构,破坏细胞壁结构,增加纤维素的比表面积,利于纤维素酶的作用。
(1)物理法:粉碎,能耗高,水解率低。
盈成双低菜籽油
(2)化学法:用酸、碱或有机溶剂处理。水解效果较好,但处理后的原料在酶解前需用酸或碱中和,产酶时间长。
(3)生物法:褐腐菌、白腐菌、软腐菌等微生物用于降解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能耗低,所需环境条件温和,但水解得率低(生物本身消耗)。
(4)联合法:包括蒸汽爆破(用蒸汽将纤维素加热至200-240℃,维持0.5-20min,高温高压使木质素软化;然后迅速打开阀门减压,造成纤维素晶体和纤维束爆裂,使木质素和纤维素分离。)、氨纤维素爆破(氨在高温(90-95℃)和高压下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维持20-30min,然后减压)和二氧化碳爆破。
☆水解工艺:秸秆预处理后,需对其进行水解,使其转化为可发酵性糖:戊糖和己糖。僧侣鞋
(1)酸水解工艺:稀酸水解:第一步在较低温度下得到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五碳糖,第二步在较高温度下得到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再用生石灰中和多余的酸后进行乙醇发酵,糖的转化率可达50%,此法生产乙醇的理论值为80加仑/吨原料。
(2)酶水解工艺:水解酶的生产和酶解纤维素。生产纤维素水解酶的菌株主要来自木霉、曲霉、青
霉、裂褶菌等,研究最多的是木霉。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菌株,可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水解酶包括内切葡聚糖酶(EG)、外切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EC,也称纤维二糖酶CB)。酶解时三者的比例显著影响纤维素的溶解活力。匈牙利Eniko等水解经湿氧化处理的玉米秸秆酶解纤维素转化率高达85%。但酶解成本较高。
☆发酵工艺:葡萄糖和五碳糖(木糖)转化为乙醇。前者易,后者难,后者是决定过程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最有应用前景的木糖发酵产乙醇的微生物有管囊酵母、树干荜赤酵母和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工艺:
(1)直接发酵:由纤维素分解菌直接发酵纤维素生产乙醇,利用混合菌直接发酵,发酵产率可达70%。
(2)间接发酵法:先水解,再发酵。玩具直升机结构
(3)五碳糖发酵:技术路线木糖—木糖异构酶—木酮糖—乙醇。
(4)同时糖化和发酵工艺:把经过预处理的生物质、纤维素酶和发酵用微生物加入一个发酵罐内,使酶水解和发酵在同一装置内完成。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快于纤维素水解速度,污染低。
(5)固定化细胞发酵:具有能使发酵罐内细胞浓度高、细胞可连续使用,使发酵液浓度得以提高。
固定细胞的载体主要有:海藻酸钠、卡拉胶、多孔玻璃等。
事例:2006年河南天冠集团,年产300t乙醇生产线,6t麦秸可变成1t乙醇;2007年4月奠基的白城3万吨秸秆燃料乙醇项目,年消化玉米秸秆23万吨,年产燃料乙醇3万吨,秸秆饲料6万吨,生产蒸汽64万吨,电4800万度,满足项目自身的能源需求,同时增加农民收入2760万元。
>金属表面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