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期施工准备
1 。1 施工调查内容:
1 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特点。
2 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及质量状况。 1 。2 设计文件的核对内容 1 技术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则.
2 隧道的平面及纵断面。
3 隧道设计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
4 各设计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
5 隧道穿过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
6 隧道洞口位置,洞门样式,洞身衬砌类型,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洞口边坡、仰坡的稳 定程度。
7 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
8 洞门与洞口段的其它各项工程的衔接方式。
9 洞内外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
10 施工注意事项.
2 经纬仪、水准仪及标尺、光电测距仪、全站仪、 GPS 全球定位系统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 定和校正。
3 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 原因。
4 利用原控制点 (含中线控制点)做第二次设站观测或者根据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 必须对原 控制点的相邻边和水平角检测。
5 利用原水准点做引伸测量时,必须对其相邻的已测段高差或者相临水准点间高差进行检测; 水准点应定期复测。
6 洞外控制测量应在进洞施工前完成。
7 控制网复测应结合 CP Ⅰ(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Ⅱ(路线控制网)规定进行。
1.4 控制测量内容和要求
1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抄录数据资料认真核对.
2 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
3 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路线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 GPS、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或者综合使用.
4、每一个洞口应设不少于 3 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及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者导线点)和2 个高程控制点。
1 。5 教育培训及技术交底
1 建立全员培训上岗制度和技术工人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坚持把培训贯通于施工全 过程。
2 培训内容:施工技术指南(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细则、操作规程、质量 控制及管理、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指标的约定、质量目标等。
3 技术交底逐级进行,对承担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
4 交底内容:工程规模、特点,设计要求,验收标准,工程质量要求,竣工文件要求,施工工 艺,施工注意事项。
5 交底应采取书面形式,并办理签字手续归档。
1.6 施工前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情况:
1 开工报告已批复。
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取根:金融查询有施工调查、 施工测量、 施工图复核、 技术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质量计划等制度。
3 质量责任制: 《部门及人员质量管理职责》、《层层质量责任制》 .
4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质量试验检验管理办法》 .
5 施工技术标准:验收标准、技术指南(规范)、规程、工艺细则、作业指导书齐全。
6 施工图现场核对已进行,并形成记录。
7 地质勘察资料:在施工图上.
8 交接桩、施工复测及测量控制网资料齐全。
9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齐全并按程序审批.
10 主要专业工种即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焊工、起重工、电工等有操作上岗证书.
11 施工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设置合理、有管理制度、有校验和精度控制措施。
12 材料、设备管理有制度:如《工程物资管理、使用、运输、储存工作细则》、《机械设备 管理办法》。
第二章 洞口及明洞工程
2.1 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
1 对施工的各工序进行必要的力学分析,以确定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防排 水工程,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暗地里回填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 2 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 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合理的施工方 法。
3 洞口应按“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化方案。
4 洞口段施工方案中确定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洞口位置复核、边仰坡测量放样,洞顶 截水天沟施工, 洞口坡面处理、 地表加固,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洞口段超前支护、 开挖进洞, 衬砌。
5 明洞施工方案中确定施工顺序为:侧壁及基础开挖、净空检查及测量放样,基坑检查、仰 拱及边墙基坑钢筋安装、检查,安装边墙基础模板、检查,浇筑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水 沟立模,填充混凝土浇筑,台车定位,拱墙钢筋安装、检查,外模安装,浇筑拱墙衬砌混凝 土,拆模养护,防水层施工,回填土。
6 洞口缓冲结构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参见明洞工程。 2 。2 控制要点
1 截水沟位置设在距边仰坡坡顶 5m 外,开挖断面尺寸采用样板尺控制,基坑开挖成型后 表面为原状土.
2 边仰坡开挖前先测量放样,开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如需爆破开挖,采用浅眼松动爆破 为主;开挖中随时检查坡面的稳定性。
3 边仰坡应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及时打设系统锚杆,挂设金属
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4 明洞开挖时: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松软地层宜边支护边开挖.
5 明洞施工:检查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并均匀;如遇地下水,须引离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 复核中线、高程和外轮廓尺寸(考虑预留沉降) ;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缝 隙严密不漏浆; 模板涂刷脱模剂; 模板内无积水和杂物; 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且拱顶回填高度达到 0.7m 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 明洞侧墙回填要对称进行;拱背粘 土封闭要与边仰坡搭接平顺、封闭密切。静脉曲张裤子
6 洞门应及早完成;端墙、翼墙基础的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并均匀;如不均匀,在分界处设 沉将缝;排水系统及时连通;端墙、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符合验收 标准要求;检查梯、隧道名牌、号标的设置符合设计。
7 缓冲结构的结构尺寸和预留孔符合设计;当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3 天低于+5 度或者最低气温 低于—3 plc学习机度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 度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
施;灌 筑 12 点云扫描小时内应开始进行保湿养护(气温低于+5 度时,不得洒水养护) .
第三章 钻爆及开挖
3 。1 钻爆设计
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爆机具和爆炸材料等进行 设计。
2 设计内容主要有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数目,爆破器 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 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钻爆设计图应包括 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
3 爆破作业采用光面爆破或者预裂爆破。 3 。2 爆破施工控制要点
1 周边轮廓线和炮眼的放样宜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或者其它类似仪器,周边轮廓线的放样误 差应小于 2cm;硬眼开眼在轮廓线上, 软岩可向内偏 5~10cm;炮眼深度小于 3m 时外插角的 斜率为 0.05,大于 3m 时外插角斜率为 0 。05~0 。03。
2 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 3cm、底眼间距误差不大 于 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不大于 5cm;周边眼眼口位置位置误差不大于 3cm,眼底不超 出开挖轮廓线 3~5cm/m.
3 开挖面凸凹较大,调整炮眼深度,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4 检查是否符合炮眼布置图;司钻工相对固定.
5 采用黏土炮泥阻塞,阻塞长度与计算确定的长度相符.
网吧专用机箱3 。3 调整爆破设计的依据:通常减小周边眼间距和反抗线,爆破后轮廓成形好;周边眼装 药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小易造成欠挖;装药结构应均匀分布,眼底相对加强;施工过 程中把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纳入工序中,修正爆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