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定量方法
一、归一化法
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
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
大理石清洗剂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
W=A(W)/(A)(7.36)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电压互感器柜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
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内标”的由来是因为标准(对照)物质加入到样品中,有别于外标法。该对照物质称为内标物。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不是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谱柱(如有难气化组分),或检测器不能对每个组分都产生信号,或只需测定混合物中某几个组分的含量时,可采用内标法。
准确称量W克样品,再准确称量W克内标物,加入至
样品中,混匀,进样。测量待测组分i的峰面积A及内标物的峰面积A,则i组分在W克样品中所含的重量W,与内标物的重量W,有下述关系:
视频采集
(7.37)
待测组分i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C%为:
全球定位寻人系统
(7.38)
鸡舍暖风炉对内标物的要求;①内标物是原样品中不含有的组分,否则会使峰重叠而无法准确测量内标物的峰面积;②内标物的保留时间应与待测组分相近,但彼此能完全分离(R≥1.5);
③内标物必须是纯度合乎要求的纯物质。
内标法的优点是:①在进样量不超限(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定量结果与进样量的重复性无关。②只要被测组分及内标物出峰,且分离度合乎要求,就可定量,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③很适用于测定药物中微量有效成分或杂质
的含量。由于杂质(或微量组分)与主要成分含量相差悬殊,无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含量,用内标法则很方便。
加一个与杂质量相当的内标物。加大进样量突出杂质峰,测定杂质峰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即可求出杂质含量。但样品配制比较麻烦和内标物不易寻是其缺点。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
内标法:选择适当的物质作为内标物质,定量加入被测样品中,跟据被测组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之比,乘以校正因子,对映内标物质加入量所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美工刀片
内标法的优点:谱条件对结果影响不大,准确度、精度较高;缺点: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比教困难。
外标法:又称标准曲线法,依照测量标准品所绘制的曲线来计量被测样品的含量的方法。外标法的优点:简单,适和大量样品分析。缺点:每次谱条件很难相同,容易出现误差。
请问大家在做含量测定时依照什么原则来选定方法的?
我们一般作体外药物分析时均采用外标法,体内药物分析,因提取步骤烦琐,都采用内标法进行校正,
但如果仪器稳定、方法的重现性好,也可使用外标法,国外体内药物分析用外标法的也有不少,但本人认为最好使用内标法。
实际样品检测用外标法的更多。原因:
1.内标物难获得,特别是同位素标记的有相近行为的内标物;
2.操作步骤多、计算烦琐
如在新药报批中使用内标物,则需报送内标物的结构确证资料,在报生产的同时还要报送此内标物对照品。所以现在连SDA的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内标法。
最初使用内标是因为进样器进样不准确,采用内标可以校正进样误差。现在的HPLC用定量环进样准确度很高,加了内标有时候因为操作的误差反而降低准确度。在药物质量检验中,如果是原料药,或者制剂的成份不很多,用外标法即可,不一定非要用内标法,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标准都放弃了用内标法。
对于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的误差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而在样品处理的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一般在处理过程中加入内标以校正误差。这个时候,回收率的高低又不是绝对的要求很高,虽然要求绝对回收率在70%或者80%以上,但是,有时候低一些也无所谓,关键是回收率
的稳定性,测定的重现性。
欢迎行家指点:)
却是如此,我刚刚做完体内药物分析,内标法却是比较麻烦
个人认为体内分析应该用内标法,否则结果不准确。
但药典中一些原料药和制剂用的还是内标法
一般内标法能够消除进样量不准造成的系统误差,在采用自动进样器的前提下,这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差别并不大。但是,建立内标法谱条件明显要麻烦些,所以在采用自动进样器的仪器上,尽可以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