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将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得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控制混凝土裂缝,实现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特制定本工法,以利于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一、特点
1、简单、灵活、机动,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
2、大大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热量不容易散发,而容易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的缺陷;秸秆人造板
3、一次性连续浇筑,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以及抗辐射等性能;
二、适用范围
1、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2、有抗震、抗渗以及抗辐射要求的现浇混凝土结构;
3、一次性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的构筑物;
三、原理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小温度应力,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计算
CQ/ -mt
T(t)= (1- e )
C·ρ
T (t) 浇筑完成一段时t,混凝土绝热温升值(℃);
C 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 Kg/m³);
Qdvi画面分割器金属按键 每Kg水泥水化热量(J/Kg);
C 混凝土比热一般为0.92~1.00,取0.96(J/Kg·K)
ρ 混凝土质量密度,取2400 Kg/m³;
e 常数,为2.718;
m 与水泥品种、浇捣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为0.2~0.4;
t 龄期(d);
经计算,混凝土温度绝热温升值一般2~3天为最大值,实际结构构件外表面是散热的,混凝土导热性差,其内部最高温升值一般都略小于绝热温升值,因此计算值偏于保守。
<2>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温度收缩应力造成的,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按下式计算:冰鲜台
E(t)·a·⊿T
ó =- ·H(t)·R
内外网文件交换
1.
v
ó -----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²);
E(t)-----混凝土弹性模量(N/mm²),一般取平均值;
a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X0.1 ;
⊿T -----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
H(t)-----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
R -----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岩石地基时,R=1;滑动垫层时,R=0;一般地基取0.25~0.5;
⊿T=T0+2/3 T(t)+ Ty(t)- Th红外线测速仪
T0 -----混凝土入模温度(℃);
T(t)-----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h -----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地年平均气温(℃);
如果计算的温度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可采取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低水化热温升值,降低内外温度差以及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改善约束条件等措施,使应力保持在允许范围以内。
2、材料准备
<1>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5~31.5mm连续级配碎石,细度模数2.70的中砂,砂含泥量严格控制在3%以内,石含泥量控制杂1%以内,并不得含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2>掺入适量的Ⅱ级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3>掺加高效减水剂,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在12小时左右,从而推迟水泥水化热峰值的出现,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
<4>在混凝土满足泵送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控制水灰比;
3、现场准备
制定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落实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技术较低,做到层层落实,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五、工艺流程
模板验收——钢筋验收——预留、预埋验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按浇筑方案浇筑
方向)入模——混凝土分层、分段振捣——测温及降温孔布置——混凝土降温措施——混凝土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