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阅读: 评论: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跳仓施工法。玻璃镀膜技术
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跳仓施工法有“抗”与“放”2个方面。跳仓间隔7~10d,通过跳仓间隔释放混凝土前期大部分温度变形及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约束应力。初凝后多次细致的压光抹平,消除混凝土塑性阶段的塑性收缩而产生的开裂。在不增加胶凝材料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主要从控制原材料性能、优化配合比入手。例如,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掺加矿粉或粉煤灰,以此减少用水量,降低水胶比;多次论证减水剂的掺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控制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
防火拉链
二、全面分层。
美胸衣在整个浇筑段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做到第1层全面浇筑完毕后浇筑第2层时,第1
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浇筑第2层时,振捣棒务必要插入第1层,使层与层间形成整体。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必要时亦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局部镀锡三、分段分层。
适宜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2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分层。
四、斜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2.3.1 温控指标规定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
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1℃;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2.3.2 温控措施
除上述配合比原材料的控制方法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浇筑混凝土前用深井水冲洗碎石让其冷却;采用深井水作为拌合用水;在罐车、地泵管等输送工具表面包裹吸水材料并不断洒水降温。
4d动感座椅
2.3.3 混凝土测温
(1)可采用温度检测仪器,但一般多采用预埋测温管和温度计配套测温的方法。混凝土浇筑厚度均匀时,测位间距为10~15m,变截面部位可增加测位数量。根据混凝土厚度,每个测位布置3~5个测点,分别位于混凝土的表层、中心、底层及中上、中下部位。混凝土表层温度测点宜布置在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底层的温度测点宜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100mm处。
预埋测温管时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配备专职测温人员,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
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根据每次测温记录判断混凝土内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塑料膜内温差,如不超过25℃,表示保温正常;如超过25℃,说明保温措施不满足要求,应采取再加盖一层塑料膜予以保温。当混凝土内与混凝土面温差、混凝土面与室外温差均小于25℃,且降温趋于稳定后,停止测温。
故障诊断方法(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水冷却方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经计算或实测混凝土试样的中心温度大于80℃;混凝土的厚度大于2500mm、强度等于大于C50,且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于30℃;其他需要控制混凝土的中心温度时。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并铺设保温层。一般保温层由塑料薄膜和草帘组成,如有条件宜采用蓄水养护。在四周筑起临时性的小堤,蓄水养护,水的高度维持在40~60mm,蒸发后及时补充。
3 裂缝成因
(1)温度裂缝。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聚集在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来,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表面散热较快,致使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出现裂缝。
(2)收缩裂缝。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收缩,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出现收缩裂缝。
(3)干燥收缩。混凝土硬化后,在干燥的环境下,内部水分不断散发,致使产生收缩变形,引起裂缝。
(4)塑性收缩。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由于水化反应导致水分急剧蒸发,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引起失水收缩产生裂缝。出现裂缝后,混凝土内部水分加快蒸发,裂缝继续扩大。
(5)碳化收缩。主要原因为振捣不密实、骨料下沉、浮浆过多、覆盖不及时等。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用水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本文发布于:2023-07-26 02:2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2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浇筑   收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