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控制Buck变换器的Simulink仿真

阅读: 评论:0

• 59
数字控制Buck变换器的Simulink仿真
正交相移键控安徽理工大学  张林青  张玉全
清理平台本文针对buck 变换器进行了建模,并对此buck 电路采用了离散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 进行了建模及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buck 变换器模型和离散控制器设计的正确性。
1  引言
传统电力电子变换器常用模拟控制方法,但由于数字控制有很多优点,电力电子变换器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控制,所以有必要对数字控制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buck 变换器主电路进行了建模,然后设计出控制电路z 域控制器,并在Simulink 中进行了电路仿真。
2  电路的模型
2.1  buck主电路的模型
主电路参数取为:Vin=5V ,期望输出电压Vout=1.6V ,最小负载电RL=0.1ohm ,P W M 频率f p w m =250k H z ,电压采样频fs=250kHz 。输出滤波器参数:L=1.0uH ,C=1620uF ,Rc=0.004Ohm 。buck 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由电路原理可推导出buck
主电路系统公式:
古代建筑模型其中i L 为电感电流。V g 为占空比,V out 为输出电压,V c 为电容电压,i out 为输出电流。
以上式子在simulink 中的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此模型作为子系统被封装到图3中的“buck converter1”模块中):2.2  离散控制器模型
离散控制器可将传统模拟控制器离散化得到,所以首先设计出模拟控制器。
1)利用传统模拟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得到此Buck 电路的控制器s 域表达式如下(Sha-
mim Choudhury.Designing a TMS320F280x
图1 buck变换器的结构
图2 buck变换器主电路的simulink模型
图3 buck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模型
• 60
牵引头
Based Digitally Controlled DC-DC Switching Power Supply.TEXAS INSTRUMENTS,2005):
2)利用MATLAB 的“c2d ”函数将上式的模拟控制器离散化得到数字控制器,所得数字控制器的z
域表达式如下:
3  仿真模型
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包含了buck 主电路、离散控制器模块、数字PWM ,A/D 变换器。并
加入了动态负载“step load ”模块,以观测电路的动态性能(Introduction to MATLAB/Simulink for witched-mode power converters.Colorado Power Electronics Cent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uck 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模型如图3所示。
4  仿真结果及结论
图4所示为仿真结果,从输出电压Vo 的
波形可以看出:电压稳定在1.6v 左右,刚好与期望输出电压相同,且在仿真的第1秒时刻,从电路中切掉动态负载,2秒时刻重新加入此负载,此时电路仍能保证良好的控制作用。
仿真结果证明了buck 主电路模型、离散控制器模型设计的正确性,我们可以根据
此电路及控制器参数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例如:可采用DSP 作为控制器实现此电路的
芯片散热片
控制。
图4 输出电压波形
(上接第58页)
传动比计算拓展模块教学设计理念是学生利用交互式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齿轮传动比设计更改,学生现场设置软件参数,增加和减少齿轮齿数,实现齿轮传动比改变,以深刻领会影响定轴轮系传动比主要因素。依据实际任务,学生在Inventor 软件上完成多级齿轮传动比设计冲关游戏,在给定齿轮模型的基础下,对多个齿轮进行选择、组合,完成多级传动齿轮的传动设计,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针对本课程的难点,为了不让课堂授课陷入说教模式,教师设计类型分析、匹配游戏、能力提升三个教学环节。在齿轮转向类型分析教学环节,采用FLASH 展示不同齿轮副机构立体图、结构简图和转向表示方法,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绘制和标注;为了提升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对齿轮系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联系理解,学生完成二维简图与三维图的匹配游戏练习;能力提升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学生根据复杂齿轮系传动结构简图标出每个齿轮转向,根据推送的空间轮系三维图,学生进行修改,最后学生通过轮系仿真动画演示转动方向得出正确结果。
结合纺织企业技术设计改造实际案例,按照设计要求,学生完成齿轮传动比设计与转向判定,求出输
出轴转速。让每组学生把计算结果和过程上传至学习平台,让最快完成的二组把结果上传到学习平台,教师进行点评。
速录器最后总结回顾,教师根据课前课中的数据统计,对学生表现进
行总结点评,形成客观的多元化评价结果。(三)课后学习
课后教师发布拓展教学资源,根据课中测试数据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在教学平台上推送作业题。借助平台学生可以查看和完成作业,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并录入作业测试成绩,利用数据智能分析与评估系统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四、总结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教学内容由枯燥变生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每个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游戏、测试、讨论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了多次,而传统教学只有一两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根据课堂数据的实时反馈,学生在掌握传动比计算中由课前的10%会计算,到课程结束后95%会计算;80%的学生表示掌握了齿轮系传动转向的判别方法,而利用传统手段只有20%能掌握该内容。这充分说明,信息化教学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学生对齿轮系转向判定难题,提高了学生计算传动比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6:3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1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设计   齿轮   控制器   进行   电路   传动比   模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