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admin admin 2015-6-4 15:47:40 访问量:317
为做好我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规范实施“三化”草原改良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地组织实施好建设任务,制定本规范。已垦草原植被恢复,适用本规范。
一、项目建设目标
抢救车
草原改良建设包括人工种草措施和草原改良措施。实施草原建设后,建设地块与建设前相比,植被形成当年植被盖度应提高20%以上;植被形成第二年植被盖度应提高40%以上,产量应150千克以上,优质牧草比例提高70%以上。二、项目建设适用标准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
《人工种草技术规程》DB23/吨 873—2004
封边机青岛金鼎机械
六旋翼无人机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DB23/吨 872—2004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GB 6142-1985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1-1985
三、地块选择
1.土地二调中划定为草原的区域。地块应选远离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地段,无季节性积水,交通便利,符合当地草原改良治理规划。
2.集中连片。单块“三化”草原建设面积不小于500亩。
3.地块使用、承包及经营主体明确,且承包主体参与改良草原积极性高。
4.根据《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确定中、重度“三化”草原的地块。具体标准如下(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草原普查数据):
——退化草原:
(1)中度退化草原:产草量相对减少21%~5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5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30%;草层高度相对降低21%~50%。
(2)重度退化草原:产草量相对减少5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5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30%以上;草层高度相对降低50%以上。
——盐碱化草原:
(1)中度盐碱化草原:碱斑面积16%~30%;产草量相对减少21%~7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4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50%。
陶瓷球
(2)重度盐碱化草原:碱斑面积30%以上;产草量相对减少7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4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50%以上。
——沙化草原:
(1)中度沙化草原:裸沙面积16%~40%;产草量相对减少16%~4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6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50%。
(2)重度沙化草原:裸沙面积40%以上;产草量相对减少4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6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50%以上。
四、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人工种草措施。中度沙化和重度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由于草原原生植被状况较差,治理难度较大,以采取人工种草措施为主重新恢复植被。二是补播改良措施。中度退化和碱化草原,可在保留原生植被的情况下,通过翻耕补播措施改良草场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感温元件(一)人工种草治理措施
1.整地
要求整地细致,耕翻(深松)深度18~22厘米,耕堑直,百米直线度≤20厘米,不漏耕,不重耕,重耕率≤2%,根茬杂草覆盖率大于95%,地头横耕整齐。采用对角线耙地,重耙一至二遍深度12~16厘米,轻耙二遍深度8~10厘米,不漏耙,不拖堆,相邻工作幅重耙量≤15厘米,耙细耱平土壤,达到地平土细,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5厘米的
不得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米宽的地面上,高低差≤3厘米。及时镇压1次,土壤紧实。
可以结合整地施入土壤改良剂(按照不同品种说明使用)、施有机肥30~45 吨/公顷或磷酸二铵150 公斤/公顷作基肥,以提高改良效果。
电光源设备2.种子选择及处理
购买符合《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GB 6142-1985和《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1-1985规定的3级以上的牧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脱芒、清选、去杂和丸衣等处理,确保种子质量能出全苗。
盐碱化草原治理种子选择:适宜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原种植的牧草有十多种,因盐碱化程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品种,其中禾本科有星星草、野大麦、羊草、披碱草、无芒雀麦等。豆科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扁蓿豆、野豌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