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阅读: 评论:0

4.坚持优化提升、完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推动种业企业做专做强。全面增强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种业生产体系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整体提升种业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区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种质资源保护水平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及配套系。形成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机制,基本建成与现代农牧业、林草业相适合的良种繁育体系。
1.农作物种业。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质新品种15个以上,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100 万亩以上,自主选育品种覆盖率提升5个百分点。
2.畜禽种业。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达到13家以上,国内排名前100名以内的荷斯坦和西门塔尔优秀种公牛均稳定在30头以上,良种肉羊年供种水平保持在20万只以上。
3.林草种业。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65%,选育优良乡土树种(品种)30个以上,驯化选育生态保护修复急需的乡土草种(品种)30个以上,建设6万亩林草良种基地和13万亩林草采种基地。建立20个饲草基础种子生产基地,培育饲草新品种10个以上。
天车电路图
二、重点工作
(一)增强种质资源保护。
1.展开种质资源普查行动。配合展开全国第三次农作物和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收集农作物及饲草种质资源1800份以上,乡土树种和乡土
折叠式笔记本电脑草种资源6000份以上,对全区农林草植物种质资源展开系统性收集保护,强化鉴定评价,建立全区农林草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组织展开全区畜禽种质资源调查行动,建立全区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2.增大遗传资源保护力度。支持建立敖鲁古雅驯鹿、河套大耳猪等濒危品种保种场。支持马、牛、羊、绒山羊等地方品种保种工作。增大五角枫、蒙椴、梭梭、半日花、沙冬青、羊草、黄花苜蓿等特濒危物种落保护力度,支持乡土树种草种资源库和资源圃建设。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我区优势特物种遗传资源应保尽保。
3.完善动植物资源库建设。建立完善区级动植物资源库,确保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地方品种不丧失。支持完善畜禽遗传资源库建设,每年至少对6个地方品种实行遗传资源保护,制作900枚达标胚胎。支持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并配套建设资源圃、隔离带及相关基础设施,资源保存总量达到2.3万份以上。完善草种质资源中期库、草品种资源中心库、乡土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保存林草种质资源3万份以上。触控开关
(二)推动品种创新发展。
4.展开品种培育品系改进。提升马铃薯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以生产加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选育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适宜我区种植、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质新品种3-5个。以密植、高产、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为培育重点,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玉米新品种5个以上。以优质、高产、绿为选育重点,培育谷子、高粱、小麦、水稻、大豆等优质新品种10个以上。以抗列当新品种培育为突破重点,打造向日葵种业冠军企业,增加优良示范推广品种3个以上。培育番茄、青尖椒等优质蔬菜新品种10个以上。
以提升结实率、生物量,降低落粒裂甲为重点,培育文冠果、塞外红、羊草、扁蓿豆等优良林草品种10个以上。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进计划,提升自主育种水平,展开奶牛、肉牛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60%以上。持续选育提升羊、马、牛等优势特地方品种。
5.建立结合育种攻关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以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种为目标,整合农牧业、科技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玉米、马铃薯、大豆、向日葵、饲草、乡土树种、乡土草种等区优势特物种,整合优势力量构建结合创新团队。展开区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建设玉米、肉牛、设施蔬菜、草业、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高水平“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团队,合力提升我区种业创新水平和供给水平。
6.实施优良品种奖励机制。组织展开优良品种奖励政策实施及绩效评估工作,对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杂粮杂豆、饲草等品种年推广面积或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规定要求的优良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完成年度排名种公牛企业、供种水平达到规定要求的育种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7.提升种业基础研究水平。围绕我区优势特产业,发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领域优势,增强种质资源开发和培育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建立我区重要农作物、草食家畜和林草品种基因图谱,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对育种材料实行改进和创制,展开种质资源特异基因发掘及利用,应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研究,打好种业科技创新基础。推动内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提升草原家畜种质资源原始创新水平。
8.完善南繁科研基地建设。统筹协调南繁科研育种工作,提升南繁基地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南繁基地科研条件,改造提升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育种实验设施建设,购置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设备,加快建设种子加代扩繁、公共实验平台。积极组织展开育种技术培训、种质资源交流、应急制种服务、成果转化等活动,为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展开育种加代和繁种制种等提供支撑。
(三)加快种业基地建设。遥控直升机制作
9.推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1)马铃薯。发挥国家级马铃薯良繁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扶持3-4家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水平稳定在25亿粒以上,支持40万亩以上的原种扩繁,满足400万亩的生产用种和一级种薯扩繁需要。打造智能化制种监管控制体系,提升优质种薯生产水平和脱毒种薯质量水平,对入库种薯、种薯田的检测达到100%,保障马铃薯生产用种有效供给。穿孔管
(2)玉米。推动玉米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支持培育1-2家玉米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以国家玉米制种大县为依托,建成集中稳定的杂交玉米良种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
大规模定制(3)杂粮杂豆。推动杂粮杂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杂粮杂豆优势产区。重点扶持5-6家杂粮杂豆龙头企业,建成杂粮杂豆种子生产基地3万亩以上
提升优质杂粮杂豆供种水平。
(4)小麦、水稻、大豆。推动小麦、水稻、大豆良种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地区建成小麦、水稻、大豆良种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发挥区域性大豆良繁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展开大豆提纯扩繁行动,提升良种大豆供种水平。
(5)蔬菜。推动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建成蔬菜种子生产基地1万亩以上,提升蔬菜生产供种水平。
(6)饲草和生态用草。推动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在高寒地区建立豆科、禾本科饲草人工制种基地20万亩,建立集中稳定的国产优势苜蓿种子生产基地3个,优质饲草展示区5个,苜蓿种子保留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满足70%以上新增面积用种需求。支持建设生态用草种良种基地5万亩,采种基地10万亩。
(7)林木良种。推动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建设,支持建设文冠果、柠条锦鸡儿、叉子圆柏良种基地1万亩,支持建设小叶锦鸡儿、山杏、五角枫、栎、杨柴、花棒等采种基地3万亩,支持建设区保障性苗圃1万亩。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供给率达到70%以上。支持建设林草种子应急储备库4处。建设种苗交易市场3处。
10.增强畜禽种源基地建设。
(1)奶牛。实施奶牛遗传改进计划,完善核心育种场建设,力争在奶牛核心育种场培育的国际、国内排名百名以内的优秀种公牛保持在30头以上。通过自繁自育、引进高品质奶牛、采取性控技术等措施持续提升繁殖率和单产,提升优质奶源基地规模和生产水平,奶牛种业产销保持在全国占有率第一位置。
(2)肉牛。实施肉牛种业提升行动,培育5家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在核心育种场培育的国内排名百名以内的优秀种公牛保持在30头以上,具有后裔测定的牛采精种公牛保持在60头以上。
(3)肉羊。实施肉羊种业提升行动,培育6家以上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提升本土品种选育度,鼓励牧区繁育和选育提升羊等地方良种羊。半农半牧区及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1: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16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设   资源   基地   提升   育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